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摘要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民族分布和地理位置等方面来看,新疆地区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全局。
搞好新疆地区的经济建设,对于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立足新疆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解决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新疆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新疆经济更是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但同时应看到,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现,这一直是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新疆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与全国其它地区存在着差异,需要予以专门的系统研究,对影响新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新疆属于资源开发主导型地区,其经济开发、开放具有资源型省区的基本特征。
目前随着亚欧大陆桥和南疆铁路的开通,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沿线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轴,新疆区域经济增长将以单轴向双轴、双环圈的空间格局发展,形成一个新的沿线型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此格局是以亚欧大陆桥为主,以公路沿线为辅而形成的。
并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综合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自身潜力不断释放,随着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新疆整体经济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新疆统计年鉴显示新疆将是中国西部地区乃至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新疆的经济建设方面也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和政策倾斜。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新疆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目前,新疆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新疆对外贸易增长迅猛,2006年,新疆进出口额为91.03亿美元,跃居全国第16位,在西部12省区中仅次于四川,名列第二(一)资源优势我国新疆地区的水土光热资源十分的丰富,有牧草地面积 12 亿亩,单是可利用的牧草地总面积就有 7.7 亿亩,位于全国第三位,而且由于新疆地区自古就以“地广人稀”闻名遐迩,时至今日,在耕地面积大大减少的情况下,新疆地区的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仍旧高达 3.12 亩,是全国平均值的2.1 倍;新疆地区的水资源也十分的丰富,有河流 570 条,湖泊 100 多个,地表水年径流量有 884 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的淡水资源也足有 252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更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平均值的 2.3 倍。
除此之外,新疆这块宝地还具有我国乃至世界都极少有的特殊地质构造,有着极为丰富的地下宝藏。
矿产资源种类颇多,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就达一百多种,占全国 75% 以上。
矿产资源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有 20 种矿产位于全国前五,另外还有 33 种矿产位于西北地区的前两位。
不仅如此,新疆地区还拥有着数量十分可观,资源潜力大的矿产资源,例如石油、石灰岩、石膏、食盐等,金、铜,镍、铅、锌等矿的远景也不容小觑。
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在我国旅游资源 4 大类 68 种基本类型中至少有 56 种,人文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二)地缘优势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 160 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周边与八国接壤,边境线总长 5600 多公里,拥有17 个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和陆路口岸最多的省区,是中国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重要陆路通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非常突出。
新疆位於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形复杂,山川耸立,河湖纵横,景色壮观,神奇莫测。
地貌的特点为“三山夹两盆”。
从资源结构看,中亚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等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有很大的互补性;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中亚国家经济正处于恢复与增长阶段,消费市场正待开发,为新疆地产品和国内产品向西出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长远发展来看,新疆周边的南亚、西亚、俄罗斯及东欧,都是潜力很大的市场。
显而易见,新疆已经成为向西开放的陆上通道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前沿阵地。
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新疆区域经发展存在问题(一)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1978年到2008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88%,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新疆15个地、州、市之间以及南、北、东疆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影响新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经济质量的提升,阻碍全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健康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结果,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必然受经济增长的影响。
综上所述 ,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无法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区域经济结构呈现出极不合理的状态,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新疆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新疆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延续着过去那种传统的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开发经济作物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此外,新疆地区的农产品种植技术严重落后,相关的绿色农业的开发和绿色产品的专业认证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本地的农产品交工都还属于比较初级的粗加工,本地的农产品精加工不足,产品的附加值不够,不能真正有效发挥出新疆本地农产品资源的开发优势。
