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
平湖市福臻中学:朱孝明
一、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问题一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
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沿着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赏花──制花──画花──护花”等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花、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以及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小结→拓展评价
二、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命周期,而第一节“花的结构和花序”中的实验教学“花的结构”的知识内容是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前提,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内容。
课文先通过实验观察和解剖花的基本结构,达到对花结构的认识,从而为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1.花的基本结构及其最主要部分
2.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创新等技能。
教学难点:
1.雌蕊、雄蕊的主要功能
2.观察所需要的实验材料的准备
3. 解剖花并做成粘贴花标本
4.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质疑、观察与讨论、交流等活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要想更深层次的获取花的结构知识,就需要实验探究。
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更深层次探究。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明确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桃花和观察各种植物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创新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互帮互学的精神;
2.通过学生如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认真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4.培养学生爱护花、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和用具:各种鲜花(桃花、玫瑰、菊花等)、几种果实(苹果、梨等)、纸板、镊子、刀片、放大镜、双面胶。
2.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模型。
4.观察活动报告。
六、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探究,多思考,多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供的资源。
如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花蕊是一朵花中的主要结构。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验探究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2.在实验探究中,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真实的过程体验,这种体验也转化成无穷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所以在生物教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中,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究中科学的精彩与丰富,生命的领悟与感动。
3.开始引课时使每个学生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愉快的宽松的气氛中。
在研究花的结构时,为了使学生对花蕊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
如在制作拼图时就大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附表观察活动报告
小组组长:小组成员:
目的要求: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主要部分;
2.学习:解剖和观察花结构的方法。
材料用具:
各种鲜花(油菜花、桃花等)、纸板、镊子、刀片、放大镜、双面胶。
观察步骤:要求:1.首先观察桃花,然后在观察其他的花;
2.观察活动中要仔细、认真,并做好观察记录。
1.我们小组重点观察:。
1.1整体观察:(对照教材图 -31观察,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推测各部分的作用,并记录在下表中)
1、解剖观察桃花:
用镊子依次摘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并放入解剖盘内备用,记录它们的位置关系:。
观察雄蕊:将一枚雄蕊放到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注意花药是否已经裂开,其内有:。
观察雌蕊:将一枚雌蕊放到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观察柱头并注意柱头表面的特征是:。
然后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
讨论并记录:雌蕊包括: ;子房的形状是,内有。
2.观察其他的花:
观察其他的花组成结构的特点并简要记录。
尝试对所观察的花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