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卞修全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卞修全

xx 法制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XX法的起源与夏XX法律制度:
1、夏商法制制度是重点,其中:罪名、刑罚体系、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的联系与对比、法的起源、监狱的设置需要注意。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
1、契约制度要重点掌握(包括其中的质剂啊等各种契约形式)、
2、婚姻制度(西周——汉唐——明代的发展)、
3、立法活动(XX 立法)、
4、xx原则(亲亲、尊尊)
第三章xx法律制度:
1、xx的公布及其反对者
2、法经(重点是其地位)
第四章秦朝法律制度:
1 、法律形式
2、刑罚体系(其中劳役刑及其特点要注意)
第五章汉朝法律制度:
1 、立法活动:汉律六十篇、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辟制
2、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七大表现(德主刑辅、四大原则)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画个星星、这一章是重点…•是重点
1、《曹魏律》、《晋律》、《北齐律》的特点及其影响重点重点
2、《晋律》中张斐与杜预要写对名字~额知道什么意思了吧~
3、主要的法律发展:官当制度、准五服以治罪、重罪十条、八议入律、刑
法改革)4、封建“五刑”初步建立
5、九品中正制第七章隋唐五代法律制度主要为唐朝的:1、十恶:排名第四的是
什么(恶逆与不孝和不睦的区别)、哪部法典中最
早规定了十恶2、六杀
3、刑法原则:同居相隐不为罪、数罪并罚、化外人案件处理、受所监临
4、法律的主要格式:疏议、敕、令、格、式
5、大宗刑律统类
第八章xx 元法律制度主要为xx:
1、不动产买卖的顺序:先问亲邻、过割赋税、输钱印契、原主离业
2、《元典章》中的物限法、对明律的体例影响第九章明清法律制度:1、明律体
例:洪武七年十二体律(借鉴唐律),洪武二十二年改为七篇
2、明朝司法机关的变化:刑部和三法司的地位
3、明《大诰》的普及与特点、大清律大明律的特点
4、关于例:分为条例、事例、则例,而《大清律例》仅限于条例会审制度:明清
两朝的对比、秋审、会审、厂卫、庭杖第十章清末法律制度:
1、制宪:《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资政院与咨议局
2、修律:一系列
基本法律
3、论述可能的内容:清末司法制度:司法独立原则、会审公廨、上海道与领事;实行四级三审,审检合置分立
第十一章民国法律制度:
1、23、47 年宪法的优缺点(反帝反封建)
2、司法体系:北京政法到国民政府(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机关设置)、司法体制(四到三)
3、形事特别法:北京政法到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民法》特点、35 年刑法的保安处分法制史演变线索
一、主要xx
《法经》(6篇)一-《九章律》(9篇)一-《曹魏律》(八议入律)一-> 《秦始律》(《晋律》,服制入律))一-《北齐律》(重罪十条入律,12 篇)《开皇律》(五刑十恶八议,12篇)一-《唐律疏议》(一准乎礼,12篇)——《宋刑统》(律后附敕令格式,12篇)——《大明律》(强化行政控制,模仿周礼;改变以罪名为纲编撰法典模式,采用以中央行政机关只能为纲编撰法典)7篇)一-《大清律例》(7篇)
二、法律体系
汉[律令科比]—赭[律令格式典]—垛[刑统(律)敕令格式律]—胡[律诰(特别法)例典]—詰[律例典]
三、刑法原则
西周:故意过失,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宽严适中秦朝:连坐、诬告反坐汉朝:上请原则,恤刑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唐朝:公罪私罪、共同犯罪合并论罪、自首类推、老幼废疾者减刑、累犯加重、特权、化外人处罚原则明朝:从新从重原则,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
四、刑罚制度
奴隶制五刑[肉刑为中心]—寂初刑制改革[废除肉刑]—對建制五刑[徒流体罚为中心]—強代五刑[自由刑为中心]
五、会审制度
杂治:秦汉时期,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三司推事:唐,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九卿圆审:明,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九卿圆审: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使九卿三司会审、九卿会审、秋审、朝审:清近现代重要法制演变线索
一、宪法清末《钦定宪法大纲》(1908 君主立宪制)、《十九信条》
(1911)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内阁制)一-匕洋政府天坛宪草”(191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内阁制)、“袁记约法”(《中华民国约法》1814总统制)、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1923内阁制)一-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五院制建立)、“五五宪章”(1936《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蒋记宪法,1947年总统集权制)。

二、刑法(从体例、内容两方面掌握)清末《大清现行刑律》(1910,民刑分立,废除酷刑)、《大清新刑律》(1911,附《暂行章程》)一-匕洋政府
《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1912附《补充条例》)一-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刑法》(1928)三、民法(从篇名、特点两方面掌握)清末《大清民律草案》
(1911)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民法》(1929)四、诉讼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1906草案)一-《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1910)《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1931)、《中华刑事诉讼法》
(1928)
特别注意:中国法制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习惯法的成文化、成文法的儒家化、儒家化封建法的现代化。

这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可以帮助记忆。

中国法制史的学习中有两条线索,即横向以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的发展为线索;纵向以法律成文化、儒家化、现代化的进程伟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