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练习题(静力学)
A.1kN
B.0.5kN
A
B
C. 2 kN
D.2 kN
L
L
题 21 图
22 已知图示斜面的倾角为θ,若要保持物块A静止,则物块与斜
面之间的摩擦因数fs所应满足的条件为:
A.tanθ ≤ f s
B.tanθ ≥ f s
C.cotθ ≤ f s
D.cotθ ≤ f s
23 物块重力为Q,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其摩擦角ϕ =200,若力
D.无法判断
B
D
G
C
E
H
题5图
6 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汇交力系,
F4
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
F3
A.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B.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F1
C.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D.力系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题6图
F2
7 某平面任意力系向O点简化后,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主 矢FR′和一个主矩MO,则该力系的最后简化结果为:
P作用于摩擦角之外,并已知α=300,P = Q,物体是否能保持平衡: A.能 B.不能 C.处于临界状态 D.P 与 Q 的值比较小时能保持静止,否则不能
A θ
题 22 图
P α
Q
题 23 图
24 已知 W=100kN,P=80kN,摩擦因数 f = 0.2,物块将: A.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判断
h
P l
θ B
A
题3图
4 平面汇交力系(F1,F2, F3,F4,F5,)的力多边形如图
所示,则该力系的合力FR等于:
F2
F4
F1
F5
A.F3; C.F2;
B.-F3; D.-F2。
F3
题4图
5 图示结构受一水平力F作用,铰支 F
座A的约束力FA作用线应该是: A.沿水平线
B.沿铅垂线
A
C.沿AB连线
m2 E
a
19 均质杆 AB 重力为 F,用铅垂绳 CD 吊在天花板上,A、B 两端分别靠在光滑的铅垂墙面上,则 A、B 两端约束力的大小是:
A. A、B 两点约束力相等 B.B 点约束力大于 A 点约束力 C.A 点约束力大于 B 点约束力 D. 无法判断
20 杆 AF、BE、EF、CD 相互铰接并支承如图所
B. 2 kN ⋅ m D. 4 2 kN ⋅ m
5m F
O 4m
y 3m
29 一空间平行力系,各力均平行于 y 轴。则此力系的
x
题 28 图
独立平衡方程组为:
∑ ∑ ∑ A. Fx = 0, M y (F ) = 0, M z (F ) = 0
∑ ∑ ∑ B. Fy = 0, M x (F ) = 0, M z (F ) = 0
2L
2L
M的力偶,则图(a)中B处约束力比图(b)中B处
约束力: A.大 B.小
L B
MA
B
ML
A
C.相等 D.无法判断
(a)
(b)
题 16 图
17 图示一等边三角形板,边长为a,沿三边分
别作用有力F1、F2和F3,且F1 = F2 = F3。 则此三角形板处于:
A.平衡状态
B.移动状态
F1
C.转动状态
W
P
600
25 图示物块重力W的大小为100 N,接触面处的摩擦角φm =
30º,在大小为100 N的水平力P作用下,该物块将:
A.向右加速滑动
B.向右匀速成滑动
C.保持静止
D.处于临界平衡状态
题 24 图
W P
题 25 图
26 某平面内由一非平衡共点力系和一非平衡力偶系构成的力系最后可能是:
A.合成为一合力偶
D.既移动又转动状态
F3
a
a
a
题 17 图
F2
a
18 图示三铰支架上作用两个转向相反、大小相等 且不为零的力偶m1和m2,支架自重不计。则支座B的约 束力为:
A.FB = 0 B.FB的作用线沿水平方向 C.FB的作用线平行于D、B连线 D.FB的作用线平行于C、B连线
m1
C
D
A
B
a
a
题 18 图
A.作用在O点的一个合力; B.合力偶; C.作用在 O 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D.作用在 O 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8 图示结构在斜杆CD的中点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
