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1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无性生殖
除了大家所列举的生物之外,其他生物是如何进行生殖呢?比如:马铃薯、月季等。它们的生殖方式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4页的观察与思考,并回答讨论题。
1、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
我们经过观察,它们都是通过植物体的不同器官发育成新个体。而它们二者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自身的一部分器官繁殖的。
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课本p5--6,并讨论回答:通常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用茎繁殖有几种方式?
1、嫁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芽接或枝接,即把相应的芽或枝条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嫁接时一定要注意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称这种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特性: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2、这样的生殖方式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通过这样的生殖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有些植物如银星海棠的茎浸泡在水里,几天就可以生根。还有新长出的植株和母体长得非常相似。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8年级生物组)
课 题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时及授课时间
1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1、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2、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3、许多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这种特性有什么适应意义?
增强他的繁殖能力和后代的适应能力
(四)无性生殖的应用
3、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组织培养
四、课堂检测
1.在接穗上发育成的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将主要表现( )的特征。
A.砧木B.砧木或接穗C.接穗或砧木D.接穗
2.繁殖优良品种的果树、花卉时,为了保持这些品种的优良性状,在下列繁殖方法中,最好不要采用( )
A.种子繁殖B.扦插繁殖C.压条繁殖D.嫁接繁殖
2、扦插的过程与方法
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进行栽种。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压条、分根、组织培养等。
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
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
三、课堂小结
1、有性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新个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无性生殖:由母体新个体
五、作业:
课后练习
备注 (补充)
板书设计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一、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新个体。
2、特性: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二、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由母体新个体
2、特性: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三、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组织培养
教学反思
出示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二、新课讲授
(一)有性生殖
学生先复习讨论一下,然后回答各部分名称。
1、学生填空,通过学生描述让学生概述什么是有性生殖定义。
有性生殖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特性: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问: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呢?
2、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3、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教学用具
幻灯片、视频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想一想,回答问题。你见过竹子开花吗?在大熊猫的栖息地,大片竹子开花会危及大熊猫的生存,这是为什么呢?很少开花的竹是如何长成郁郁葱葱的竹林的呢?(课本小资料和观察与思考)
(2)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
(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实践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教学重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