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债务

美国债务

美国债务还有一个广泛报道的说法是美国负债多少多少。

货币战争里说,美国人从刚出生的小孩到老人,平均每人负债15万美元。

是不是挺恐怖?但这个说法似是而非,是忽悠人。

中国人把钱存到银行,银行再贷出去,这叫间接融资。

美国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从政府债券,到各种信用等级的企业债。

美国银行甚至把房地产贷款也转化成了债券,银行把贷款风险分散出去了,投资人可以获得更高收益,这就是次级债。

如果类似问题出在中国,那贷款人违约的风险全是银行的,但美国已经把大量风险转嫁给了别人,就算有危机也已经化解了很多。

由于有发达债券市场,美国人不存款,而是买债券,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当然会有很多负债,但每个人平均还放出多少债呢。

如果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起来,再来一次银行存款大搬家,每个中国人头上也会有几万元的债,就像现在平均每个人有几万存款一样。

《货币战争》的说法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如果是美国人互相欠钱,那么作为美国总体来说并没有问题。

债务总量多只能说明人家债券市场发达,金融业的效率高,是优点不是问题。

只有美国总体欠别国的钱太多才成问题。

而这也不能简单的以外国人持有多少美国债券计算,反过来美国人还持有外国的股票和债券呢。

加减之后的美国的净负债是多少?是正是负?如果是负,那平均每个人是多少?几百美元还是几千美元?以美国人的收入来说,如果平均每人有几百到几千元的负债,还算多吗?惊天内幕: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总额竟然比美联储高30%以上转自铁血社区作者:浏星雨本次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媒体(网络及平面)批评美联储利用世界货币发行权的地位滥发美元稀释财富,掠夺世界人民“铸币税”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事实上,美联储在危机中“救市”一直克己自律,极力避免额外增发货币。

在中国早就宣布2009年货币增量17%的情况下,在各国央行纷纷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直到几乎穷尽所有手段后的2 009年3月19日,美联储才宣布将在未来的6个月内购买至多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美联储的相关数据和资产负债表链接:/moneta rypolicy/bst_fedsbalancesheet.htm)(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数据和资产负债表链接:/diaocha tongji/tongjishuju/)2009年3月11日美联储资产为1.9万亿美元,负债为1.857万亿美元,资本为439亿美元。

其中流通中的美元货币为8482亿美元,美联储手里的美元货币为1765亿美元。

资产负债额比3个月前下降17%。

而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总额在2006年就达到了12.8万亿人民币,按当时汇率算,约为1.56万亿美元,而同期的美联储资产负债总额为8734亿美元。

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总额比美联储高78.6%。

到了2008年12月份,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总额膨胀到了20.71万亿人民币,约3万亿美元。

而同期,也是历史最高水平的美联储的资产负债总额为2.31万亿美元。

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总额比美联储高30%。

美联储是世界经济的神经中枢,担负着给世界各国供应贸易和储备货币的任务。

美联储所发行的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元发行规模应数倍于人民币发行量,是容易理解的事情。

自从美联储成立以来的95年中所发行的8000多亿美元货币中,约有60%以上被海外持有,也就是说美国境内所持有的美元货币不到3200亿美元。

而人民币的海外持有量不到0.1%,也就是说中国境内所持有的人民币货币超过5200多亿美元,比美国多60%以上。

美国的经济规模比中国大3倍,照常理来说,美联储所发行的美元货币比人民币货币多6倍以上也是“合理”的(3/0.4 =>6 )。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具体见下:中国的人民币货币:2009年1月份,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钞量为5942亿美元(4.1万亿人民币),M1货币量为2.39万亿美元(16.5万亿人民币),M2货币量为7.19万亿美元(49.6万亿人民币)(注释:按照1:6.9的汇率折算)。

至于M3货币量,中国央行从来没有公布过。

美国的美元货币:2009年1月份,流通中的美元现钞量为8341亿美元,只比人民币货币多40%;M1货币量为1.575万亿美元,反比人民币货币少33%;M2货币量为8.244万亿美元,只比人民币货币多14.6%。

至于M3货币量,美联储在2006年3月宣布停止监测,统计和发布M3数据,当时的M3货币量大约为16.7万亿美元(凭记忆)。

2009年1月份,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钞量,M1货币量和M2货币量分别为2008年中国GDP的14%;55%和165%。

流通中的美元现钞量,M1货币量和M2货币量分别为2008年美国GDP的6%;11%和58%(四舍五入取整)。

显而易见,两者分别相差2倍多,5倍和近3倍。

如果计算中美境内货币量和各自GD P之比,那么差距更加大得惊人。

美联储拥有8134吨黄金储备,却迄今一共只发行了8000多亿美元的货币,年均不到100亿美元,却被一些人污称为“大规模滥发货币”。

美元还被一些人说成是没有任何支撑物的“白条”。

中国央行拥有约600吨黄金储备,却发行了相当于6000亿美元的人民币货币。

如果说美联储是“大规模滥发货币”,那么中国人民银行岂不就是“大规模泛滥灌水”?如果美元是“白条”,那么人民币岂不就是“空气”?(这是遵从爱国左派的逻辑)(本人观点:现在的主权法定货币和黄金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

