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组教学ppt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组教学ppt
听歌曲《我的中国 心》。从这首歌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回顾旧知: 1、出示梅花图片,说一 说梅花具有哪些品质? 2、回忆课题《梅花魂》 中的“魂”怎么理解?作 者写了和外祖父之间的哪 几件事?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领 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2、阅读与《梅花魂》同一 主题的文章,并能划出描写人 物思乡的语句。
仿: 仔细读教材的《古诗词 三首》和匹配的四首古诗词, 结合生活实际,模仿其中你 喜欢的诗词的写法写一首自 己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 之情。
考: 《长相思》中“榆关”指的是 ( ),“夜深千帐灯”的意 思是( )。 “故园”指的是( ),“故 园无此声”中的“此生”是指诗 中的( ),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
故乡情 茹志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 了一种同感。这是一种捉摸不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 遣不开的感情。 它好像很巨大,又好像很琐细。具体得如一撮土,一滴水。 但要说它只是一撮土、一滴水,又似乎绝非如此,它又大得无从 搬移,无法传递,不可替代。它是天,它是地,它是山,它是水。 然而它又非一般的天、地、山、水,它和民族,和祖先,和各人 逝去的童年,或青年时代的岁月,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个人的 经历镶嵌在一起,盘根错节地联在一起的那个天、那个地、那个 山、那个水,还有那种对别人毫无意味,对自己却无比亲切的乡 音。说实在话,世上有着许许多多比乡土更加美妙,更加怡人的 地方。但独有故乡却是“我的”,它像母亲一样,无可选择。美 的,不够美的,都一样,是亲爱的,是“我的”,它不会让人时 时挂念,却能令人终生难以忘怀。这就是故乡,人人都有的故土 之情。
课堂检测:
本文围绕着( )讲 了飘泊他乡的( ) 珍爱( )、眷恋 ( )的事, 表达了作 者( )的思想感 情。
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第一件事:外祖父教因教我读唐诗宋词而 落泪。(读诗落泪) 第二件事:外祖父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大发 脾气。(珍爱梅图) 第三件事:外祖父因年老不能回国而哭泣。 (思国伤感) 第四件事:离别前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赠墨梅图) 第五件事:临行前外祖父送我血色梅花手 绢。(送梅花绢)
学习导航一
1、外祖父三次落泪的原因是什
么?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外祖父 对梅花的珍爱? 3、祖孙的一次长谈:你觉得梅花 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 出来的用~~画出来。
学习导航二:
对比学习:《梅花魂》的作者陈 慧瑛通过写梅花表达了外父远在异国 他乡,却浓浓地思念自己的祖国,那 么《水墨菱塘》和《故乡情》中作者 是怎样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的呢?请 同学们迅速浏览《水墨菱塘》和《故 乡情》。
学习目标: 我要通过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初 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 想内容”。
课文
《梅花 魂》 《小桥 流水人 家》 《桂花 雨》
作者
主要内 容
思想感 情
展示交流
朗读方法:
(1)读正确读流利,停顿适 当。 (2)读出节奏,要有抑扬顿 挫。 (3)确定基调,读出情感。
学习目标
1、通过拼音、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 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会理解运用。 2、通过阅读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 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 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 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学习目标
1、通过拼音、学过的识 字方法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并会理解运用。 2、默读课文,圈画字词, 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随文 识字、查字典等)。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 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现在我们再来看课题,你是不是 对“梅花魂”有了新的理解?
①“梅花魂”就是指梅花精神. ②“梅花魂”象征着我们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③“梅花魂”是外祖父眷恋祖国 的一颗心。
写作特点:
一、是用拟人手法,托物言志。 用拟人手法,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本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贵品质, 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高贵品质的追求。 二、是采用了倒叙方式,这样便造 成了悬念,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学习导航一 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 的?小组合作,通过反复读三 首诗词,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先在组内交流, 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同学 可做补充。)
展示交流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 《秋思》则是叙事抒情。 《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 于一体,来表达作者对家乡 深深的思恋与热爱。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 “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 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 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 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 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 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 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 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洌洌的水里。采菱女 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 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 岸上。
第五课时
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 对三篇的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梅花 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 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 屈的象征那一缕芳魂,寄托着多少身 在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的眷恋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归侨作家陈慧瑛笔 下的这篇《梅花魂》。去体会一位老 华侨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水墨菱塘 吴建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 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 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 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 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 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 支楞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 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 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 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 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第二组:“月是故乡明”
导语: “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 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在 外漂泊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 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 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 口语交际·习作: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以 “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 回顾·拓展:交流本单元几篇课文是通过那些人、事、景、物 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日积月累:积累有关思想的诗句。 趣味语文:告诉我们“推敲”的来历。
学习导航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照我还”中的“绿”、 “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 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 么?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 仿佛有阵阵春风拂面。
学习导航三
同例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夜书所见》《回乡偶书》 《相思》。
(小组合作,交流四首古诗的写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 “洛、榆、畔、 帐”4个生字,“洛阳、榆关、那 畔、千帐”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 首古诗词。还能进行默写。 3、我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 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 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理解诗 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导航一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使用电子书包,了解作者。
第六课时
导入: 观看视频《小桥流 水人家》的视频,边看 边想,视频中都有哪些 景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 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我能总结出《小桥流水人家》 这篇课文中作者介绍的景物和事件。 3、我能运用学习《小桥流水人家》 这篇课文的方法自学《桂花雨》
自学提示: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 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 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 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 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 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 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 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 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 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3.理解诗意,想一想,究竟是什么触 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诗歌 《泊船 瓜洲》
《秋思 》 《长相 思》
朝 代
作 重点词 诗意 者 语意思
感悟
表达 方法
展示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 作者的表达方法。 (2)对比学习与《古诗词三首》 同一主题的内容,并能体会作者表 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寄情于物、于事的 写法进行仿写。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回乡偶书 相思 (唐)贺知章 (唐)王维 少小离家老大回, 红豆生南国, 乡音未改鬓毛衰。 春来发几枝。 儿童相见不相识, 劝君多采撷, 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物最相思。
展示交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和《相思》写景抒情。 《夜书所见》和《回 乡偶书》叙事抒情。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 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 式 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 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 情表达出来的;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语言积累。4、充分
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
绍兴是我的祖籍,我没有在这里住过,对它并不熟 稔。绍兴话亦只是小时候听祖母说过,但不知为什么, 这里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为了探望故土,为了聆听乡音, 我来到了绍兴。坐着蚱蜢似的乌篷船,沿着小河,沙沙 地擦着野生花草,经过一道一道圆拱的、半菱形的石头 小桥,经过林边的埠头,那里,着青布衫的姑娘在洗衣 裳,穿红球衣的小伙子在挑水。在一圈一圈的水晕里, 他们好像飘动在纡青拖蓝的白云之间。 坐在船尾摇船的老倌,一面用脚蹬着桨,用手里的 划子点拨着船的方向,一面嘴里热闹地说着话。说着路 途如何的远,到的所在又是如何的偏僻,回程的生意又 是如何难找,等等。当听到我们同意加他一点船钱的时 候,他又大声地发出一连串的感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