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姓名:李小燕学院:数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5班学号:20090512048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作者:李小燕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数学学院2009级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被视作现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
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我国的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不断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经济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楚的了解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全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本文从我国信息经济发展的环境,信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一、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概述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基础,经济基础和科技发展基础。
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
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
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在信息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的则是芯片、集成电路、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光纤光缆、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数据传输、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航天与海洋等新兴产业部门,同时,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部门通过产业化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信息科学理论的日趋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世界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信息产业也逐渐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类迄今为止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
信息产业以不同寻常的速度迅速崛起,进而成为“新经济”的表率,并非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而是出于该行业创新能力强,技术更新快、竟争激烈等特点,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自然现象。
信息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人们对于何为信息产业还未形成一致看法,美国学者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定义为“从事信息生活、传播、处理、储存、流通和服务的生产部门”。
所以可以把信息产业定义为以现代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信息资源搜集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信息经济的结构特征信息经济既具有与其他经济一样的特征,也具有一系列它所特有的结构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世界信息经济的结构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信息经济的结构特征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经济的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传统的企业结构都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而新兴信息企业结构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不但投资少,效率高,最终还将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得到全面发展。
2.信息经济的劳动力结构是智力劳动型的.企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劳动力结构的状况,由于新兴信息经济的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而以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软件编制人员等脑力劳动者为主的劳动力结构也必然发生根本变化,传统体力劳动者将经过再教育成为新的脑力劳动者.3.信息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低耗高效型的.这些以新兴科学知识和高技术为基础的尖端信息产业群,具有高效率,高增长,高效益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的新特点.在传统产业日益衰落的过程中,专业化,小型化的新兴产业却在迅速发展.这种产业结构及其技术结构的变化,将会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增长.4.信息经济的体制结构是小型化和分散化的.小型分散化的水平网络式的管理体制将代替集中,庞大而又互相牵制的传统金字塔型的体制结构,小公司,小工厂等横向组织将代替大公司,大工厂等纵向组织.信息经济的体制结构小型化和分散化,绝不意味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降低,而恰恰相反,通过信息化,生产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社会化了.三、信息产业的特征1. 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
信息产业本质就是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为职能的产业,其特点是以脑力劳动为重点的大量知识、技术的开发,它由许多新型的知识、技术、智力型企业组成。
是处于尖端科学前沿的高技术产业,正是由于劳动对象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这种产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的要求较高。
2. 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
当前世界经济的增长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70%—90%的经济增长是靠创新引发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因而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例如,20世纪发明的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都是以高度创新性为前提的。
同时,信息技术既是针对特定工序的专业技术,又是适合于各行业的通用技术,它融合于各个产业部门,因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同时信息产业还催生了一些“边沿产业”,如信息产业带动了光学电子产业。
3. 信息产业是产出高、效益好的高增值产业。
信息产业是集资本、技术、知识于一身的产业,随着资本的投入、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信息产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带来高产出,而且还促使规模经济的行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增值率就高。
下表是1997年世界前7位通信设备制造厂商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额比例。
重只有19.8%,所以信息产业是一种产出高、效益好的产业。
4. 信息产业的风险性高。
前面论述的信息产业的高收益性是建立在高风险性基础之上的,其风险性表现在:第一,信息产业是高投入型产业,研究和开发信息产品需要巨额的资金,并且由于创造发明成功率的不确定性,巨额的投入有可能是血本无归,正是因为产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信息产业的高风险性。
第二,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①市场范围比较小,信息产品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不得不制定较高的价格,这就无形中限制了产品的市场范围。
②产品的专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销量。
5. 信息产业是具有高带动性的产业。
产业间都存有关联性度,信息产业也是如此,并且关联度很高,因此对其它产业有高度的带动性,比如,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内部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等产业的发展。
在部门外部则带动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的发展。
因为信息技术的高带动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产业,中等发达国家、新兴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6. 信息产业的时效性高。
我们知道,国际上集成电路的开发速度空前;计算机的发明虽不到50年,但现今第六代产品的研制已形成热点,微机出现才20多年时间,不仅设计工艺几经革命,而且新的机种也纷纷问世;特别是当前的数字技术革命正促使电脑、电信电视等方面的技术走向大规模融合,使信息产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
四、我国信息经济的影响分析1.国家政策的扶持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这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对信息产业宏观的管理体制上。
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是实现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
它决定着信息产业运行的有效方式,制约着信息产业的管理水平,是合理组织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保证信息产业系统正常运转的主要手段。
韩国、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近年来纷纷在政府倡导下在本国内掀起信息技术发展热潮。
拿日本来说,近几年经济低迷不振,迟迟摆脱不了衰退的阴影。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调整战略,加大力度扶持信息产业,力图推动经济复苏。
事实证明,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先导、带动作用,大力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国在1998年成立了信息产业部,在各省下设信息产业厅(局),相关政策纷纷出台,其目的就是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稳健、正常的发展。
2.国际环境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是促进信息产业、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形成及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①当前,世界信息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发展与融合、调整与变革成为全球大趋势,西方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成功经验对于欠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产生和发展来说影响很大。
在新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到这股巨大的洪流中,积极发展本国的信息产业。
②随着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技术进步日新月异,通信网、计算机网与有线电视网加快融合,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个充满商机的巨大的信息商品市场中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进一步推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际信息商品与服务贸易的繁荣。
经过分析,信息产业的形成及发展机制可以参看下图:五、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1.通信业发展迅猛。
初步核算, 2009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680. 6亿元, 同比增长14. 4%; 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424. 3亿元, 同比增长3. 9%; 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3724. 9亿元, 同比增长26. 1%; 实现电信增加值5012. 2亿元, 同比增长7. 0%。
2010年1~4月, 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673. 8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1. 7%。
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845. 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 7% , 其中, 移动通信累计完成1938. 8亿元, 增长11. 5%, 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64. 61% 上升到68.14%; 固定通信累计完成906. 7亿元, 下降4. 8%。
1~ 4 月, 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297. 9 万户, 总数达109405. 0万户, 其中, 固定电话用户减少613. 9 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净增3911. 7万户。
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向宽带化, 1~ 4月, 宽带接入用户净增779. 5万户, 达到11102. 0万户, 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158. 0万户。
2.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产业在新世纪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成为国民经济中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随着国内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世界经济逐步回暖, 电子信息产业自下半年起开始呈现企稳向好的迹象, 生产增速低位回升、出口下滑速度放缓、经济效益降幅收窄, 总体回升态势基本明朗。
2008年信息产业发展存在六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产业结构调整在稳步推进,今年1到10月份,一些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的发展增速仍然还是非常快,占行业比重在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