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作者:————————————————————————————————日期:刑事诉讼法(复习题)一、名词1、刑事诉讼:诉讼是一种三方组合,其最一般的含义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诉讼是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司法权通过诉讼活动得以实现,从而达到解决社会纠纷、实现法律正义的目的。

2、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3、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诉讼模式,又称刑事诉讼结构或刑事诉讼构造,是指控辩审三方主体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或者说,在刑事诉讼进行中,控辩审三方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其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

包括:1是职权主义模式2当事人主义3混合主义4、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运用,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均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

5、诉讼效率:,6、审判组织,7、诉讼参与人,8、当事人,9、被告人,10、被害人,11、自诉人,12、管辖,13、立案管辖,14、审判管辖,15、级别管辖,16、地区管辖,17、回避,18、辩护,19、委托辩护,20、自行辩护,21、指定辩护,22、代理,23、证据,24、证明责任,25、拘传,26、取保候审,27、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28、拘留,29、逮捕: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羁押并予以审查的一种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30、立案,31、侦查,32、搜查,33、鉴定,34、通缉,35、起诉,36、公诉,37、自诉,38、判决,39、裁定,40、执行。

二、简答题1、刑事诉讼法的任务2、弹劾式诉讼的特征3、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特征4、国民党政府的《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原则5、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6、人民法院的职权7、无罪推定原则8、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范围及其含义9、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10、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管辖的原则11、回避的的种类12、刑事辩护的种类13、间接证据的概念和特点14、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15、刑事拘留与民事拘留的区别16、送达的方式17、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条件18、裁定与判决的区别19、执行的概念和特点20、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三、论述题1、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2、对抗制诉讼模式的主要特征3、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特点4、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点5、公正审判原则6、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刑事责任7、法定的回避理由8、指定辩护9、辩护人的诉讼权利10、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1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2、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同刑罚的区别13、不起诉的种类及适用条件14、简易程序的概念和适用范围15、全面审查原则16、上诉不加刑原则17、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18、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方针和特有原则19、我国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20、《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立的刑事诉讼准则四、案例分析1、郭某在国外期间,加入国外某情报组织。

回国后,郭某利用职务之便向国外情报机关提供我有关重要情报,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此案由A市B 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终结后,由B区人民检察院向B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B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郭某犯间谍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犯罪情节严重,故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

郭某不服,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中级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正确,但量刑畸轻,改判郭某死刑立即执行,并上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待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行死刑命令后对郭某执行死刑。

问:本案中有哪些方面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2、某县公安局长家发生爆炸,县公安局随即组成以局长为指挥的专案组。

经过缜密的侦查,相继有3名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网,其中有一人要求公安局长回避,对此,县公安局连夜召开局办公会议研究,认为局长虽然是被害人,但案件最终须经过审查起诉和审判程序才能决定如何处置,又不是局长一人说了算,决定驳回回避申请,并告知不得复议。

问:(1)本案中公安局长应否回避?(2)其回避事项应当由谁决定?(3)县公安局的做法错在何处?3、周某(16岁)在长江旅游船上盗窃旅客梁某手提包一个,内有现金3万元人民币。

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在侦查过程中,周某提出,他要委托一名律师,并且要求在侦查期间与他的律师会见。

侦查人员答复他说,公诉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只有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才能委托辩护人,侦查阶段不能委托律师,后此案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的第5天,告知周某有权委托辩护人。

周某说,由于他是未成年人,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由国家为他提供律师,因此他不想自己花钱请,要求人民检察院为他指定一名律师。

人民检察院拒绝了他的这一要求。

问:(1)周某在侦查阶段是否有权委托律师并与律师会见?侦查人员的说法正确与否?答:周某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委托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侦查人员的说法是错误的。

(2)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第5日告知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是否违反了法律的规定?答:人民检察院应该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而不是第5日。

(3)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是否有义务为周某指定辩护人?答: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没有义务为周某指定辩护人。

4、某市人民检察院对周某(16岁)盗窃一案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开庭前10日将起诉书副本送达了周某,发现他还没有委托辩护人,于是指定该市的一名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夏某为周某辩护。

在审理过程中,周某提出夏某对案情根本不熟,完全是在应付,拒绝夏某继续为他辩护。

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劝说无效,同意周某在没有律师辩护的情况下接受审判,并做出了一审判决。

