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周泉梅
课题 2.4 免疫调节课型新授课时 1 班级高一(8)授课时
间
2014.3.2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⒈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
方法
直观教学、活动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展示)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
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
叫他泡泡男孩。
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
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
【实验探究突破重点】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温总理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图片提出问题:
(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
(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3)如果感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4)为什么人患感冒不会死亡,而患艾滋病就会死亡呢?
教师:只要注意预防,艾滋病并不可怕。
日常与艾滋病人握手、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HIV是通过血液、精液、母婴之间进行传播。
因此只要我们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预防。
教师:初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免疫的三道防线,大家能回忆起有哪三道防线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组成功能类型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
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
病菌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
原体(抗原)
特异性免疫
(后天形成)
特异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教师提问:(1)抗体是怎样产生的?(2)它可以消灭所有的抗原吗?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机体如何产生抗体以及抗体的特异性
分组编号
健康小鼠平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
设置对照
甲组鼠注射A病菌和生理盐水,乙组只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甲组鼠体内抽出腹水注射到丙组鼠体内,乙组鼠取出腹水注射到丁组鼠体内,观察现象,两组鼠都健康;观察结果
丙、丁组小鼠同时注射等量的A病菌。
丙大多不患病,丁大多患病。
丙、丁组小鼠同时注射等量的B病菌, 丙、丁大多患病。
实验分析
教师提问:为什么丙和丁分别注射了来自甲和乙的腹水后丙不患A病,丁患A病呢?但是都患B病呢?
得出结论
①抗体是受抗原刺激之后产生的。
②抗体只能特异性的消灭相应的抗原。
师生总结:
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特异性消灭抗原的球蛋白。
分布: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
教师给出实例学生区分抗原抗体:
蛇毒、抗毒素、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让细菌凝集的凝集素
过渡:既然抗原可以刺激机体让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被消灭,但是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为什么会死亡呢?
【资料分析小组竞答】
小组讨论资料分析──HIV侵入人体引起T细胞浓度变化曲线
①HIV侵入人体后浓度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②HIV侵入人体引起T细胞浓度有什么变化?
③T细胞减少对人体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
④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患者的死因有什么关系?
⑤人体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
前后两排的4个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派出一名同学整理答案,参与最后的问题竞答。
结论:人体可以随时预防病原体的侵入,清除进入身体的病原体,并且监控者自身病变的细胞以防癌变。
师生归纳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
过度:艾滋病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而死亡,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学生阅读教材,列举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组织;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病例:花粉过敏、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2.自身免疫病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病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动画展示突破难点】
体液免疫
第一环节:播放体液免疫的趣味动画,对体液免疫过程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看图交流讨论;
学生观察教材37页2-16体液免疫过程图,思考问题:
①B细胞如何识别到抗原的?有几个途径?
②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
③最后抗原是在哪里,怎样被消灭的?
④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
第三环节:全体学生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自评自改合作学习;
大部分学生在学案上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请小组学生改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
师生一起小结体液免疫过程,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概念。
分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针对训练1.下列哪组内容不全属于免疫系统()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肾脏、淋巴结、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
D.抗体、B细胞、T细胞
2.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3.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屏障
B.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4. 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5.关于过敏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皮肤及呼吸道
板书设计
2.4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2.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
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教学反思
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以下方法:通过泡泡男孩的实例,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如病原体与抗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
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解不够:第一:第三道防线的是如何进行特异性免疫的;第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起关键性的细胞(物质);第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对比归纳,学生自主讨论,老师从多方面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说明】1、此表为金沙高级中学公开课一般模式,可根据学科特点适当调整内容,但基本
要素不能改变。
2、教学目标:高一高二年级必须有三维目标,高三复习课可以根据实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