F,杆AB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铰支座A的约束力FA的 作用线应该是:
A.沿水平方向
A
B.沿铅垂方向
C.沿A、D连线
D.无法判断
O FR′ MO
a
a A
F C
D
E
B
2a
2a
题 12 图
13 图示结构受到一对等值、反向、共线
的力作用,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铰支座B
的约束力FB的作用线应该是:
A.沿 B、C 所连水平线
B.沿铅垂方向
A 30º
D
E
FB
F′
G 30º
3a C
C.沿B、D连线
3a
a
2a
D.与 B、C 连线间的夹角为 60º
题 13 图
∑ ∑ ∑ C. Fz = 0, M x (F ) = 0, M y (F ) = 0
∑ ∑ ∑ D. Fx = 0, M x (F ) = 0, M y (F ) = 0
30 均质梯形薄板 ABCE,在 A 处用细绳悬挂,今欲使 AB 边保持水平,则需正方形 ABCD 的中心挖去一个圆形 薄板,其半径应为:
理论力学练习题
静力学部分
1 一重物放在地面上,如图所示,P是重物的重力,FN是电机对地面的压力, FN′ 是地
面对电机的约束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组成平衡的二力分别是:
A. FN和 FN′ ; P和 FN′
B. P 和FN; FN和 FN′
P
C. P和 FN′ ; FN和 FN′ D. FN和 FN′ ; P+ FN和 FN′
14 图示三铰刚架受力 F 作用,则 B 处约束力的
大小为:
A. F 2
B. 1 F 2
C. 2F
D.2F
F A
C a
B
a
a
题 14 图
15 若将图示三铰刚架中 AC 杆上的力偶移至 BC 杆上,则 A、B、C 处的约束力:
A.都改变
C m
B.都不改变
A
B
C.仅C处改变
D.仅C处不变
题 15 图
16 曲杆自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
10 平面平行力系处于平衡,应有独力平衡方程的个数为: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1 平面力系不平衡,其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A.合力
B.合力偶
C.合力或合力偶
D.合力和合力偶
12 在示系统中,绳 DE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10 kN,杆自重不计。则力 F 的最大值为:
A.5 kN; B.10 kN; C.15 kN ; D.20 kN。
O
A
B
A. 6π a
B. a C. a
2π
3π
D. 2a 3π
E a D aC
题 30 图
a
FN′ 题1图
2 力F1,F2共线如图示,且F1 = 2F2,方向相反,其合力FR可表示为:
A.FR = F1 - F2
B.FR = F2 - F1
C.
FR
=
1 2
F1
F2 O
F1
D.FR = F2
题2图
3 作用在刚架上的力P如图示,力P对固定端A点的 力矩MA(P)为:
A.Phcosθ - Plsinθ B.Phsinθ - Phcosθ C.Phsinθ - Plcosθ D.Plcosθ - Phsinθ
题7图
FD
C
B
题8图
9 各 力 交 于 O 点 的 汇 交 力 系 的 平 衡 方 程 若 写 成 一 矩 式 : ∑ Fx = 0(或∑ Fy = 0) , ∑ mA (F ) = 0 ,则必须附加条件是:
A.O、A 两点连线垂直于 x 轴(或 y 轴);
B.A 点与 O 点重合;
C.O、A 两点连线不垂直于 x 轴(或 y 轴); D.A 点可任选。
E
示。今在 AF 杆上作用一力偶(P,P′),若不计各杆
自重,则 A 处约束力的方向为:
A.过A点平行力F C.沿AG连线
B.过A点平行BG连线
C
D.沿AH直线
B
H
D A
C B
F
题 19 图
F
G
D
P
P′
A
题 20 图
21 力 F 作用在 BC 杆的中点,且垂直 BC, 若
C F
P = 2 kN,杆重不计。则杆 AB 的内力的大小为: L
B.合成为一合力
C.相平衡
D.合成为一力螺旋
z 27 一空间平行力系如图示,该力系的最终简化结果是:
A.一合力
F4
B.一合力偶 C.一力螺旋
F1
O
F2
D.平衡 28 图示力 F,已知 F = 2 kN,力 F 对 x 轴之矩为:
x
题 27 图
z
F3 y
A. 3 2 kN ⋅ m C. 8 kN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