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配套训练二次备课案一.选择题1、14—16世纪,西欧开始走出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和专制束缚,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其重大史实包括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宗教改革③日本明治维新与美国罗斯福新政A、①②B、②③C、①③2、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
下列各项思想成就同右图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提倡天赋人权B、提倡人文精神C、提出人民主权思想3、在工业文明席卷全球的过程中,将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带来的冲击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伏尔泰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及其历史活动是A、海地独立战争B、日本明治维新C、中国洋务运动4、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写入了“天赋人权”,“天赋人权”思想的提出是在:A、文艺复兴时期B、启蒙运动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5、18世纪,美国、法国先后爆发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里的“一大步”是指:A、结束了殖民统治B、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C、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6、当看到资本主义曙光之时,资产阶级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迎来了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A、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B、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C、都确立了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7、英、美、法等国是当今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7-19世纪,三个国家相继创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其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这种新的政治体制是A、封建专制体制B、资本主义民主政体C、社会主义共和政体8、在以“思想解放”为专题进行探究时,以下哪些历史事件可以选择?①反法西斯战争②文艺复兴③启蒙运动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9、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和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下列人物和事件对应正确的是:①达芬奇——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②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③杜鲁门——起草《独立宣言》A、①②B、②③C、①③1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看,马克思主义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B、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C、根除了法西斯主义11、()下面是中国较早翻译和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下列反应本书信息准确的是:①列宁起草②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③反映了工业时代的最强音A、①②B、②③C、①③12、杰出人物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下三位人物的共同特点是凯末尔罗斯福邓小平A、领导革命,为民族独立解放做出重要贡献B、制定政策,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重要贡献C、推行改革,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重要贡献13、文明的进程中有前进,也有曲折。
20世纪上半期,为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的是A、两次世界大战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C、俄国十月革命14、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的不懈追求。
中国近代史上,提出资产阶级“民权主义”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历史人物是A、洋务运动的先驱李鸿章B、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C、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5、“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体现学习西方层层递进的历史事件依次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16、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影响最深远的是A、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许多变化B、通过变法运动,促进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7、武汉城市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中的“敢为人先”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关联性最大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18、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A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B 、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C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文馆旧址19、2011年,我们即将迎来辛亥革命百年庆典。
作为中国现代化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它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A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导致社会面貌发生许多变化B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20、红色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下列主题,适合介绍“红色圣地”井冈山的是A 、红色小船——开天辟地的大事B 、英雄城市——人民军队的创建C 、革命摇篮——独特道路的开辟21、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下列各项中,最能代表这一趋势的事件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成立22、社会主义在我国由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3、尊重人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谈及人权,美国常以“导师”自诩,其历史依据是: A 、美国人第一次提出“天赋人权”的口号B 、美国人第一次将“天赋人权”写进国家根本大法C 、在美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24、20世纪,中国人权状况得到巨大改善。
下列三件事是中国人权事业的三个重要里程碑,关于它们各自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进入人权根本改善的历史时期C 、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拥有广泛、公平和真实的人权 25、在中国人民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中,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26、下列宣传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大会低碳世博 绿色出行节能减排 全民行动上海世博会零碳馆 A 、民主与法制 B 、战争与和平 C 、可持续发展27、()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了40﹪~45﹪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这符合:A、科教兴国战略B、和平共处原则C、可持续发展理念二、材料分析题: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实行现代化是近代化以来世界各国的必由之路。
唉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1)美国共和整体的确立在于孟德斯鸠的学说在政治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贯彻。
美国共和政体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面对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日本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通过(事件)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3)从1840年起,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艰辛的现代化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结合所学知A:B:(4)在各国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由此,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往何处去”,在选择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中国逐渐汇入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
(1)依据相关知识,完成填空A:B:(2)以上事件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
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了怎样的基本趋势?(3)结合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具体史实,说明“中国逐渐汇入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
(4)根据以上探究,你对国家发展与时代潮流的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30、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运动是推动民族、国家甚至是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
⑴、近代西方的崛起就与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不开。
请问是哪两次?其宣扬的核心思想各是什么?⑵、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⑶、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先进思想传入我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的民族解放与民族觉醒。
请列举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两次尝试。
31、14世纪以来,人类对与理想社会的追求从未停息,每一次都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而每一次思想的解放又推动社会局大进步。
材料二: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想及其实践为中国社会进步留下宝贵的遗产。
材料三:20世纪中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理想变为现实。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的社会主义理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⑴根据材料一,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A:B:⑵材料二中的“实践”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为中国留下怎样的遗产?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由理想变为现实”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标志?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主义理想又有了怎样的发展?32、幸福和尊严是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
近代以来,追求幸福和尊严是中外历史共同趋势,阅读下列图文材料,以此进行主题探究:(5分)材料一: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材料二: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中学时代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材料三: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材料四:关于“幸福与尊严”的一组经典图片(1)材料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2)工业文明的扩展时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为谋 求人类幸福,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事件?(4)材料四是人类历史上追求幸福与尊严的经典瞬间,下表是材料中相关图片解读,请补充完成,并将答案填在表格下面的横线上。
A 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5)结合材料,从中外历史上追求幸福与尊严历程中,你可以得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哪些历史结论?图1蒙娜丽莎的微笑 图2乔冠华开怀大笑 图3小岗村农民的笑 图4《胜利日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