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教师版)
一、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课文例句解释
名作状其一西.出向西。
名作动其一少北.而东.向北走 / 向东走,折向东。
二、通假字
课文例句通假字及解释
其一少.北而东通“稍”,稍微,稍稍。
其上为睥睨
..通“埤睨”,城墙上的矮墙。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通“技”,技艺,此指美景。
神者傥.不宜如是通“倘”,或许,或者。
三、古今异义
课文例句古义及今义的解释
不过..四十丈古义:不超过。
/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副词,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
四、一词多义
多义字例句解释
寻寻.之无所得寻找,动词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副词
千寻.铁锁沉江底(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而逾黄茅岭而.下 / 其一少北而.东 /土断而.川分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无义益奇而.坚 /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译为
“和”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而.列是夷狄 / 是固劳而.无用 / 以慰夫贤而.辱
于此者 /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
“却”、“可是”
之寻之.无所得 /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 是二者,
余未信之.
代词:指风景 / 指美丽的山石
/ 指上文所说的两种说法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无义,助词
其气之.灵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助词,无义
数其疏数.偃仰读音为cù,密,与疏相对范增数.目项王 / 数.见不鲜读音为shuò,屡次,多次
乃良久乃.已才,副词
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就是,是,表判断的语气(副
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代词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于是,就,副词
然洞然.有水声 / 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助词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然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以投以.小石用、拿,介词
愈以.为诚有与“为”连用,译为“认为”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用来,连词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为,由于,连词
五、特殊句式
课文例句句式类型
其气之.灵定语后置,“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投以.小石 /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六、文学常识填空: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
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逾.黄茅岭而下越过,动词 2.良久乃已.停止,动词
3.有积石横档其垠.边,界,名词 4.益.奇而坚更加,副词
5.类.智者所施设
..也像,介词安排,动词
6.愈以为诚.有实在,副词 7.是固.劳而无用的确,实在,副词
8.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经历,动词得到赏识,动词
9.神者傥不宜.如是应该,动词 10.不为.伟人创造,孕育,动词
八、翻译下列句子:
1.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文:(山石)没有土壤却生长着美好的树木与箭竹,更加奇特和坚实,它(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卧有立,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
2.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我又诧异这么美的山石怎不会出现在中原,反倒是在偏远的永州,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这真是(实在)劳而无功。
3.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译文:有人说:“有人认为是造物者用来安慰那些屈贬来永州的贤者。
”/ 有人说:“有人认为是造物者用这山石安慰那些屈贬来永州的贤者。
”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文字从三个方面写了山石的“奇”(用原文中的一个字):一是土堡的形状,二是山洞的深窈,三是山石分布疏密有致。
2.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两个对比来表现此景“固劳而无用”:一组对比是“中州”与“夷狄”的地域的对比,一组对比是“千百年”之长与“一售”之难的对比。
3.前人评价《小石城山记》一文,是“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有道理吗?怎样理解?
有。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写在被贬永州之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山水,所以柳宗元笔下的山水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
本文主要写了小石城的秀美,目的在于说明在中州是没有这样的美景的,只有在夷狄这样偏远的地方有,因而用“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来抒发自己被贬永州偏远之地,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郁闷之气。
小石城山记(学生版)
一、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课文例句解释
名作状其一西.出
名作动其一少北.而东.
二、通假字
课文例句通假字及解释
其一少.北而东
其上为睥睨
..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神者傥.不宜如是
三、古今异义
课文例句古义及今义的解释
不过
..四十丈
四、一词多义
多义字例句解释
寻寻.之无所得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千寻.铁锁沉江底(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而逾黄茅岭而.下 / 其一少北而.东 /土断而.川分
益奇而.坚 /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 是固劳而.无用 /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之寻之.无所得 /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 是二者,余未信之.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其气之.灵
数其疏数.偃仰
范增数.目项王 / 数.见不鲜
乃良久乃.已
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然洞然.有水声 / 有穴窈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以投以.小石
愈以.为诚有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五、特殊句式
课文例句句式类型
其气之.灵
投以.小石 /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六、文学常识填空:
柳宗元,字,河东人,世称,曾任柳州刺史,也称。
与韩愈一起倡导,唐宋八大家之一。
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逾.黄茅岭而下 2.良久乃已.
3.有积石横档其垠. 4.益.奇而坚更加,副词
5.类.智者所施设
..也
6.愈以为诚.有 7.是固.劳而无用
8.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9.神者傥不宜.如是 10.不为.伟人
八、翻译下列句子:
1.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文:
2.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
3.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译文: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文字从三个方面写了山石的“”(用原文中的一个字):一是,二是,三是。
2.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两个对比来表现此景“固劳而无用”:一组对比是的对比,一组对比是的对比。
3.前人评价《小石城山记》一文,是“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有道理吗?怎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