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活体染色

实验二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活体染色

实验二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活体染色
实验目的:
1. 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 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 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能使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着色但 对活样品又没有毒害作用的一种活体染色方法,其目的是 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 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 应用: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 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分类: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 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体染色与体外活体染色两类。体内活 体染色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 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 的目的。体外活体染色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 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 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2、洋葱内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用吸管吸取 1/5000 詹纳斯绿 B 染液,滴一滴在 干净的载玻片上,然后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 1 小块,置于染液中,染色15-20min。 吸去染液,加一滴Ringer液,注意使内表皮展 平,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 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找到细胞后,即可转入 高倍镜继续观察,此时,要注意细胞核位于细 胞的近中部的一侧。在它的周围有致密的原生 质体,在原生质中有被染成蓝绿色的小颗粒。 此即线粒体。
3、蛙胸骨剑突软骨细胞的液泡系活体染色 解剖蛙,剪取胸骨剑突软骨最薄部分一小块, 放入载玻片中央的1/3000中性红染液中,染色 5~10min。然后用吸管吸去染液,滴加1-2 滴Ringer液,盖上盖玻片,用油镜观察。 可见软骨细胞为椭圆形,细胞核及核仁清楚, 在细胞核上方的胞质中,有许多被染成玫瑰红 色的大小液泡,这一特定的区域叫做高尔基区。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和数量随 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的生理状态而发生变 化。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 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 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 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 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活体染色的原理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 分,主要是靠染料的“电化学”特性。碱性染料的胶 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 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 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并非任何染料均可用于活体染色,理论上应选择那 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且使用时需要配 成稀淡的溶液。 一般说来,最为适用的是碱性染料,这可能是因为它 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 被细胞吸收。
4、植物细胞液泡系的活体染色
撕取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在加有一滴 1/3000的中性红染色的载玻片中,染色 5~10min,吸去中性红染液,滴加1-1 滴Ringer液,盖上盖玻片,镜检。 可见被染成砖红色的中央大液泡。
5、蛙肝脏细胞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解剖蛙,迅速取其肝脏。沿肝脏边缘,用刀片 切取2—3mm厚的切片,置玻片上,加2—3滴 1/10000浓度的詹纳斯绿染液,染色20—30分 钟。吸去染液,滴一滴Ringer液,加上盖玻片, 再放上一张小滤纸,用拇指轻压盖玻片,使细 胞分离或压碎。 要点:染液不能过多,肝脏切片要有部分露出 在空气中,以保持线粒体的氧化能力。 注意:最后取肝脏与染液交界处已经变色的部 位来观察。
作业
分别绘图示液泡系、线,对液泡系( 即高尔 基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 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 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 有关。
实验步骤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取清洁载玻片 ↓ 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 用牙签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 ↓ 刮下的粘液状物放于载玻片的染液滴中 ↓ 染色10~l5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 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在低倍镜下,选择平展的口腔上皮细胞,换高倍镜观察,可见扁平 状上皮细胞的核周围胞质中,分布着一些被染成蓝绿色的颗粒状 或短棒状的结构,即是线粒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