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学--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学--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分为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两种形式…(咖-”“,技术进步
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 为:1.技术进步导致了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改进,极 大地促进产业的发展;2.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力的素 质,并通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的发展;3.技 术进步引起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的变化,并要求与之相 适应,同样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4.技术进步开拓了新 的市场和新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 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评估标准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调整与优化。当 今,我国各地区正面临着较大范围、层次和力度上的结 构调整,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 优化十分重要。 (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 阶段相适应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也不相 同。当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相适应时,区域经 济就能顺利发展,否则就会陷于停滞。区域产业结构与 区域发展阶段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区域主导产业与区 域发展阶段的适应性上。区域主导产业代表了区域发展 的动力与方向。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主 导产业将呈现出有序更替,已衰退的主导产业将让位于 新兴的主导产业。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适应 性如何,主要是看衰退的主导产业能否顺利地退出,新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Nhomakorabea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 展特色产业,增强tJ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 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 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 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 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 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 局。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我 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 的内在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增长,同时 又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得到实现。通常来说,产业结构 调整会促进经济总量的高增长,而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地 高速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 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区域 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促进新产业出 现。并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 (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受到世人的瞩 目,为了用理论推导和经验论证的方法来分析我国经济 增长的因素及其贡献,国内外许多学者从新古典经济理 论出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在这些研究工作中 仍有一个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释:作为新古典经济增 长理论的基础均衡条件之一,稳定的经济结构在我国并 不存在。根据钱纳里的“发展模式”,完全基于新古典经 济增长理论分析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必定会遗漏产业 结构变动的因素。美国布朗大学的David N.Weil教授对 最近二十几年里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合, 并把这些材料组织到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架构中i“,这 不仅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而且为今后研究提出了新的思 路。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并没有将经济增长与产 业结构问题联系在一起,其从完全竞争均衡状态的假设 出发,认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术变 化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表达式为:Q=F(K,L,t),即 产出量是上述三个因素的函数l:11P1“”)。但是,在现实的 经济运行中,竞争均衡并不能真正实现,因此,该理论也 就忽略了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所带来的结构变动 效应。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许多国 家经济增长与发展情况的统计与历史分析,指出了经济
明确将我国区域经济划分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 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板块;要求继续实施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 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 区率先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而区 域合作的方式也由初期的物资协作、技术协作和经济联 合向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 流动和引导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转变。 在各个发展时期,与区域经济板块的划分相对应, 区域产业功能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十一五”期间, 四大区域板块的产业功能定位是: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 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 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 代市场体系。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西部地区要加快改 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
古和今(1964一),男,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计 算机应用研究。(湖北武汉430070)
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本质是充分发挥 区域优势.在空间市场一体化的条件下,实现区域问的 有效分工,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的整体效益。一 个地区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如何、何时实现经 济的持续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要 解决此问题,就必须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 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创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增强区 域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我国区域经济板块的划分及其产业功能定位 我国提出区域经济这个概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后 的“七五”时期。在“七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正确处理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 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问的横向经济联系。东部 地区在发展中要主动考虑如何帮助中部和西部的发展, 中部和西部则要吸收东部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更 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可以支持和促进东部经济的发 展,并加速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至“十一五”时期,则
矗恶黧慧芸瓮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古和今
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有 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 主要动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 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应具有系统完整性。 f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评估标准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9)05一0112—04
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状况和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是至关重要的,提出经济结构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 变量之一。钱纳里等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起点,加 入其他一些结构变量研究证明了结构变动(伴随资源流 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重视结构变动在经济增长 中的作用【3】(F22-26)。罗斯托采用非均衡动态结构演进分 析法,论证了经济增长并不是脱离产业结构而单独发生 的经济过程,恰恰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而使其功能不断 提高的结果¨1cn。m。 传统增长理论与结构主义对结构因素的观点有如 此大区别的原因,是他们各自理论分析的假设前提有重 大的差别。传统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均衡竞争,即经 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维持均衡价格,从而无论从生 产者还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 效配置,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结构主义观点没有 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 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结构主义属于 “次优论”的范畴。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 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 转而追求“次优”。从长期的动态过程看,在需求结构不 断变化的情况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产业部门 之间的单位资源产出效益的对比也经常发生着变化,为 了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使社会经济能够在协调稳 定的前提下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社会就要不断地调整资 源配置的方式与结构,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地升级换代。 因此,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 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 根据格兰杰的因果关系检验理论,通过量化的计算 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作用方 向应该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增 长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 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加速产业结构调 整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是可行的强1。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的基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 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期间,为适应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 化与工业化融合,全国各地正在进行较大范围的和深层 次的以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经 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
江西社会科学
2009.5
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与高效 化,既是经济发展自发演进的趋势,又是区域政策制定 者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目标。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实质上是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不 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的重新配置与组合的过程。核心 是主导部门的交替更迭。 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产 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三个部分组 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机制是:通过产 业结构调整能够理顺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扶持主导产 业部门,配套发展好辅助性产业部门,适当发展好基础 产业部门,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构 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形成整体优势,从而保证区域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三种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 来看,第二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 为第三产业…。 (三)主导产业升级是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 要动力 主导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主要特征有:1.引人了 高技术创新成果,代表了当代世界科技趋势的新兴产 业,具有大大超出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持续的部门高增 长率;2.从产业性质来看,主导产业一般为中间需求型 的制造业部门,产业增长的国民经济弹性大,对国民经 济增长的贡献大;3.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拥有巨 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4.具有显著的关联带动和扩 散效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引导和带动作 用。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不 仅与域内周边区域的结构变动连为一体、互动演进,而 且也和域外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处于相互波及、互动演化 中,但由于与全球化并行的区域化浪潮和世界经济结构 呈“板块”状格局等,各种联接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内 部化趋向,因而往往使处在同一大区域的各区域产业结 构间存在着更为紧密的相互依存、互相联接的关系。而 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实现的。主导产 业是区域产业的核心,区域主导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表 现出强烈的关联效应(包括前瞻、回顾和旁侧效应),因 此,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 要动力。主导产业的升级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 一,以全新的、更高层次的产业来替代原有产业成为新 的主导产业;新的主导产业一旦形成,必然通过产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