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本病又称尖圭湿疣生殖器疣或性病疣。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HPV有多种类型引起本病的主要类型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其中HPV16和18型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一、概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是一种最小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HPV呈球形,直径约为45~55nm,主要感染上皮细胞,人是唯一宿主。

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出HPV达70多个亚型,有资料报道为100种以上HPV亚型。

HPV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类感染HPV十分普遍,感染率也很高。

综合国外一些报道,在自然人群中HPV感染率从低于1%到高达50%,在性活跃人群中20%~80%以上的人有HPV感染史。

尖锐湿疣病毒HPV在体外存活最长能存活48小时.如果干燥.阳光等环镜5分钟内就会死亡。

二、HPV的感染方式1、性接触感染:通过性接触使病原体接种感染;2、非性直接接触感染:通过接触病变部位及病人分泌物感染;3、间接接触:通过病人的衣物和用品感染;4、医源性感染:通过为病人检查、手术、上药等治疗时的接触感染。

三、HPV与流行性病学HPV具有严格嗜上皮细胞的特点,HPV侵入机体后,主要限定于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不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

症状潜伏期3周到8个月,平均3个月,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男女,发病高峰年龄为20-25岁,病程平均在3-5个月的男女患者传染性最强,在性接触后不久即发病,而病程平均12个月的男性患者,其性接触者可不发病。

由于尖锐湿疣初期时不痛不痒,皮疹也不明显,多数患者一般无症状。

损害大小及形状不等。

可仅为数个,亦可为多数针头样大的损害:在阴肛部可长成大的肿瘤样物,有压迫感;有恶臭味;有时小的湿疣可出现阴部痛痒不适,病人可出现尿血和排尿困难;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而直肠内大的湿疣则可引起里急后重感。

男性患者好发于包皮系带、冠状沟、包皮、尿道、阴茎、肛门周围和阴囊。

病初为淡红或污红色粟状大小赘生物,性质柔软,顶端稍尖,逐渐长大或增多。

可发展成乳头状或囊状,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

在肛门部常增大,状如菜花,表面湿润或有出血,在颗粒间常积存有脓液,散发恶臭气味,搔抓后可继发感染。

位于湿度较低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损害常小而呈扁平疣状。

位于湿热湿润部位的疣常表现为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

有严重肝病的患者湿疣可增大。

妊娠可使湿疣复发或生长加快。

临床感染是指临床上肉眼不能辨认的病变,但用3%-5%醋酸液局部外涂或湿敷5-10分钟可在HPV感染区域发白,即所谓“醋酸白现象”。

女性尖锐湿疣女性尖锐湿疣是由人乳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上皮增生性病变,为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粘膜利于其生长、繁殖,形成外阴或阴道尖锐湿疣。

但是,并非所有的外阴赘生物全为尖锐湿疣,所以临床的病理诊断均需严格掌握标准。

女性尖锐湿疣潜伏期平均为2-3个月,病变发展无自限性,症状为局部瘙痒、疼痛,少数病人无症状。

生长部位:外阴、阴道、宫颈、肛周,常见两个部位同时发生,局部表现为淡红色或灰色小丘疹,呈疣状突起,常融合形成菜花样赘生物,有性乱史,用5%的醋酸涂后病变处变白。

假性湿疣潜伏期3天-3周,有自限性,一般无症状,有的局部搔痒,多见两侧小阴唇对称性分布,少见两个部位同时发生,病变呈鱼子样或珍珠样小丘疹,有的呈息肉样、绒毛样,不融合,无性乱史,5%醋酸涂后不变白。

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多激素,真菌感染或其他慢性刺激有关,易被误诊为尖脱湿疣。

如果孕妇感染上尖锐湿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引起尖锐湿疣的病毒是人乳头瘤病毒。

如果孕妇患尖锐湿疣,由于妊娠期外生殖器充血,且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所变化,会使尖锐湿疣发展较快,体积增大,数目增多,有时疣体过大会妨碍经阴道分娩。

而且,胎儿经阴道分娩时,还有可能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发生新生儿喉头疣或尖锐湿疣,虽然这种机会很少,也多主张对患尖锐湿疣的孕妇实施剖宫产。

孕妇分娩后,其尖锐湿疣的体积可以缩小。

诊断1、典型皮损为生殖器或肛周等潮湿部位出现丘疹,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肉质赘生物,表面粗糙角化。

2、醋酸白试验阳性,活体检测可见类似糜烂图样,中间鲜红至褐色,四周色泽逐渐减淡。

3、核酸杂交可检出HPV-DNA相关序列,PCR检测可见特异性HPV-DNA扩增区带。

4、患者多有不洁性生活史或配偶感染史,少数尖锐湿疣通过接触污染的用具感染,新生儿亦可通过产道受感染。

潜伏期1~8个月不等,平均为3个月。

5、尖锐湿疣HPV病毒不溶于血液,但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血清抗体,来得到感染病毒的信息。

通过先进病毒检测系统,能迅速化验血清,检测三项,即“病毒抗体、病毒类型、病毒数量”。

诊疗规范1、诊断标准:接触史,有非婚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

2、实验室检查:皮损活检,有HPV感染的特征性凹空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

必要时在皮损活检中用抗原或核酸检测显示有HPV。

常见的是HPV6、11型,少见为HPV16、18型。

3 、病例分类:报告病例,具备1.1及1.2指标。

确诊病例,具备1.1,1.2及1.3中的任何一项指标。

4、治疗原则:注意患者是否同时有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感染,如有,应同时治疗。

患者配偶与性伴若有尖锐湿疣或其他性病,应同时治疗。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5、判愈及预后:判愈标准是去除增生疣体,尖锐湿疣预后一般良好,但复发率较高。

