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债务经济问题我国对策分析

美国债务经济问题我国对策分析

美国债务经济问题及我国对策分析摘要:近几年,美国债务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美国债务危机是债务膨胀及扩张性宏观政策的结果,并呈现债务膨胀长期化的趋势。

其根源在于美元霸权下的国际经济体系是一个债务推动的经济模式,长期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失衡,并表现出债务依赖症。

现阶段,美国采取货币化的手段应对这一危机,使得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转嫁到债务持有者手上,中国作为美债最大的持有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挑战。

关键词:债务危机;美元循环;债务货币化;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美国债务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美国财政预算赤字激增,从2007年的1628亿美元增加为2010年的13万亿美元,增长近8倍。

2011年11月16日,美国国债余额突破15万亿美元,并在286天后飙升到16万亿美元。

随着余额的累积,美国将在近几个月内再次触及债务上限,面临偿付信用危机。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定义,债务上限指的是美国政府根据国会授权为了履行现有法定义务而能够举借的债务总额,这些法定义务包括社会保障、医疗福利、军饷、国债利息、退税以及其他开支。

2011年8月,美国政府经过艰难的妥协,将美国国债法定上限由143万亿美元提升至167万亿美元。

这必将引起新的一轮风波。

但从长远来看,美债危机是现行的美元霸权下,美元国际循环的必然结果,是美国经济从“美元本位”到“债务本位”的模式转换。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美国自身的制造业日渐衰微,经济部门以金融业、服务业为主,美国自身的经济体系也蜕变为消费拉动型经济,而分配领域的巨大不平等又导致这一经济模式成为债务-消费拉动型。

这一模式在国际上的表现,就是美国凭借其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地位,大量发行美元使其贬值,从而减轻债务负担,还大量增加国际收支逆差,让国外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其他国家既要承担美国的通涨税,又被迫发行本币替美国买单。

这一模式类似于“庞氏骗局”,绝不会因为美国的美元霸权地位就能永远持续下去。

中国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以及最大债务持有人,对美国债务问题的解决应给予充分、必要的关注。

二、美国的“债务问题”长期化美国的债务问题虽然是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联邦赤字在近些年其实已成常态。

从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到2011年67年间,美国政府只有12年的政府盈余,其余均为赤字。

从债务余额占gdp 的比例来看,二战后,美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间,联邦赤字通常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在随后几年转亏为盈。

但进入80年代后,美国经济经历滞涨,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里根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严厉的货币政策以应对滞涨,财政状况开始恶化,赤字占gdp总份额达到了4%-6%。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经历了互联网繁荣、金融以及一系列创新,财政出现盈余,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也出现下降,但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又进入持续的财政赤字时期,这一势头在2008年后因为次贷危机达到高潮,2007年赤字占gdp比重仅12%,增加到11年的86%。

债务增长势头不可抑制,出现长期化趋势。

美国债务持续增长来源于长期的赤字经济。

一般情况下,弥补财政赤字的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加税或减支,二是发行国债,三是增发货币。

实际运行情况表明,美国主要采用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

可见,美国的债务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短期或是周期性问题,更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长期性变化,有其内在的政治经济逻辑。

里根执政以来,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国政府趋向于利用减税来刺激经济,以保持政府规模,限制政府权力。

如果出现赤字,则通过发债来弥补。

2000年以来,为刺激经济、争取选民,积极提倡减税,美国先后于2001年和2003年两次减税,并提倡将已实施的减税政策永久化,不仅增大了加税的难度,而且加剧了债务负担和财政赤字,导致财政状况持续恶化。

另一方面,美国财政开支具有较强刚性,决定了其财政支出出现“棘轮效应”。

1970-2010年,美国财政开支中,80%左右为不可削减支出或刚性较强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和以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医疗补助、退休伤残为主体的法定支出。

国防支出占gdp的比重长期平均值为46%,奥巴马上任以来,国防开支已较大幅度削减,再度大幅削减空间有限。

长期开支增长来自于福利支出,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各种医疗、养老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将继续上升,因此难以通过降低财政支出削减赤字,导致债务继续膨胀。

可见,美国的债务危机是债务膨胀及扩张性宏观政策的结果。

赤字已经成为美国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从而形成经济危机—政府干预—财政赤字—主权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

三、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一般来说,一国的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一般以60%为警戒线。

超过这一警戒线,将产生经济信用风险,是不可持续的。

但放到美国这一拥有美元霸权的经济体上,情况更为复杂。

近期美国发生债务危机的深层次根源,是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模式发生变化,旧有的模式难以维持导致的。

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由来已久。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已经结合成一个整体,美元的霸权地位促使国际产业链条的重新分布以及国际新贸易的巨大发展。

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但其偿还债务却是不对等的或者干脆是不用负责任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通过对外贷款和援助输出美元,得到美元的国家再用美元购买美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从而刺激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牙买加体系时期,美国对外提供美元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经常项目逆差成为输出美元的基本渠道,资本项目顺差则成为美元回流的主要渠道。

