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肠套叠(intussusception)ppt课件

小儿肠套叠(intussusception)ppt课件

1.细菌性痢疾
区别点:体温在早期即可达39℃以上,大便次数频繁, 含大量粘液脓血(桃花脓),无腹块扪及。
“母亲是唯一的目击者,如果母亲能马上怀疑是肠套叠, 婴儿就能得救……在所有疾病中,像这种早期诊断如此重要, 母亲责任如此重大的疾病几乎是没有的……”
3
小儿急性肠套叠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病理改变与病理类型 • 典型临床症状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4
肠套叠概念(Definition)
哭了大概两三分钟,我继续把奶头给她,这次她平静了,挂 着眼泪继续吃起来。但没几分钟,她又突然像哪儿痛似的大哭 起来,这次哭得比上次还要厉害,两只小手在空中用力地抓啊 抓,一边哭一边看着我,好像是在向我求救… …
2
宝宝成长日记
文丨梓嫣妈
这时我突然想到,日本育儿专家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 里的一段话让她记忆犹新:“平常一直很健康的宝宝会突然 哪儿痛似的大哭,平时一抱起来或喂喂奶的宝宝,此刻怎么 哄也没有用,看起来肚子痛得非常厉害,大概3-4分钟后安 静下来,过一会儿又开始哭叫,周而复始,直到开始吐奶和 便血。”
间以平行之较宽状低回声。
(A)靶形。通过右中腹部的横轴位显示一个圆形的软组织肿块。外层标示回声减低的边缘(O) 代表接收部或肠套叠鞘部。中心区域是肠套叠套入部,可看到数个肠袢(B)和有回声的肠系 膜(M)脂肪。
(B)假肾征。通过右下腹的纵切面显示肠套叠有一个管样或假肾样形状(箭头)
19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患儿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先兆,病毒感染后末端回肠黏膜 下淋巴结增生是导致肠套叠的主要原因。肠道病毒包括 轮状病毒、腺病毒等。
7
病因(Causes of disease)
4.促胃液素增高
多项研究表明,急性肠套叠患儿的血清促胃液素值显著高 于正常儿。它是一种胃肠动力的促进因子,是肠套叠发生的 内分泌因素
5.其他
小儿肠套叠(intussusception)
1
宝宝成长日记
文丨梓嫣妈
11月11号,下午5点多的时候,梓嫣照例要吃我的奶小睡一 会儿,波澜就是这样突然涌起。
梓嫣吃着吃着,身体突然开始蜷曲,拱来拱去,也松掉了奶 头,紧接着放了两个屁,嘭的一声拉了一大陀稀便出来,跟平 时拉肚子的表现没有什么区别。于是我给她擦干净屁股准备继 续哄着睡觉,可这时她声嘶力竭地哭了起来。我抱在怀里哄也 好,拿奶头给她吃也好,都不管用,只是一个劲儿的哭!
1.饮食改变
肠套叠发生的月龄正是婴幼儿添加辅食或断奶之际,婴 幼儿肠道不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可导致肠痉挛和肠蠕 动异常,从而导致肠套叠。
2.解剖因素
婴幼儿回盲部游离度大,约90%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达 1㎝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刺激后易引 起水肿、肥厚,蠕动时易牵拉肠管形成肠套叠。
3.病毒感染
15
诊断与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 肠套叠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询问病史。
果酱样大便往往在病程晚期才出现,小儿外科医师应当在出现晚期病理改 变前得出诊断。
• 影像学检查对诊断非常有帮助,出现典型影像特征即可得出诊断。
X线 B超 CT检查
• 如果鉴别困难,腹腔镜探查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
12
肠套叠的四大典型症状
• 阵发性哭闹
每隔10-15分钟突发阵发性腹痛,表现为突发阵发性哭闹, 拒食,四肢屈曲乱动,几分钟后安静,患儿可入睡。
肠蠕动是套叠的助力,它会牵动肠管的移动,会产生疼 痛感。蠕动波结束后,便会停止哭闹。
• 反复阵发性呕吐
初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含胆汁,晚期可有带粪臭的 肠内容物。
一般是近端肠管顺行套入远端肠管,远端肠管逆行套入近
端罕见。
外层
黏膜面
简单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
中层 内层
浆膜面
9
病理改变与类型 (Pthological Changes&Types)
• 回盲型 • 回结型 • 回回结型 • 小肠型 • 结节型 • 多发型
10
11
肠套叠的四大典型症状
• 阵发性哭闹 • 呕吐 • 果酱样血便 • 腹部腊肠样包块
消化系统失调,是肠道叠套带来的恶果,故表现为呕吐。
13
பைடு நூலகம்
肠套叠的四大典型症状
• 果酱样血便
血便是肠道感染的表现,肠叠套6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小 儿会排便,此时粪便会有血,稀薄,呈现胶冻样,如同果 酱的颜色。少部分患儿没有,只是肛门处会有血渍。 肠叠套导致了肠粘膜受损,因其嵌入致使供血不足,肠粘 膜缺血、坏死、脱落,与粪便混合在一起。
• 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黏膜下血肿是导致肠套叠的 病 因
• 肠道炎性病变,如肠炎、菌痢等腹泻导致肠蠕动增加 • 肠寄生虫及其毒素的刺激产生肠痉挛,肠蠕动功能节律紊
乱引起肠套叠 • 儿童手术后的小肠套叠可以发生在腹部和胸腔手术后
8
病理改变与类型 (Pthological Changes&Types)
果酱样大便是肠套叠典型且重要的临床表现
肠套叠患儿95%以上有腹痛,80%有呕吐,95%自然排出或肛门指诊发现血便
14
肠套叠的四大典型症状
• 腊肠样包块
出现在右上腹,是回盲部上升套入升结肠或横结肠的结果 严重者在左腹可触及肿块,甚至套叠肿块从肛门脱出 伴随包块出现的是右下腹空虚感(Dance 征)
病情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出现完全性肠梗阻,48小时 后没有纠正,毒素吸收,全身中毒症状进行性加重, 出现嗜睡、精神萎靡、高热、严重脱水、甚至死亡
16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稀钡剂或空气灌肠可见“杯口状”阴影或“弹簧”阴影(钡 剂或空气在套叠顶部受阻)
立位腹部平片可有低位肠梗阻表现 右半结肠充满气体或大便可排除肠套叠
17
影像学检查
• B型超声波检查
沿套叠肠管横切面,可见“同心圆”征和“靶环征”
18
沿套叠肠管斜切面,可见“假肾征” 沿套叠肠管纵切面,声像图显示4条平行强回声管带,
由于肠蠕动紊乱或肠管局 部器质性病变导致一部分 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 管中,临床上出现肠梗阻 症状。
5
小儿外科好发年龄段的肠套叠是 急性、特发性的 小儿肠套叠是婴儿期常见急腹症, 2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尤以4-10 个月婴儿为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套叠的发病 率越低
6
病因(Causes of diseas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