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省级卫生镇自评自查汇报

创建省级卫生镇自评自查汇报

创建省级卫生镇自评自查汇报
**镇位于**县中部,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辖8个社区、10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3万人。

我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S312和南洛高速穿境而过;新城区、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初具规模;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一座现代化城镇框架已成;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一座座新型农村居住小区形成一道道靓丽风景。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把开展省级卫生镇的创建工作列入今年党委政府承诺的主要事项之一、主要民生工程之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卫生创建长效机制,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镇卫生状况明显改观,镇容村貌明显改善,辖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

现按照《安徽省卫生镇(县城)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将我镇创建工作自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爱国卫生组织健全完善
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将爱国卫生和创建省级卫生镇工作列入镇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加强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创建规划、实施方案。

成立**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镇长为主任,分管卫生的党委宣传委员、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主任,各村、社区、镇直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镇爱
卫会办公室设在镇宣传部,分管卫生的党委宣传委员兼任爱卫办主任。

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省级卫生镇工作经费有落实,工作年初有计划,过程有督查,年终有考评,宣传发动有步骤、有计划,能定期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

二、健康教育得到落实
健全健康教育网络。

在村、社区、中小学校、企业、镇直单位、确定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规划”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两所初级中学、两所中心小学、10所初级小学均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有老师、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总结,中小学生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在养成;**卫生院、双塘卫生院两所镇级卫生院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联动10个村级卫生室结合不同季节卫生防疫重点内容,及时更新,多形式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主要街道、公共场所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或橱窗,各村、社区均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或板报,并定期更新,中小学校园、机关单位、会议室、公共场所均设有禁烟标志。

三、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建立健全卫生创建长效机制,实行分类治理,重点实施,以镇带村的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方式。

一是城区卫生。

主次干道、集贸市场、大型商业区等环境卫生由县环卫市容负责保洁,垃圾清运处理;部分巷道由县直机关、部门包保负责,背街小巷、卫生死角由社区负责保洁。

二是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

4条县乡公路即来水路、来舜路、来复路、来双路及S312省道,是我镇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实行每条路(段)由一个村负责,给一笔创建经费,配备一定数量的保洁人员,建一定数量的垃圾池,投放一定数量垃圾桶的“五个一”,基本达到“村收集、镇处理、县清运”的卫生处理模式。

三是乡村环境卫生。

实行“属地管理”原则,10个行政村各自负责辖区内自然村庄,新农村示范小区、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每个村保障一笔创建经费,各村因地制宜,采取集中连片建立垃圾集中填埋点或中转点的方式,或就近填埋,或集中清运至来城垃圾中转站,基本达到无成堆、裸露垃圾。

四是河道、水库等水域环境治理。

辖区内平洋水库、陈郢水库两座中型水库及12座小型水库水面清洁,无漂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库区管理规范有序。

来河治理争取国家项目,投资2亿元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河道疏竣、加固、绿化等措施,之前来城的主要污水河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带。

五是公共绿化得到加强。

以**县创建园林县城为契机,加大投入,以新农村示范小区、乡村道路两侧、山场林场、过境公路沿线、机关事业单位院舍等为重点,绿化率达30%以上。

六是违章建设得到
3/ 6
控制。

配合县执法、土地监察、工商行政等部门,加大对公路沿线、规划区内乱搭乱建、乱设摊点等现象的查处力度,全镇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

七是禁止家禽家畜在街道和公共场所放养。

四、食品安全重视加强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卫生监管、检测等技术指导规范,全镇近三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加工小作坊符合卫生要求,内外环境整洁,给排水设施齐全,垃圾及时处理,无污水四溢。

病媒生物防制得到落实。

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企业均持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定期参加体检,持有效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食品包装标识合格、标签完好,不出售过期、变质食品。

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专用消毒、保洁设施,有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并达到标准。

五、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安全
我镇黄坝、平洋、双塘、十里、红桥等近2000多户农户已通上自来水,自来水通达率达37%.近三年来未发生饮水卫生事故。

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公共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各洗浴场所均设有禁止性病、皮肤病病人进入的标志。

市政供水、二次供水和自备供水管理规范,出厂水、管网末梢水
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小学均设有卫生室,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教学采光等符合国家标准。

六、疾病预防与控制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镇级卫生院按照县卫生局的要求,开设肠道门诊,有效进行传染病的预防、消毒,未发生交叉感染事故;重大疾病控制达到国家规划要求,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高度重视疫情报告工作,法定传染病做到不漏报、不迟报;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要求率达92%,安全注射率达100%;托儿所、学校按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企业劳动卫生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重点企业对劳动者开展健康监护工作,对一线工人定期开展职业病体检、检测和预防。

七、社区卫生
我镇8个社区均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持续、不定期的开展创建卫生社区、卫生楼检查评比活动。

各社区小区内环境整洁,绿化、亮化、美化,车辆摆放整齐,楼道内整洁,无卫生死角,无违章搭建现象;社区服务机构设置符合国家规定,并能充分发挥作用;基础卫生设施完善,垃圾收集和厕所管理符合卫生要求,无乱排乱倒现象。

5/ 6
八、镇辖村卫生
我镇所辖10个行政村已有五个村通上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37%,卫生厕所正在全面推广普及,人畜粪便开始进行无害化处理。

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平均参合率达到 95%,高于滁州市农村参合率平均水平;各村均建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村卫生室,配备医疗用房、设备和人员,村医持合法执业资格上岗;各村主干道路硬化、支路平整,村内垃圾定期清理,杂草等堆放整齐,无蚊蝇滋生的污水坑、粪坑;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户活动,农户庭院整洁、杂物堆放整齐,村民卫生习惯良好;村内家禽牲畜实行圈养,无散放牲畜、家禽。

通过全镇上下的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我镇创建省级卫生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创建标准要求仍有差距,还须进一步加强。

为此,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积极宣传、精心实施,争取达到省级卫生镇创建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