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观察法讲解学习
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科学的观察法
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 (偶然发生的,自发的,无目的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 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 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的构成要素
1. 观察者:研究者本人或受训的观察人员 2. 观察手段:肉眼观察,耳听手记;录音笔、
学前教育科研的最基本方法
五、观察的类型
• 1、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 4、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 5、定期观察和追踪观察 • 6、叙述(描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
评定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干预和控制情境条件)
▪ 自然观察即现场观察,指在自然情境下,对观察
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群体或组织的活动中去,在 活动中进行观察。
▪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
活动,处于旁观。
非参与性观察
4.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 ▪ 结构性观察:对于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
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按照设计的 规范操作步骤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 定量化的处理。
温故知新——第三讲 抽样
• 1、请表述抽样以及总体、样本的 涵义。
• 2、抽样有何基本要求? • 3、抽样的方法有哪些?
第四讲 观察法(一)
学前教育科研的最基本方法
一、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 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看; 察——分析研究 如:古人夜观星象;中医望闻问切
特点: 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
▪ 非结构性观察:在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
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必受设 计的框框的限制,但是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一般 在研究的初期,主要是非结构性观察,以便发现研 究的现象,帮助确定主题和观察方法与项目;而在 研究的后期,为了深入对某些项目进行观察分析, 设计一些结构性观察。
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
• 叙事性观察方法也称描述性观察法,它是随着行 为或事件的发生,自然地将它再现出来 ,观察者 详细地作观察记录,然后对观察资料加以分类, 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录的方式
• 5、预备性观察与观察信度检验
• 观察信度通常是指对同一行为或现象的两 个以上的观察的一致性程度。
温故知新:观察法(一)
• 1、请表述科学的观察法的定义。 • 2、观察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 3、为什么观察法是最适合于幼儿的研
究方法? • 4、观察法的作用有哪些?
第五讲 观察法(二)
三、观察法的作用
➢ 通过观察可以获得较真实和具体的信息。
如:幼儿的唱数、数数行为
➢ 观察能够较深入考察和理解幼儿行为的各 个方面和个别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 表现,获得真实、完整的形象。
如:初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 在观察基础上,可以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 确评价判断,还可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 问题的措施。
5.定期观察与追踪观察
▪ 定期观察是非连续性的、按一定时间
间隔做观察。比如对某个学生的行为 观察,规定每周一观察一次,这就是 定期观察。
▪ 追踪观察是对某个对象或者某种现象
进行比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发 展性的资料。
6、 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和观察评定 描述记录 1、日记描述法;2、轶事记录法; 3、连续记录法;4、实例描述法。 取样记录方法 1、时间取样法;2、活动取样法; 3、事件取样法。 观察评定法 1、核对表法; 2、等级评定量表法。
如“格赛尔量表”的制定
➢观察是假设、观点和理论产生的手段。教 师通过对儿童兴趣、动机、个性及认识能 力的观察,才能作出判断和有的放矢地提 出教育方案。
如:
a)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的提出
b)“幼儿在群体中的社会身份与其交往能力 密切相关”的假设
四、观察法的基本原则
• 1、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
对象和环境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观察观察对 象的各种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收集研究资料的 一种方法。
▪ 实验观察是指研究者在人工控制的环境(特定条
件下)下,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对象的行为活动和 心理现象,在有利条件下进行的系统观察的一种 方法。
观察法的类型
视崖实验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 直接观察指研究者不借助仪器,靠自身感觉器官
包括观察活动的实践、顺序、过程、对象、 使用仪器、记录方法、设计表格等
• 2、观察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 3、观察要消除干扰
避免:“观察反应性”现象 “观察者放任”现象
4、观察记录力求系统、准确
(1)尽量详尽记录客观事实:6W ❖ 谁(Who):行为者与行为对象 ❖ 什么地方(Where):行为或时间发生的场景 ❖ 什么时候(When):日期和具体时间 ❖ 什么事(What):哪种行为或时间 ❖ 怎样(How):行为或时间的具体表现及过程 ❖ 为什么(Why):判断思考行为事件的原因 (2)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选择适宜有效的记录方式。 ❖ 文字描述记录 ❖ 列表查核式记录 ❖ 等级评定式记录 ❖ 图式记录以及录音、照相、录像等通过仪器加以记
如眼、耳等在现场直接进行观察。、
▪ 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或技术手段如录音、
录像等为中介,间接地对现象或行为来进行观察。
▪ 直接观察比较简便,但人的视野与精力有限,记
录难以精确全面;间接观察适于客观记录和多角 度的观察,但使用仪器往往比较麻烦。
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 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
摄像机、数码相机、单向观察室等。 3. 观察对象:教育活动中的人和教育活动。 4. 观察对象的行为状态:维持在“真实状
态”。
观察法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最基本方法,特 别对于作为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幼儿,是最适 宜的方法。
请思考讨论,为什么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 究中最适宜幼儿最基本的方法?
1.观察法不需要幼儿做出超出自己自身水平的反应 2.观察法可以直接了解并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客观 真实 3.观察法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并考察幼儿与周围 事物的作用过程 4.幼儿不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行为表现真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