6、管理及预防:尖锐湿疣每例患者只应报告一次。

过去未曾诊断的患者首次诊断时应当报告。

尖锐湿疣患者应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以防传染给配偶。

患者应及早治疗。

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

辅助检查一、醋酸白试验用3-5%醋酸外涂疣体2-5分钟,病灶部位变白稍隆起,肛门病损可能需要15分钟。

本试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酸凝固变白的结果,HPV感染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与正常的未感染上皮细胞产生的不同,只有前者才能被醋酸脱色。

醋酸白试验检测HPV的敏感性很高,它比常规检测观察组织学变化还好。

但偶尔在上皮增厚或外伤擦破病例中出现假阳性、假阳性变白迹象显得界限不清和不规则。

美国CDC 提示,醋酸白试验并不是特异试验,且假阳性较常见。

二、免疫组织学检查常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方法(即PAP),显示湿疣内的病毒蛋白,以证明疣损害中有病毒抗原。

HPV蛋白阳性时,尖锐湿疣的浅表上皮细胞内可出现淡红色的弱阳性反应。

三、组织化学检查取少量病损组织制成涂片,用特异抗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抗体作染色。

如病损中有病毒抗原,则抗原抗体结合。

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方法中,核可被染成红色。

此法特异性强且较迅速,对诊断有帮助。

四、病理检查主要为角化不全,棘层高度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增厚,延长,其增生程度可似假性上皮瘤样。

刺细胞和基底细胞并有相当数量的核分裂、颇似癌变。

但细胞排列规则,且增生上皮和真皮之间界限清楚。

其特点为粒层和刺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形成。

此种空泡细胞较正常大,胞浆着色淡、中央有大而圆,深嗜碱性的核。

通常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周围较致密的慢性炎性浸润。

Bus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表皮极度向下生长,代替了其下面的组织、易与鳞状细胞相混,故须多次活检。

若有缓慢发展之倾向,则为一种低度恶变的过程,即所谓疣状癌。

五、基因诊断迄今,HPV难于用传统的病毒培养及血清学技术检测,主要实验诊断技术是核酸杂交。

近年来发展的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为HPV检测开辟了新途径。

治疗由于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尖锐湿疣的治疗必须采用综合治疗。

(一)治疗诱因:(白带过多,包皮过长、淋病)。

(二)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应用抗病药物。

一般只要坚持规则的综合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痊愈,但复发几率95%以上。

1、手术疗法对于单发、面积小的湿疣,可手术切除;对巨大尖锐湿疣,可用Mohs氏手术切除,手术时用冷冻切片检查损害是否切除干净,单一手术复发几率很高。

2、冷冻疗法利用-196℃低温的液体氮,采用压冻法治疗尖锐湿疣,促进疣组织坏死脱落,本法适用于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可行1-2次治疗,间隔时间为一周。

3、激光治疗通常用CO2激光,采用烧灼法治疗尖锐湿疣,本疗法最适用女阴、阴茎或肛周的湿疣。

对单发或少量多发湿疣可行一次性治疗,对多发或面积大的湿疣可2-3次治疗,一般在复发周期20天-3个月。

4、电灼治疗采用高频电针或电刀切除湿疣。

方法:局部麻醉,然后电灼,本疗法适应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这种方法只是清除疣体。

5、微波治疗采用微波手术治疗机,利多卡因局麻,将杆状辐射探头尖端插入尖锐湿直达疣体基底,当看到疣体变小、颜色变暗、由软变硬时,则热辐射凝固完成,即可抽出探头。

凝固的病灶可以用镊子挟除。

为防止复发,可对残存的基底部重复凝固一次。

6、β-射线治疗我们应用β-射线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方法疗效高,无痛苦、无损伤、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7、药物疗法(1)足叶草酯(尤脱欣、鬼臼毒素、疣迪):本疗法适用湿润区域的湿疣,例如发生于包皮过长而未曾作包皮环切除手术的龟头及会阴部的湿疣。

但对宫颈尖锐湿疣不能用足叶草脂治疗。

用20%足叶草酯酊剂涂到皮损处或用药前,先有油质抗菌药膏保护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或粘膜,然后涂药,用后4-6小时,用30%硼酸水或肥皂水清洗,必要时3天后重复用药,该药是国外用于本病治疗的首先药,一般用一次清除疣体。

但有很多缺点,如对组织破坏性大,使用不当可引起局部溃疡。

毒性大,主要表现为恶心、肠梗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心动过速、尿闭或少尿,故使用时必须谨慎,发现上述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2)抗病毒药:可用5%酞丁胺霜剂,或用0.25%疱疹净软膏,每日2次,外涂。

无环鸟苷口服,每日5次,每次200mg,或用其软膏外用,α-干扰素每日注射300万单位,每周用药五天。

或干扰素300万单位注入疣体基部,每周2次。

连用2-3周,主要副作用为流感样综合症.(3)腐蚀剂或消毒剂:常用有30%-50%三氯醋酸或饱和二氯醋酸,或18%过氧乙酸。

用10%水杨酸冰醋酸或40%甲醛、2%液化酚、75%乙醇蒸馏水100ml混合溶液,点涂局部,用于龟头、肛周湿疣,每日或隔日一次,效果甚好。

消毒剂可用20%碘酊外涂,或2.5-5%碘酊注射于疣体基部,每次0.1-1.5ml,或用新洁尔灭外涂或以0.1-0.2%外敷,后者需配合全身疗法。

(4)抗癌药【传播途径】(1)直接性接触传染: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与患有尖锐湿疣的病人性交时,生长在外生殖器部位的疣体,由于呈外生凸出而且质地比较脆,故表面容易擦破,疣体及表皮组织内的病毒随之脱落接种到性交伴侣的生殖器上,导致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而发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