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知识点背诵第四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高三生物知识点背诵第四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专题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1.关注“3”个易错点(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不相等①雌雄配子都有两种(A∶a=1∶1)。

②一般来说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

(2)自交≠自由交配①自交: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

②自由交配:强调群体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

(3)性状分离≠基因重组2.明确性状显隐性的3种判断方法(1)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反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法: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了不同性状,则子代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3)假设推证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3.遗传概率分析中的注意点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1)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性别在后,可理解为在所有后代中求患病男孩(或女孩)的概率,这种情况下需要乘生男生女的概率1/2。

(2)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性别在前,可理解为在男孩(或女孩)中求患病孩子的概率,这种情况下不用乘生男生女的概率1/2。

4.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都属于“性状分离”吗?提示: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即一种表现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倘若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则不属性状分离。

5.书写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型有什么不同?提示:在基因型的书写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如X B Y。

一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前,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写在后,如DdX B X b。

6.生物的性别均由性染色体决定吗?提示:不是,有些生物其性别并非由性染色体决定,如蜜蜂的孤雌生殖。

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有性别分化的生物中。

1.豌豆花传粉和受粉的特点是什么?对豌豆做杂交实验的过程是什么?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好易造成母本自交?对于单性花,上述过程可以省略哪个环节?提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

去雄不彻底。

对于单性花,可以省略人工去雄。

2.假说—演绎法的内容是什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最关键的假说是什么?演绎推理的内容是什么?提示:假说—演绎法的内容: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推理、得出结论。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最关键的假说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演绎推理的内容:设计了测交实验,并预测了测交实验的结果。

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是什么?适用什么范围?发生在什么时期?提示: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传递规律。

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杂合子Aa 产生含显性与隐性的配子的比例是1∶1;杂合子Aa 测交后代比例是1∶1;杂合子Aa 自交后代的比例是3∶1;这三种现象最直接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哪个?提示:杂合子Aa 产生含显性与隐性的配子的比例是1∶1。

5.雄性动物Aa 产生的A 配子和雌性动物Aa 产生的a 配子的比例是1∶1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雄性动物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所以不能比较雌、雄配子之间的比例。

雄性动物产生的A 配子和a 配子的比例是1∶1,雌性动物也是如此。

6.解释Aa 自交后代出现3∶1的原因?如果出现2∶1,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出现1∶1,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杂合子Aa 产生配子时显性与隐性的配子的比例是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是AA ∶Aa ∶aa =1∶2∶1,表现型比例为3∶1。

如果出现2∶1,最可能的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如果出现1∶1,最可能含显性基因的雄(雌)配子致死。

7.验证动植物的显性性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常用的方法分别是什么?提示:动物:最常用的方法是测交法,植物:最常用的方法需根据植物的生殖方式确定,能自交的则用自交,不能自交的则用测交。

8.高茎豌豆Aa 自交后代中有高茎和矮茎,取子代的高茎再自交一代;同时在另一个区域对子代的高茎人工自由传粉一代,两种情况下F 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什么?提示:高茎豌豆Aa 自交后代中有高茎和矮茎,取子代的高茎⎝⎛⎭⎫13AA 、23Aa 再自交一代,子代aa 为23×14=16,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1;高茎豌豆Aa 自交后代中有高茎和矮茎,对子代的高茎⎝⎛⎭⎫13AA 、23Aa ,产生配子为23A 、13a ,自由传粉一代,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

9.杂合子Aa 连续自交3次后,AA 占多少?自交n 次呢?有何规律?提示:杂合子Aa 连续自交3次后,AA 占716;自交n 次,显性纯合子比例=⎣⎡⎦⎤1-⎝⎛⎭⎫12n ×12;随自交次数增多,显性纯合子比例增加。

10.一个AaBb 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性状分离比?(不考虑致死)提示: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可能出现9∶3∶3∶1、9∶6∶1、9∶7、12∶3∶1、12∶4、15∶1等分离比。

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可能出现3∶1或者1∶2∶1的性状分离比。

1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二代中重组类型占的比例是多少?提示:子二代中重组类型占616或1016。

12.如果一个AaBb 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分离比为6∶2∶3∶1的分离比,解释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提示: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1.什么是等位基因?Aa 的个体中,A 、a 的分离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吗? 提示: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有,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A 、a 的分离就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2.控制人类ABO 血型的基因有I A 、I B 、i 三种,如A 型血基因型为I A i 或I A I A ;那么人类这样的血型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人群中关于ABO 血型的基因型共有多少种? 提示:分离定律。

6种。

考点一 孟德尔定律及其变式应用1.把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验证遗传两大定律的两种常用方法3.基因分离定律常用解题方法(1)判断显隐性方法(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导亲代基因型的方法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

(3)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出现预期性状分离比原因如下:①子代数目较少: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

②显性的相对性: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

如红花AA、白花aa,杂合子Aa开粉红花,纯合双亲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③致死效应: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a.显性纯合致死:Aa自交后代比例为显∶隐=2∶1。

b.隐性纯合致死:Aa自交后代全部为显性。

c.配子致死。

④从性遗传:相同的基因型在雌雄(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不同,如基因型为Hh的公羊有角,而母羊无角。

2.独立遗传的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解题方法(1)方法:拆分法。

(2)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分解为若干个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后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3)“正推类”相关题型:(4)“逆推类”确定亲本基因型①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

②题型示例a.9∶3∶3∶1⇒(3∶1)(3∶1)⇒(Aa×Aa)(Bb×Bb)⇒AaBb×AaBb;b.1∶1∶1∶1⇒(1∶1)(1∶1)⇒(Aa×aa)(Bb×bb)⇒AaBb×aabb或Aabb×aaBb;c.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AaBb×Aabb或AaBb×aaBb;d.3∶1⇒(3∶1)×1⇒(Aa×Aa)(BB×__)或(AA×__)(Bb×Bb)或(Aabb×Aabb、aaBb×aaBb);e.1∶1⇒(1∶1)×1⇒(Aa×aa)(BB×__)或(AA×__)(Bb×bb)或(aaBb×aabb、Aabb×aabb)。

3.特殊分离比(1)“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①基因互作⎩⎪⎨⎪⎧9∶6∶1⇒9∶(3+3)∶19∶7⇒9∶(3+3+1)12∶3∶1⇒(9+3)∶3∶19∶4∶3⇒9∶(3+1)∶315∶1⇒(9+3+3)∶1②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2)“和”小于16的特殊分离比①6∶3∶2∶1→一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②4∶2∶2∶1→两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③9∶3∶3→双隐性纯合致死④8∶2∶2∶0→双隐性雄配子致死⑤7∶1∶1∶0→双隐性配子致死(3)基因连锁现象:若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巧用“性状比之和”,快速判断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的对数判断某性状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是解遗传题的关键,巧用“性状比之和”能迅速判断出结果,具体方法如下:如果题目给出的数据是比例的形式,或给出的性状比接近“常见”性状比,则可将性状比中的数值相加。

自交情况下,得到的总和是4的几次方,该性状就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情况下,得到的总和是2的几次方,该性状就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例如,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各数值加起来是16,即42)或测交结果是1∶1∶1∶1(各数值加起来是4,即22)时,可立即判断为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