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4(20160 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 V1.0

184(20160 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 V1.0

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W21-184(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cloud platform Access of business for IoTSmart Home(V1.0)2016-12-01发布2016-12-01实施目录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系统总体架构 (2)5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 (2)5.1 业务流程 (2)5.2 鉴权 (3)5.3 功能模块 (3)6 性能要求 (7)6.1 处理性能 (7)6.2 系统时延 (7)前言本标准是《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V1.0》。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的流程、鉴权和功能要求等相关内容,为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的开发提供依据。

本标准是中国联通物联网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目前包含的标准名称如下:《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整合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整合管理平台测试规范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设备接入技术规范总册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设备接入技术规范 IP分册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设备接入测试规范 IP分册 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APP应用开发技术规范V1.0》《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V1.0》本标准对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了全面要求,是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实现过程中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文件,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在流程、功能、和鉴权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发展及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建设期间为相关规划与建设、系统设计、管理和维护等提供技术依据。

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本标准也会适时推出后续版本,保证规范的适用性。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集客部提出并由中国联通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联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V1.0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支持物联网应用的中国联通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的技术要求,规定了流程、功能、鉴权等相关内容,为中国联通物联网智能家居业务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的设计、研发和测试等提供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QB/CU 118-2012 《中国联通物联网终端总体技术规范v1.0》[2]YD/T 2437-2012《物联网总体框架与技术要求》3 缩略语4 系统总体架构接入PC Web iOS/Android APP 微信……合作伙伴门户用户自服务门户运营管理平台能力开放平台内部接入控制能力开放服务能力开放服务业务服务(A-PaaS)合作伙伴用户服务设备管理结算账务增值服务运维服务…第三方平台支付平台家居厂商联通华盛能力开放平台小区物业技术服务(I-PaaS)通用技术组件缓存服务通知服务流程引擎文件服务消息引擎日志服务规则引擎事件服务分布式服务框架静态页面加速静态页面加速数据采集与交换数据存储层关系数据库(MySQL )文档数据库(MongoDB )数据分析数据库(Hadoop/Storm )基础设施(IaaS )主机(x86)存储物联设备网络资质管理资质审批产品管理账号注册账号登录账号管理设备报备设备鉴权设备查询设备控制设备策略设备检测结算分成账务管理...托管服务创意吧需求吧数据分析计费服务...5 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 5.1 业务流程1.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到智能家居平台进行平台接入,智能家居平台对第三方资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获得client_id(即资质代码)和client_secret(即接入密码)2.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通过“厂商平台获取接入token服务”接口获取接入token3. 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直接控制设备。

5.2 鉴权第三方子业务云平台接入智能家居平台需经过鉴权,通过OAuth2.0协议完成鉴权过程。

5.3 功能模块该流程描述厂商接入智能家居平台的过程,需要经过资质审核,厂商鉴权,数据交互环节操作,从而完成对厂商平台与智居平台数据交互。

1、资质接入2、厂商获取AccessToken3、厂商接入4、数据交互5.3.1资质审核(PRM)5.3.1.1业务功能业务功能【处理规则】:1. 审批资质信息【工作流】2. 审批通过以后厂商可通过client_id(即资质代码)和client_secret(即接入密码)来完成验证并获取接入AccessToken。

5.3.1.2接口实现AiPartnerWFAction.updateOAuthClientDetail()。

5.3.1.3关联数据表t_wf_definition、oauth_client_details5.3.2建立连接(GWSv)使用http服务。

5.3.3厂商获取AccessToken(APPSv)5.3.3.1业务功能业务功能【处理规则】:1. 根据厂商传入client_id(即资质代码)和client_secret(即接入密码)。

2. 资质代码、接入密码校验。

5.3.3.2接口实现com.ai.smarthome.shappserver.web.controller.GatewayController.partnerGetAccessToken5.3.3.3关联数据表oauth_client_token。

5.3.4厂商获取AccessToken(Dubbo)5.3.4.1业务功能业务功能【处理规则】:1. 如果正确,生成厂商AccessToken,并设置有效时间。

5.3.4.2接口实现partnerSyncConfigDubboSv. getPrmPartnerSyncConfigVo()。

5.3.4.3关联数据表oauth_client_token。

5.3.5厂商接入Token鉴权(APPSv)5.3.5.1业务功能业务功能【处理规则】:1.通过http请求中的AccessToken,判断是否可以接入5.3.5.2接口实现com.ai.smarthome.shappserver.web.controller.GatewayController. firmauth5.3.5.3关联数据表oauth_client_token5.3.6厂商接入Token鉴权(Dubbo)5.3.6.1业务功能业务功能【处理规则】:1. 从缓存中读取正确的AccessToken,进行判断。

5.3.6.2接口实现partnerSyncConfigDubboSv. getPrmPartnerSyncConfigVo()5.3.6.3关联数据表oauth_client_token5.3.7厂商日志(GWSv)5.3.7.1业务功能业务功能【处理规则】:1.厂商云平台封装业务请求并附带access_token到网关,网关记录请求日志。

5.3.7.2接口实现Log4j日志文件。

5.3.7.3关联数据表无。

5.3.8信息交互(APPSv)5.3.8.1业务功能业务功能【处理规则】:1. 校验access_token是否有效2. 处理业务逻辑5.3.8.2接口实现OpenApiController5.3.8.3关联数据表无。

5.3.9信息交互(Dubbo)5.3.9.1业务功能业务功能【处理规则】:1.与业务相关数据库交互5.3.9.2接口实现第三方云平台业务DubboImpl。

5.3.9.3关联数据表相关业务表。

6 性能要求平台应支持如下性能要求:6.1 处理性能1.对于所有角色的操所维护用户,并发操作数不低于20次/秒;2.告警处理性能不低于10条/秒;3.系统硬件设备的CPU忙时利用率平均不超过70%,内存忙时利用率平均不超过70%;4.从数据库备份到磁带库的时间:每天的备份时间不多于1小时,而且不影响对数据库的少量查询;从磁带库拷贝到数据库里的数据恢复时间不多于1小时;5.系统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要求业务数据在线保存6个月,离线保存1年;6.2 系统时延1.用户一般操作维护响应时间要求:1)简单操作时延不多于3秒;2)复杂操作时延不多于15秒;2.报表生成:静态报表生成时间不多于5秒,动态报表生成不多于30秒。

3.业务处理:注册、认证鉴权响应时间不多于5秒。

4.告警处理:从网关设备产生告警,到平台上收到和显示告警,时延不超过10秒。

5.日志处理:从网关设备产生日志,到平台上收到,时延不超过10秒。

6.统计时延:统计时延是指从统计周期的结束时间至平台收到统计数据之间的时间差。

不同统计粒度下对统计时延的要求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