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大学-货币银行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安徽大学-货币银行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思考题(201005)参考答案三、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2、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活承兑申请人签发),命令后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3、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4、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

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其变动时,其他利率也发生相应变化。

5、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6、再抵押: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方式。

指商业银行需要补充资金时,以工商企业向其借款时提交的抵押品(票据和有价证券),作为再抵押贷款的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借款。

7、表外业务:所谓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8、金融市场:是指买卖金融工具以及融通资金的场所活机制。

9、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级(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势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个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10、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放入制度规定的总和。

11、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低到不可降低的时候,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经济单位所吸收,因而对总体需求所得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

12、直接融资:指工商企业、政府以及个人所通过发行或签署的商业票据、股票、债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各种形势借款来筹集的资金。

13、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发行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存折、可转让存单等来筹集资金。

14、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5、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6、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17、Interest Rate: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18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实践过程。

按发生源和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外部时滞和内部时滞两大类。

19、浮动利率:是指借贷义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共同确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的利率。

20、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链下降,而且伴随着经济衰退或增长缓慢。

2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22、.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23、真实货币需求:是指在扣除价格变动以后的货币需求量,也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务量对货币的需求。

24、开放型投资基金:25、银行汇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前发给申请人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提取现金的票据。

五、简答题1、什么是投资基金?其组织形势如何?答:投资基金是众多投资者出资、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的资金运作方式。

投资基金一般由发起人设立,通过发行证券募集资金。

基金的投资人不参与基金的管理和操作,只定期取得投资收益。

组织形势: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答:1、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构,是制定和贯彻国家货币政策的综合部门,是国家信用的提供者,并代理国家执行国库出纳职能。

2、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3、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财政收支,执行国库出纳职能,管理政府资金,为政府服务。

4、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短期信用,弥补政府财政收支暂时不平衡,承担向政府提供长期借款和无限额贷款的责任。

5、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制定金融政策,加强金融管制。

3、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三个: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2、①盈利性: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必然是追求最大的盈利。

营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②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

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责的流动性。

③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受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3、相互关系:①“三性”既有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

经营者只有协调好“三性”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②安全性和流动性呈正相关系;营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呈反方向变动。

③总之,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保障;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终极目标,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4、简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答:1、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包括影响存款准备金变动因素和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因素两个部分。

2、影响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①存款准备金比率: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存款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则减少。

②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流入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则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则减少。

③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使得存款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则减少。

④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央行如果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存款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则减少。

3、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流量变动因素:①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

②物价变动状况。

③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

④存款和现金比例变化。

⑤信用开展程度。

4、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5、简述IS_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答:只有当实体经济部门和货币部门同时达到均衡的时候,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同时被决定。

6、简述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含义、效果和局限性?答:含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和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达到收缩和扩张信用的目标。

现在,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作为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

效果: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具有力度大,反应快的特点。

局限性:1、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的日常调控的工具;2、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可能使超额准备金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从而迫使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7、什么是信用?简述信用的特征?答:1、信用实质上是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是一种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让渡。

2、信用也是一种契约关系,是以借贷为基础并受法律保护的产权契约关系。

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4、以受益最大化为目标。

5、资金的运动形势比较特殊。

是G—G’的运动形势。

8、简述股票与债券的区别?答:①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象征,债券不代表公司所有权,只有领取债息的权利;②股票是无限期的永久证券,债券为有限期的证券。

③股票股息以公司的经营业绩而定,债券债息一般发行时就已经确定。

④发行股票权的目的是筹集资本金,溢价款作为公积金,债券发行筹集资金用于公司周转金,是负债。

⑤股票股息是公司利润一部分(可分配利润),债息是公司固定支出,计入公司成本,为财务费用。

⑥公司破产时,债券偿还权比股权清偿权更优先。

⑦股票价格波动大,风险大,债券反之。

9、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答:1.实际利率论:认为实际因素即生产率和节约率决定利率,即S=I决定了均衡利率。

其中投资时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2.货币供求论:即流动性偏好论,认为货币供求相等时决定均衡利率。

其中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不受利率影响。

3.可贷资金论:认为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均衡。

其中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与利率成负相关关系;借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4.IS-LM理论:认为由收入与利率同时决定。

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的均衡,向下倾斜;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向上倾斜。

当IS曲线与LM曲线交与一点时,决定了均衡利率和收入。

5.马克思的理论:认为利息是利润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决定于利润率和分配状况。

6.其他影响因素:资金供求状况,物价变动幅度,国际经济环境,经济政策。

10、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三个: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2、①盈利性: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必然是追求最大的盈利。

营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②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

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责的流动性。

③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受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3、相互关系:①“三性”既有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

经营者只有协调好“三性”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②安全性和流动性呈正相关系;营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呈反方向变动。

③总之,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保障;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终极目标,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11、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答:1、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具体可以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三类。

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