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院专业和导师简介
中医内科学()
广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学专业年起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是我校兼备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在多年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结合学科专业情况,本学科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医血证研究;中医脾胃病证研究;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的研究;中医治疗肾病证的研究和中医治疗肺病证的研究;近来新开展和即将开展的研究方向还有中医药治疗热病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内科急症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性治疗的临床研究等。
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肾内科、急诊科、溃疡性结肠炎专病个专科专病年被定为广州市卫生局工程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消化内科的溃疡性结肠炎于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医专科(专病)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年被定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年全部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认定。
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人,正在培养博士研究生人,硕士研究生人。
本学科还拥有一支力量雄厚、水平较高的专业学术队伍,目前共有教学、技术人员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大部分具有自己的医疗业务专长,相当部分有较高的学术造诣,部分为国内有名的中医专家或中西医结合专家,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消化内科运用“肠炎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肿瘤科是全国“青年文明号”,该科在全国较早开展的中药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减轻了放、化疗的副作用,在肿瘤的中、晚期综合治疗上较有特色。
神经内科在“中风”急救、神经功能康复等方面独具中医特色。
心血管内科在抢救大面积心肌梗塞、复杂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等危重症。
血液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血液专科协作单位,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本学科自年至年以来,经各级有关有关部门科研立项项,获各级成果奖多项。
本学科近年来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手段,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医人才,为国家中医事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在研究生培养工作方面也逐渐发展进步。
此外,本学科还充分发挥了重点学科的示范作用,先后多次举办了多期全国及省市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进修班及专科讲习班,接受较高层次培养进修人员数百人。
本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即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教学、临床、实验三大部分,其中必修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专业外语)内科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包括至门指定选修和其他任选课。
内容有:医学统计学、计算机、、古汉语、内经、伤寒、温病、生理、生化、文献检索、实验动物学、实验核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
学、药物动力学等等。
陈志雄教授
陈志雄,男,年月生于广东省化州市。
现任广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校外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等七个部委批准为年度“千百十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国家培养对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对象,享受力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州市局管优秀专家。
一直从事中医内科医疗工作,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刻苦钻读古今医著,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博。
临床基本功扎实,思维活跃,治学态度严谨,中西结合治疗血液病造诣较深,是省内较为知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
一直活跃在临床科研第一线,先后参与省部级科研中标课题材项,其中,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项,在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约篇,出版专著部(均为副主编),先后获得国家教委丙类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高教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项。
从年起,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余名、博士研究生名;指导硕士研究生名,博士研究生名。
祝维峰教授
祝维峰,男,籍贯山东临清市年月生, 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院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专业博士生导师。
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会执行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优秀中青年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中医名医培养项目培养对象。
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中医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科委、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十余项。
副主编专业著作两部,参编多部。
近几年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曾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二十余年。
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脑中风、头痛、眩晕、失眠、颤证、痴呆、胸痹、心悸等内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失眠、震颤麻痹的临床和实验基础研究。
其中对痰瘀互结在老年病发病中的主要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
对痰瘀同病、痰瘀同因、痰瘀互转、痰瘀互因、痰瘀同治的机理和意义等有所研究心得和发展创新。
认为“痰瘀同病”与“久病入络”相关联,擅用通络法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对病久缠绵难愈之顽症擅用虫类通络药搜剔经络,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在近年有关科研课题:“通脑灵滴鼻液治疗中风”、“震颤宁治疗帕金森病”、“通络宁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中均贯穿上述学术观点。
近来还致力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颤证、失眠等老年病的治疗,对经鼻腔靶向给药治疗中枢性疾病、中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