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宋词专题研究

唐诗宋词专题研究


初唐的诗歌成就:
• 2、陈子昂: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 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 • 风骨:诗歌内容与形式、整体构造与感染效果的要 求。(刘勰《文心雕龙》) • 3、沈宋(沈全期和宋之问):继承和发展南朝沈 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 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 沈宋体的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的 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 积极了粘式律的问题,“粘”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 句平仄必须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 • 4、张若虚与刘希夷等人的诗歌意境创造。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压倒全唐之作。
盛唐的诗歌成就:
• 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王翰等诗人的代表作。
• 3、李白的诗:唐代浪漫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 4、杜甫的诗: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 唐代诗坛上的“双子星座”。 • 李诗不假人工,如行云流水,是后人可慕而不可学的天才美、 自然美。 • 而杜诗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却又严格收纳在工 整的音律节奏中,抑扬开阖、起伏呼应,都合乎于规矩,是 人人可学的人工美、艺术美。 • 羡太白之洒脱超俗者,多推崇李白。 • 慕子美之学深品正者,推尊杜甫。 • 正如严羽《沧浪诗话》所说:“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 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
• 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行”的乐曲的意思。 • 由于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 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 乐府:本指西汉建立的古代音乐官署,后借代为古 代诗体之一。 • 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及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 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 称乐府。 • 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与近体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对。
古代诗歌分类
A、古体诗: 四言诗(《诗经》) 骚体诗(《离骚》) 古风——五言古诗(五古) 七言古诗(七古) 杂言诗(长短句) • B、近体诗:律诗——五律、七律(八句) • 绝句——五绝、七绝、六绝(四句) • 排律——五言排律(十句以上) • 七言排律(多可达两三百句)
二、唐诗的发展
• 近三百年历史的唐诗,大体分为初、盛、中、晚唐四个时 期—— • 初唐革新 • 盛唐气象 • 中唐之音 • 晚唐风韵
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风骨、声律、意境等方面的贡献) • 1、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四位诗人。 • 由于更朝换代,初唐时期的诗坛普遍弥漫着南朝齐梁时期 的诗歌遗风,即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纤巧绮靡的 “上官体”,他们反对南朝齐梁诗歌遗风,倡导“骨气” 刚健之诗,他们的诗重视抒发自己的情怀,呈现出一种壮 大的气势,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激昂的艺术力量,为因 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 代表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写于狱 中的《在狱咏蝉》等。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获得了很高的 评价,如杜甫便写诗给予评价。
唐诗
• • • • •
一、唐诗的繁荣 二、唐诗的发展 三、唐诗的风貌和特质 四、唐诗的影响 五、唐诗赏析
一、唐诗的繁荣
• • • • • • 名家辈出 名作如林 题材丰富 体裁完备 风格多样 流派众多 诗人数量众多 队伍扩大 诗歌数量众多 题材丰富 风格流派繁多 艺术形式多样
• 1、唐诗数量空前。(约五万首,主要见于《全唐诗》) • 2、唐代诗人数量空前而且遍布社会各阶层。(约二千二百 多位) • 3、题材广、流派多: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政治诗、 讽喻诗、咏史怀古诗、闺怨宫怨诗、友情送别诗,咏物言 志诗等 • 4、体裁丰富,众体皆备:骚体诗、歌行体、乐府、古风、 格律诗(近体诗)的各种形式等。 • 5、名篇多。求新求变,充满创造精神。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称。汉族,出生于 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 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 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 凉市静宁县南)。存世诗文千 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 别》、《将进酒》等诗篇,有 《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 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 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 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 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 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 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 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 迹不详。 •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 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 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 北省广水市)。 •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 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 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 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 市)。
唐诗宋词专题 研究 (教案)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 流
• • • •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长廊中的两颗璀璨明珠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美学范式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深受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喜 爱。
教学内容与要求
• • • • • • 1、唐诗与宋词的发展脉络 2、唐诗与宋词的总体特征、基本风貌、 3、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质、艺术价值、 4、唐诗与宋词的地位和影响 5、作品赏析 要求对唐诗宋词的面貌有深入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把握。
唐诗的巅峰时期(盛唐气象)
•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 王维的诗歌特点:空灵的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如《山居秋暝》和《鸟鸣涧》等。 • 孟浩然的诗歌特点:风格清淡,长于写景及隐逸生 活。如《宿建德江》和《过故人庄》等。 • 2、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 • 其他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等。 • 高适的《燕歌行》等。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