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研究摘要:随着目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原有的企业存货管理方式不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管理效果上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市场经济的要求。
针对企业存货管理中现有的一些问题,本文从管理制度、信息管理、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等方面做了相应研究,以求找出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从而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及效率。
关键词:存货、存货管理、管理水平、第三方物流、经济效益1 研究背景1.1 课题来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原有的企业存货管理方式不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管理效果上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市场经济的要求。
原有的存货管理方式不但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在成本的控制上属于薄弱环节,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及限制。
本课题希望能通过对一些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出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及效率。
1.2 主要内容本课题着重围绕探讨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首先会引出存货的概念,阐述存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接着第二大部份提出并揭露当今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则从多方面来讨论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有效对策。
1.3研究意义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除了需要备置一定数量与质量的长期资产外,也需要备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存货。
所谓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 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要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 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类资产,它具有资产所共有的特征。
除此之外, 相对于资产的共同特征, 还具有其本身的特征。
首先,它作为一定的物质实体存在, 是一项有形的资产。
其次,它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是流动资产的一类。
另外,企业储存的目的还在于准备按正常营业方式予以出售。
存货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必须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货。
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运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的则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
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
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
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文献综述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陈旧的存货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市场经济的要求,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出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及效率。
下文是由本人对于本课题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概要阐述及分析。
2.1 正确的存货管理方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根据娄兆麟在《论企业存货管理》中谈到的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的则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
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
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
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引自娄兆麟,2001)。
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在企业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下功夫已经是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最终所向。
而正确的存货管理方式是降低存货成本的有效途径。
2.2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薄弱之处据调查,许多企业把存货管理的重点放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成品的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没有采用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
采购中出现采购频繁,在申购环节上,一般由使用者提出,报经批准后,采购员采购。
操作程序上,却不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申报采购计划,而是觉得原材料不够就去买一批回来放着,系于这一批采购多少,是凭感觉办的,有的存货在需要时如发现没有,才马上通知采购去买,在买回之后再补填申购单报批,在这种存货申购条件下,经常会出现不能按照物资需求量来提出采购申请,因而也就没有恰当的采购计划(引自汤雪静,2008)。
这是存货采购环节中的薄弱环节。
另外,汤雪静在《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中还指出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有内部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严重弱化,内审人员的主要职能仍然是记账、算账、报账,不能正确评价企业财务信息和管理部门的绩效,导致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
存货实物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大多数中小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度,岗位职责分工不明,只注重存货的购买环节控制,而忽视存货的仓储与保管,领用与报废环节控制,造成大量的浪费。
很多企业在采购材料环节,往往由一个人完成。
物资采购很大部分业主是自由经商的个体业主,售价变化频繁。
采购入库价格,一般只能以采购员口说为凭,使采购工作无章可依,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归纳上述学者对中小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之处,可以看出大多企业只顾一味的购入存货,并没有科学的采购计划、也没有重视起采购后的仓储和保管工作,致使企业存货管理有名无实。
2.3 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杨鑫慧的《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一文中曾提出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有以下几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帐、物、卡三者相符;加强存货内部控制;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等一系列方式方法。
王景伟也在其相关论文中有提出一些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比如可以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或在生产规划、销售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加强库存存货实物、质量的管理等建议。
参阅了上述学者的一些想法后,我觉得企业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那么采取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二是强化信息管理;三是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3论文框架本文题为“企业存货管理研究”,先是阐述了存货的概念以及存货管理在当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提出了目前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1,存货信息缺乏共享、2,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控制度薄弱、3,存货的积压形成直接损失、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5,第三方的物流未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过度投入。
第三部分就挖掘了一些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和方法。
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只要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寻找到有效的管理对策,企业的存货管理必定能带给企业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论文(设计)框架:1.引言1.1存货的概念1.2存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2.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 存货信息缺乏共享2.2 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2.3 存货的积压2.4 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2.5 第三方的物流未能充分利用2.5.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引入2.5.2传统的存货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3.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3.1 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3.1.1 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系统3.1.2 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3.2 强化信息管理3.3 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4.总结4 进度安排开题报告(包括论文框架)提交期限:2012年2月20日论文初稿提交期限:2012年3月16日定稿期限:2012年4月6日,提交并审阅提交终稿期限:2012年5月5日毕业论文工作期间,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课题方向,收集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翻译,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第二阶段:修改论文提纲,进行论文写作,不断讨论修改论文,直至论文定稿;第三阶段:进行答辩准备工作。
整个论文写作期间,积极主动与导师保持联系。
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与导师进行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向,并针对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向导师答疑解惑。
5参考文献[1]朱伟生,张洪革.物流成本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罗珉.现代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刘玉平.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5] 王德章.国际物流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甘卫华,尹舂建. 现代物流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7]叶怀珍. 现代物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8]杨鑫慧. 浅谈企业存货管理. 北方经贸. 2007年第9期;[9] 颜敏. 管理会计学[M].北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0]薛雁群. 向存货管理要效益. 会计之友(中),2006年08期;[11] 林萍. 存货管理. 消费导刊,2007年03期;[12] 耿华. 浅谈企业存货的管理. 现代商业,2008年09期;[13]李海波,刘学华,宋胜菊. 新编财务会计[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4]企业会计准则学习班. 企业会计准则(2006)[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5]王黎. 浅析企业存货管理.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4月第二期;[16] 冯丽梅,王秀凤,李威. 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 冶金财会2005年第一期;[17] 娄兆麟. 论企业存货管理.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六期;[18] 汤雪静.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