问:(1)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判阶段为周某指定律师作为其辩护人,是否正确,为什么?(2)周某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律师为其辩护,法院在周某没有律师的情况下进行审判是否合法?5、某派出所接到报案,称在天山公园有歹徒正在实施抢劫。

根据被害人指认,公安干警将犯罪嫌疑人甲抓获。

当夜,派出所长签发了拘留证,48小时后,侦查人员对甲进行了讯问。

之后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对甲批准逮捕。

人民检察院在7日之内作出了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认为人民检察院的决定有错误,于是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并将甲继续关押。

问:本案诉讼程序中有哪些错误?6、高某与沈某平时不和,此次长工资高某没有长上,便怀疑沈某从中作梗。

一天晚上,高某手持匕首来到沈家将沈某刺伤。

此时,高某发现其行为被窗外的刘某看到,便丢下匕首仓惶而逃。

但其在行凶前与沈某的对话均被开着的录音机录下,且高某遗留在现场的笔记本上有行凶的计划。

公安机关根据报案,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提取了现场所有的证据,抓到高某;高某供认了全部犯罪事实后称自己有间歇性精神病,到指定的精神病院对高某作司法鉴定,得出书面结论:高某一切正常。

刘某和沈某分别到公安机关对案情作了陈述。

问:(1)什么叫证据?法定的证据有几种?(2)此案中有哪些内容可以作为证据?各自属于什么类型的证据?7、在一次同事聚会上,谢某借酒劲要平日与己不和的马某与自己划拳喝酒,马某拒绝。

谢某恼羞成怒,从身上掏出一把弹簧刀一边谩骂一边向马某刺来。

谢某由于饮酒过多,难以自控,摔倒在地后被马某一把夺过刀子。

谢某不甘罢休,爬起来操了一把条帚又向马某扑来。

马某忍无可忍将手中的刀子向谢某刺去,致其腹部受伤并致终身残疾。

此案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院。

检察院审查后认为马某的行为属防卫过当,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对此马某与谢某都不服。

问:(1)检察院可否对已构成犯罪的防卫过当做不起诉处理?(2)依据《刑事诉讼法》,马某不服不起诉决定,可采取什么行为?(3)依据《刑事诉讼法》,谢某不服不起诉决定,可采取哪些行为?8、司机甲因违章驾车将某市政府机关的车撞翻,致车内乙重伤、丙轻伤,车报废。

甲被以交通肇事罪提起公诉。

乙、丙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乙各种费用10万元、赔偿丙各种费用2万元。

检察院曾询问某市政府是否也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其领导说,随便。

检察院遂在提起公诉时也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甲赔偿某市政府因车报废造成的损失8万元。

某区法院在一审中,对要求赔偿乙各种费用10万元、赔偿丙各种费用2万元和赔偿某市政府报废的车8万元的附带民事诉讼进行调解无效后,判决甲有期徒刑3年,赔偿乙9万元、赔偿丙2万元、赔偿某市政府8万元。

甲不服提出上诉,肇事时在车上的丁因后来查出有内伤而于此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二审法院审理后,判决甲赔偿丁9万元,其余部分维持原判。

后乙、丙和丁向二审法院申请执行。

二审法院在执行时发现被告人甲没有财产可供执行,遂裁定撤销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

问:本案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有哪些错误?9、杨二、张三、李四因抢劫刘有灾被一审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年、5年、1年,并判处赔偿刘有灾医疗费等计人民币5000元。

一审判决宣告并送达后,杨二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刘有灾以赔偿数额太少为由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

问:(1)杨二、刘有灾提出上诉,其诉讼程序应当如何进行?(2)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上诉,上诉期限如何确定?(3)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该案,应如何贯彻全面审查原则?(4)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该案,应如何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10、张大因涉嫌谋杀情妇被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张大上诉、人民检察院抗诉后,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张大无期徒刑。

后杀害张大情妇的真凶被公安机关抓获。

省人民检察院认为原判决确有错误,遂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到抗诉后制作再审决定书,并在接受抗诉之日起将近3个月的时候决定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问:本案中审判监督程序有何错误?11、被告人甲、乙共同将被害人丙杀害。

一审程序中,在公诉人对被告人甲、乙同时进行讯问后,经审判长许可丙的父亲丁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身份,就犯罪及财产损失事实向甲、乙发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