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美国,通过债务循环获得全球化财富分配中的最大收益,债务不但没有对其形成制约,反而成为美国维持金融地位的工具。

因为它向别国举债是以美元计值的,通过大量滥发造成美元贬值,不仅能减轻其外债负担,也能刺激出口,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此外,由于美经济实力雄厚,投资环境比较稳定,在美投资能带来较多利润,因此,吸引着大量的外国投资。

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资金的到来,使其利率下降,弥补财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压缩。

美元作为贸易货币、计价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年代,其国际需求是庞大的,同时,黄金非货币化以后,美国不再担心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黄金外流,这造成一个经常项目持续逆差、资本项目持续顺差的过程。

这一过程必然造成美国经济不断“去工业化”,实体经济不断萎缩,金融服务业等虚拟经济持续膨胀,也导致世界产业格局不断重组,制造业等实体产业或产业链中的实体部分不断转移到新兴经济体。

在转移的过程中,因为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成本更低,其产品更廉价,而新兴经济体又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使得投向这些国家的资本得到了更高的回报率,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使国际经济出现了巨大的不平衡。

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价值实现主要依赖美国市场,正是美国的过度消费支撑了整个国际体系的运行,形成了“世界生产、美国消费”的经济格局。

这样的经济格局必然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元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大量的流出美国,造成国际热钱,美国则通过举债吸收了大量的回流美元,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投资于国防以及公共服务行业,这些部门刚性较强,成为一个长期稳定的美元吸纳器。

这就构成了一个长期的国际债务发展模式。

但这一体系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

虚拟经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唯一结果就是产生泡沫。

泡沫需要的资金注入量是呈现加速增长态势的,所以一旦通胀过快,货币机构必然采取紧缩政策,从而使得流动性短缺,泡沫破灭。

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又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美元循环渠道出现危机。

这本应成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但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美债依赖症更为明显,并且有了新的特点。

首先,美国经济基本面较差,高失业率和经济低增长率一直使得美国复苏乏力。

在旧有的经济政策工具中,政府要刺激经济复苏,必须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对于美国而言,长期的赤字财政导致债务水平太高,扩张性财政政策受到很大限制。

传统的货币政策一般以利率工具为主,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被动。

因此,美国采用了非传统的货币工具,比较典型的有qe、ot。

qe,即量化宽松,通过直接购买国债来增加流动性,表面上是压低长期利率来刺激生产,实质上还是为赤字融资,依靠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

qe首先在日本实行,目的是人为制造通胀来对抗长期紧缩,美国大规模的qe有效的提振了市场。

ot,扭转操作,即通过将短期国债置换成长期国债,来压低长期利率,同时,避免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导致通胀危险。

但如果ot不能实质上增加债务水平,不能置换成赤字财政,则对经济提振有限。

非传统的货币工具可以缓解经济衰退或是实质改善经济基本面。

首先,通过压低长期利率降低资本使用成本以促进投资,刺激生产和消费,改善基本面。

其次,通过支持赤字财政或是对抗财政紧缩,缓解经济衰退或是提振经济。

再次,通过流入金融市场,促进虚拟经济回升,产生财富效应,刺激经济基本面。

所以,qe的本质就是债务货币化,现阶段的美债依赖症更多的表现为qe依赖症。

当政府发行qe期间,经济就出现复苏迹象,就业以及gdp数据持续好转,一旦qe期限过去,经济又将面临复苏乏力的局面。

qe的实质依然是赤字融资,通过债务经济来提振经济。

但是,新的债务很多用来应付国防社保等刚性支出,很难流入实体经济。

同时,债务膨胀总体上导致债务成本不断上升,一旦美联储或者国外主权投资基金停止购债,必然导致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加大美债发行成本,并使得利率大幅上扬,阻碍经济复苏。

在债务货币化的条件下,债务负担很大程度上转嫁到持有人手中,美元在美债膨胀的条件下必然会贬值。

对美国自身来说,只需缓和全球的金融压力。

其他国家必须紧跟美国,增加流动性,才能维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以进一步维持对美出口,这样就导致一个全球性的债务泡沫和宽松浪潮。

四、我国应对美国债务危机的对策首先,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长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是中美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应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增加收入比重,尽快从出口拉动转到内需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上来;取消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出口补贴,减少对国际市场和外资的依赖。

推进收入分配、城市化等领域的相关改革。

其次,加强现有外汇储备管理,增强其安全性和收益性。

取消旧有的强制结汇政策,实行藏汇于民的外汇管理模式;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大力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增强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鼓励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

外储投资不能局限于美国国债,应转向美国乃至世界其他投资资产。

外汇储备的投资应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侧重于实物类资产,鼓励收购海外矿产资源等,选择企业股权、资源、技术等和实体经济更密切的资产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