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历史小故事精选]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
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
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
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
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
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
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
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
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
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
浓厚。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
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
位在名将廉颇之上。
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
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
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一定要侮辱
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
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
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
蔺相如执意挽留,
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
”蔺相如说:“对啦,天下
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
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
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
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
我不计个
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
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
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
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
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
”蔺
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
从此两人消除
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
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
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
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
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
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
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
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
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
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1.古代简短文明礼仪故事
2.古代文明礼仪故事
3.名人的故事关于文明礼仪的
4.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5.经典励志历史小故事
6.幼儿园文明礼仪小故事
7.历史上的励志故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