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11送东阳马生序
基本目标: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提升目标:
1.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 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重)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难)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一、默一默
给下列的字注音:
嗜学(shì) 砚冰(yàn) 弗(fú) 怠(dài) 逾约(yú) 硕师(shuò) 叩问(kòu) 叱咄(chì duō) 俟(sì) 卒(zú) 负箧(qiè) 曳屣(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ɡ) 衾(qīn) 绮绣(qǐ) 容臭(xiù) 烨然(yè) 缊袍(yùn) 耄老(mào) 谬称(miù) 廪稍(lǐn) 冻馁(něi) 谒(yè)
二、读一读
1.教师讲解“序”文体知识,并范读,提示朗读要点
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接力朗读,师生共同点评纠误。

三、想一想
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写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集体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句。

3.指名学生逐句翻译全文。

4.①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合作探究】写自己求学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勤奋艰苦的学习经历)。

②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合作探究】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穷冬裂风穷冬:深冬、隆冬__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舍:__学舍、书馆__
(3)腰白玉之环腰:__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___
(4)故有所览,辄省记辄:_ 就____
(5)为一说,使与书俱为:__作,写___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归而形诸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解析】A项,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表顺承。

D项,既然这样,那么。

C项,“以”,介词,分别为“用”和“凭借”之意。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