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目标的订定与推动—成功大学的经验

教育目标的订定与推动—成功大学的经验


思沙龍 --思想與實踐的實驗室
提升創造力
•成立”三創中心”,推動創意教學
--推動三創課程及天使金創業計劃 --整合創意設計教學資源中心及校內相關
資源,規劃創意及創業學程
•辦理旗勝盃創意競賽,激發學生 創意
(必須性) (必須性)
何謂三創 • 創業(Entrepreneurship) • 創新(Innovation) • 創意(Creativity)
教育目标的订定与推动—成 功大学的经验
成功大學的任務宣示
• 成功大學秉承全台首府的傳統,以 國際性的全方位大學為目標,培育 有人文與專業素養、創意與國際觀 及關懷社會的領袖人才,並發展跨 領域的研究特色,回饋社會及造福 人類。
教育目標之訂定
依據本校任務宣誓,訂定教育目標 --以發展「全人教育」為本校邁向一流大學的教育目標
主題
講者
你所不知道的香港
馬家輝
你所不知道的中亞-亞洲的新爆點 艾克林 Erkin Ekrem
你所不知道的南北韓
倪炎元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
林長寬
你所不知道的拉丁美洲
陳小雀
你所不知道的科索沃
張桂越
你所不知道的新加坡
游常山
你所不知道的非洲兒童兵
嚴震生
時間
96.5.30 96.6.29
96.10.5 96.11.9 96.12.7 97.4.11 97.5.9 97.6.13
1.崇高的專業倫理素養及拔苦予樂的大愛情懷 2.自動求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3.基本與符合時代需求的醫學知識及技能 4.良好的溝通能力及團隊精神 5.能負起預防醫學與健康促進的社會責任
三創課程的目標
•增加學生團隊的成功率: (a) 指導教授參與團隊會議和提供相關資源 (b) 定期於三創中心報告進度 (c) 平等的公司組織 (Employee-own Company)
•永續經營: (a) 成立天使基金會 (b) 海外校友扶持在台灣的學生團隊創業
•培養學生做人做事: (a) 為期五年的學生追蹤 (b) 指導老師監督指導 (c) 配合三創課程參予
成立“三創”中心
• 聘任斯華齡講座教授擔任主持人
斯華齡 (Harold Szu) 三創研發中心福祉工程 成大,台大,CYCU大學
講座教授 IEEE,AIMBE,OSA, SPIE Fellows, RAS
Academician (美國海軍研究室; 遠程基礎科學智庫委員)
May 14, 2008
開設“三創”課程
推動跨領域學習
• 鼓勵各學院、學系規劃跨領域學程 • 鼓勵各學系降低專業必修學分,讓學生更有
機會修習跨領域課程 • 通識教育跨領域學習 • 大一新生跨領域研究計劃 • 大學跨領域研究整合計畫及跨學門人才銜接
計劃
慈濟大學醫學系之教學目標
醫學教育的目的在培養醫療專業,尊重生命,關懷社 會及具有終生學習能力的良醫,本系的教學目標除作 為教改之基礎,更希望教師能在教學研究及醫療服務 上,成為學生之典範,而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時時 深省,全力以赴,務使本系之宗旨理念與教育目標能 確實銜接,劍及履及。我們培養創意、創新和創業之能力。 •培養判斷、分析能力,並且提供生涯規劃之
選擇方向。 •提供實際實習機會給予學生學習。 •彌補社會所需或創造學術價值。
做中學
•從做中學、身體力行
NCKU「大學部一年級新生參與跨領域研究 計畫」
自企業角度切入 「Service Learning」
(recall United States Land Granted Universities beginning of serving farmers for industrialization)
:
•培養成大學生除專業學識外,更蘊含人文素養。 •讓學生的創意潛能得以發揮,轉為創新能力。 •讓生命的視野角度得以開拓,更具國際觀。 •推動跨領域學習,讓成大畢業生不僅是企業家最愛,
更進ㄧ步具企業家精神,成為對國家社會有貢獻之未 來傑出領導者。
四大教育目標
•塑造學術與人文之環境 •激發創造力 •提昇國際觀 •推動跨領域學習
從思想中,青年人開拓國際視 野,成為知識豐富、眼界開闊、 對於全球社區又有深刻關懷的 世界公民。
• 培養實踐能力
從實踐中,青年人學習到知識 傳播的方法、獨立思考的能力、 說服和辯論的技術,更重要的, 在過程裡得到品格的鍛鍊。
成大思沙龍辦理場次
場次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第四場 第五場 第六場 第七場 第八場
提昇國際觀
•藉「新世紀成大學生論壇」、「台灣與國際永續論 壇」、「成大與浙大學生論壇」及「成大思沙龍」 等活動,擴展學生國際觸角,並激發年輕學子對永 續及環境等議題之關注。
•擴大招收外籍學生,透過與國際學生交流,期能建 立多元的國際視野,創造學生互動的契機,提昇國 際觀。
•成立國際事務處,推動跨國雙學位,拓展學校與國 際一流大學合作機會,鼓勵學生與國際接軌。
塑造學術與人文之環境
•本校率先成立大學博物館,教學組經費挹注 強化博物館實質功能。
•補助藝術中心活動,提升全校之美學素養。 •成立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延攬國際級人文大
師駐校,並增加人文社會學科之經費,建立 具特色之人文教育課程及活動。 •校刊「成大」改版
成大思沙龍
與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合作推動 「成大思沙龍」系列活動,培 養具備國際觀及深度人文關懷 之世界公民 • 拓展國際視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