我早就说过,克己自律的美联储是各国央行的“模范生”之一,美元至今仍被各国首选为贸易和储备货币当之无愧。

关于美联储的“铸币税”,笔者在《深入浅出地介绍美联储的神秘性和私有性》一文中早已详细披露:至2007年年底,自从美联储成立以来的94年中,美联储一共获得7600多亿美元的总收入(铸币税),上缴美国国库6089亿美元,平均每年65亿美元;被美联储“神秘”的股东瓜分97亿美元,平均每年1.1亿美元;其余用于印钞防伪和维持美联储运作等等。

日本最担忧欧美经济下行(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11-08-16)在国内市场因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而渐趋萎缩之际,日本的发展现在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文/霍建岗8月8日,受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下调至AA+的影响,全球股市普遍下跌,日经指数也收跌2%。

美国的评级被下调,标普给出的理由是,其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对其经济的未来走势持负面看法。

日本的情况显得比美国糟糕得多。

2011年度美国财政赤字的GDP 占比为10.6%,日本财政赤字的GDP 占比高达9.9%,而日本政府债务总额的GDP 占比远远超过美国。

按常理,日本似乎更应该被调低主权信用评级。

确实如此,2011年1月28日,标普将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 下调到AA –,其理由也是日本的债务上涨之势无法得到阻遏。

但是从市场的实际反应来看,日本的影响要比美国小得多。

从基本面来讲,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却未能像美国一样完成国内服务业的产业替代,税基不能扩大,税收收入停滞不前。

而自2000年后,日本的社会保障投入以每年一万多亿日元的速度增长,一消一长,日本的财政只能是债台高筑。

财政状况的未来前景,日本也要比美国差。

2000~2010年,美国人口增幅比日本高10%,美国还是一个人口扩张国家,经济发展仍有潜力,而日本人口将不断减少,根本上说是一个渐趋萎缩的经济,财政的前景更为危险。

但是日本并没有出现如希腊等欧洲国家那样的主权信用危机,而且未来一段时间,也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财政危机,原因何在? 首先,日本是贸易黑字国。

2010年日本的贸易黑字高达6.77万亿日元。

这一点与美国有着根本的不同,美国国债的大约一半必须由国外来消化,而日本的贸易黑字使得早报导读[时事漫画] 法德:欧元区应落实集体监管 [名家专评] 索罗斯:德国必须捍卫欧元 [中国早点] 微博有大义 [总统选举] 四准候选人谈总统薪金与职权问题其国债的国内消化成为可能。

换句话说,日本政府很穷,甚至如北海道的夕张市还因为债务破产重组。

但日本的民间特别是跨国大企业很富,这成为日本主权信用的一个重要保证。

其次,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截至2010年底,日本政府、企业、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海外资产总额为563.526万亿日元(约合6.88万亿美元),已经连续20年排名世界第一。

而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理论上讲,只要有需要,日本可以从海外抽走资金来补足国内的亏空。

“3·11”地震后,一些日本经济学家就曾主张卖掉部分美国国债来补充重建资金。

同时,日本政府在国内也拥有许多资产,净资产大约与债务持平,理论上讲,如果出现偿还困难,完全可以卖掉资产。

再有,日本经济对于评级机构的评级有一定的“免疫力”。

美国评级下调之所以造成全世界市场如此震荡,其一是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同时美元也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二是因为美国的国债约一半需要外国投资者消化,评级被调低,一般而言,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从而造成国债利息成本的上升,而国债收益率上升又会导致长期利率上升,对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不利。

但日本的情况就不同了。

日本的公共债务已经是其GDP的两倍,按常理,其国债的投资风险应该很大。

然而,在1月28日被调低评级之后,市场的反应很是平常。

原因就在于日本现在的国债约94%由国内投资者购买,其中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又占据很高的份额。

而国内投资者实际上“不得不买”本国的国债。

日本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说处于“低能平衡状态”。

经济停滞,大企业没有在国内扩大资本投资的兴趣,手头资金充裕,没有必要从银行借钱,而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银行不敢借。

日本长期定量宽松投放的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被银行买了国债,日本的基础利率极低,投资国债可以获得稳定的利差,因此,评级的高低,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如果日本经济出现转机,进入上升通道,银行有了利润更高的投资对象,这时,平衡就被打破了,日本的国债会逐渐失去国内资金的支撑,国债的收益率上升,政府还债必须支付更高的利息,这时才会有违约的风险。

日本最担忧的是欧美经济的下行风险。

在国内市场因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而渐趋萎缩之际,日本的发展现在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日本出口剧跌,经济受伤颇重。

对于日本而言,如果欧美市场出现问题,比自身信用评级下调的风险要大许多。

特别是欧元区的一些国家可能受到美国评级下降的波及,导致新一轮的主权信用危机,这对于日本的影响与伤害应该是最大的。

除了经济下行的风险外,美元预计将走弱,会进一步推高日元的汇价。

标普下调美国债务评级后,对日本最迅速的冲击就是日元兑美元汇价大升,日本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来推低汇价。

日本对美国国债的态度是,就算浮亏,也得“继续购买”。

除了美国的盟国这个因素,日本作为贸易黑字国,大量的外汇储备也必须要有一个出口,鉴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同时美债的流动性又非常优越,所以成为日本巨额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