2地区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新疆地区的工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技术含量比较低,工业门类也不齐全,发展格局过于狭窄。
很长一段时间里,新疆经济都与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分离,工业发展速度也远远赶不上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
新疆地区经济活力略显不足,缺少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业技术含量低,导致工业产业结构单一。
工业发展多集中在重工业,主要是石油开采等能源矿产工业。
能源工业大多是粗加工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也比较低。
这种过于偏重第二产业的单一化的工业产业结构,严重影响了新疆经济的均衡发展,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交通运输距离过长众所周知,新疆距离海洋的距离十分的遥远最远的省区,地理位置和市场相对封闭,交通与运输的突出特点是运输距离长,运输成本高。
乌鲁木齐距离内地中心城市平均运距在 3500 公里以上,乌鲁木齐到地级市的平均距离是 735公里,其中,乌鲁木齐市距最远的地级市——和田市 1981公里。
不仅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摊薄了企业利润,延长了产品交货周期,使新疆众多产品东运不经济,没有竞争力,还大大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带来众多的外部不经济。
大量物资长距离运输,也使得进出疆货物吨位差异巨大,加剧了平衡运输的难度。
(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层次偏低新疆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缓慢,尽管在工业比重上追上了全国,但在工业内部结构上仍有很大的差距。
新疆工业主要以初级能源开采和基础原材料供应为主由央企投资兴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进行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深加工产值比重较低,其产业和产品结构尚需改善。
轻工业虽然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档次等方面已发生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但所占比重仍然过低。
(五)人力资源不足新疆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价格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较低,这是促使东部产业向新疆转移的重要原因。
虽然新疆劳动力丰富,但高素质人才欠缺,人才流失严重。
从劳动者素质看,在单位从业人员学历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 1.1%,大学本科占 16.0%,专科及高中占54.4%,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28.5%。
具有技术职称人员占 23%。
短期来看,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成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筹码,但随着未来产业升级的需要,人才匮乏将会抑制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新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一)正确认识资源优势,加快其转换正确认识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区别及其转换的时滞性、复杂性、技术性、市场条件,对我们制定并选择符合实际而有成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是有重要意义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会相对削弱.甚至部分地丧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新疆区位优势与劣势并存.而资源优势本身又有其相对性和一定的局限性:资源型产业关联度低.技术含量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I 资源型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经济竞争能力弱,在区际贸易中必然受到购销价格的双重损失,与东部地区相比,新疆资源虽有静态的存量优势,却也存在着动态的流量劣势,在优势转换和劣势弥补的动态经济运行中要受到流动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制约,形不成发展的良性循环怎样才能克服其制约因索,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资源优势的转换?必须是经济资源、发展战略、区域政策、科学技术、市场流通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在资源存量既定,区域政策既定并正确的前提下.资源优势的转换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和市场流通.这也是当前制约新疆经济开发与发展最为关键的两大难题。
如何解决?我认为应从速样几个方面打开思路,找准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
1.资源优势战略的实施和切八点要多元化、多极化、动态化。
既要确立“黑白”战略的主体地位,又要根据市场需求,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其他优势资源,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新的支柱产业,如红色产业、旅游、建材、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及其特色产品。
2.优势产业、产品的开发一定耍高起点、高科技、高效能。
只有高起点、高科技才会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教能的转化。
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实施“三高”的开发,资源优势的转换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和条件。
3.大市场、大流通、大开发、大开放、大跨越。
市场是企业的龙头,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最高指挥。
流通是联结市场和生产的大通道,是实现转换和经济福利的关键,是大开发、大跨越的助推器和源源不竭的活力。
4·增强商标意识,实施名牌战略。
商标不仅是企业形象、特质的标志,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赖以开拓市场的“金钥匙”,占领、巩固市场的“镇山之宝”。
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名牌商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商标意识的巨大差距反映了市场意识、竞争观念方面的巨大差距。
与商标不可分的是名牌。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名牌就是实力,就是信誉·就是质量,就是市场优势,也就是财富。
新疆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就必须争创名牌。
从总体看.新疆走名脾战略的步伐还太小,力度很不够,未形成开拓、占领市场的强大集团军。
要充分认识名牌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更需要领导层和企业家的科学胆识和战略决策,切实可行的操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