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新基建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新基建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新基建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3月1.短期新基建成经济托底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作为其一迎发展机遇1.1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国内短期经济压力较大从统计局公布的PMI数据来看,2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36.3%、35.5%和34.1%,比上月下降14.1、14.6和14.5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之下。

其中,生产指数为27.8%,比上月下降23.5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为29.3%,比上月下降22.1个百分点。

此外,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国内2月份的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大幅回落,其中非制造业PMI下滑幅度超过制造业,显示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预计随后的3-4月份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图1:PMI情况图2:大、中、小型企业PMI情况数据来源:wind,XXX市场研究部数据来源:wind,XXX市场研究部图3:制造业PMI分类指数情况数据来源:wind,XXX市场研究部从目前的疫情形势来看,国内新增病例已经持续稳定在平稳水平,湖北省外新增病例更是降至两位数甚至个位数,国内疫情形势已逐步进入稳定期。

据钟南山院士的表态,预计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在四月底得到基本控制。

不过与此同时,海外疫情形势有所加剧,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出现疫情扩散加剧态势,使得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充满较大不确定性,至少短期完全控制存在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洲、亚洲、美洲都出现较多新冠疫情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在2月28日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从“高”上调至“很高”,进一步表明新冠疫情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

若全球疫情后续发展的态势依然无法出现改善的迹象,预计将给全球经济、以及国内经济带来持续压制。

图4:全球近1个月每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情况(截至3月8日)数据来源:wind,XXX市场研究部1.2新基建成经济托底重要发力点,工业互联网驶入发展黄金期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新基建有望成经济托底的重要发力点。

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委员召开会议,会上强调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随着国内疫情状况逐步得到控制,政策重心开始从疫情防控转向至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上。

随后,2月21日,政治局常务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我们认为,近期召开的常务会议无不在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而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与此前常委会强调今年要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是一脉相承的。

随着中央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这一定调的落地,我们预计后续新基建将成为经济托底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基建项目有望快速推进。

表1: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及深改委会议相关内容时间会议内容2020/2/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常务会议而努力。

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要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

2020/2/1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各常务会议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要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2020/2/14中央全面深化改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革委员会第十二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次会议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2/21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常务会议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

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020/2/26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常务会议发展工作,准确分析把握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3/4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常务会议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XXX市场研究部作为新基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工业互联网迎来发展机遇。

2018年12月,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首次提出。

3月4日,央视对新基建进行全面解读,表示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其中,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有望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驶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图5:新型基础设施情况数据来源:央视,XXX市场研究部2.长期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工业互联网是时代的选择2.1经济发展出现新挑战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我国有三大产业,其中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工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

2017年,我国工业生产总值为279996.9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33.9%,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比最大的行业。

在工业中又以制造业为占比最大部分。

2017年,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为233876.5亿元,占我国当年工业生产总值的85.0%。

图6:2004年-2017年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比情况图7:2004年-2017年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在工业中的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ind,XXX市场研究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当时的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人均产值较低。

在此背景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方针。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

此时的中国,受益于对内改革、对外招商引资的措施,我国工业体系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生产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

凭借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以及较低的人力成本,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中国亦因此成为当时著名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开始腾飞。

受益于国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经济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2002年-2011年期间,我国GDP每年保持9%以上的增速,并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图8:1976年-2017年中国GDP同比增长情况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

随着我国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工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也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2000年,我国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8340元、8750元、12830元;2017年,以上三个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69500元、64452元、90348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50%、11.73%、11.45%,同期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为17.30%。

然而,将统计时间定义为2012年-2017年时,工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复合增长率为6.15%,而同期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仅为5.09%。

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复合增长率大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背后反映的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逐步放缓。

图9:2000年-2017年中国工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情况数据来源:wind,XXX市场研究部图10:2000年-2017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情况此外,过往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通过资源要素投入,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并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此情况下,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也自然而然地出现。

为保证可持续发展,国家对资源以及环境的约束亦随之产生。

在过去,不少企业在资源以及环保问题上存在忽视,当出现约束时,企业或产生难以适应的情况,生产成本突然增加,企业的运营也难以持续。

2.2《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前文提到,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9%,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比最大的行业。

其中,又以制造业为占比最大部分,占我国当年工业生产总值的85.0%。

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与环境约束等问题,对工业进行改革是必然的选择。

从经济总量占比看,从制造业开始进行改革或是最好的选择。

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新方向。

信息技术是各国在发展科技时重点关注的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这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再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变革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