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名著有效阅读的探讨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的教学工作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名著的阅读可以有效的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文学知识累积,对于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明显不足。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名著的阅读,并积极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00-01
1.初中阶段语文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1如今中考的名著阅读命题对于名著阅读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历年中考的名著阅读考查题目趋向于僵硬、笼统,很多地方的名著考察都只是被放在积累与运用或者综合性学习的题目中。
1.2初中学生群体存在的功利化和低俗化阅读价值观致使学生偏离名著:初中学生由于审美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对于名著他们的态度大多都像在读故事而不是文学欣赏。
再加上应试教育的要求,使得他们思想日趋功利化,为了考试只看缩本,只看那些考试考到的知识点,忽略对于文学鉴赏性的品评。
1.3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改革。
下对名著阅读表现出随意功利思想,误人子弟: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分数,能
在最少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妄图用自己搜集总结的知识经验代替学生思考,花大功夫备下的课程大部分都是对名著的架空式鉴赏,过于专业化无法让学生真正读懂名著。
2.初中阶段语文名著阅读的应对措施
2.1放远眼光,改变观念。
学生的阅读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是紧密相关联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时代的内容理解名著阅读的必要性和它与教学课堂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的博览群书,至少要知道,学生应该读什么书,能够在哪些购书机构或者图书馆找到这些书籍资料,知道哪些作品适合或者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在什么阶段进行阅读,提供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案和意见,在课余时间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让学生充分了解当代的知名作家还有诗人。
作为一个出色的语文老师,只是靠近课本和参考书是绝对做不了的,文学是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师也应该不断积累自己的阅读视野,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人文世界,进而影响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功利性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名著阅读上,很多老师甚至认为与其让学生花宝贵的时间读名著,不如把这重要的时间用在阅读训练中,这无疑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很少去看名著。
本人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改变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改变以往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而却渴望学生能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考出好成绩的观念,我们应该放远眼光,让学生多去阅读些名著,应该清楚地
认识到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和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笔能力、是非分辨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净化他们的灵魂。
所以作为老师应放远眼光,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名著。
2.2培养兴趣,积极指导。
兴趣可以促进求知欲,是做好事情的强大的驱动力,它能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阅读名著也是如此。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积极引导。
首先,教师要做好榜样,自己利用闲暇时间多去阅读名著,不时地给学生”展示”一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去阅读名著。
其次,积极发挥名著阅读爱好者表率作用,多给他们自我展示的平台,多表扬见多识广、多读书的人,让其他学生在羡慕中逐渐产生自身阅读兴趣。
再次,重视阅读评价。
对于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快乐阅读。
在兴趣的驱使下,在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下,相信学生坚持阅读名著的劲头会越来越大。
2.3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阅读名著只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缺少目的性。
对于老师推荐的书籍,不能完整地叙述清楚主要的故事情节。
这种阅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有挫败感,感觉读完了似乎也没用,更谈不上去应对中考中那些具体的试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浏览、精读、归纳总结、做笔记等相结合的方法去阅读。
对于名著中的精彩语段,要反复阅读。
比如,在指导学
生阅读《水浒传》时,学生读起来很费时费力,可以让学生在读之前大概了解书中写了些什么,再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反复读,归纳总结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绰号的由来,他们各自都做了哪几件很出名的事情,从中感受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让学生学会概括,用笔记录下来。
阅读名著不是走马观花,要培养学生在探究中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的习惯。
教师也可以提倡”自读-交流-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4开展活动,有效推进。
好的读书习惯不是一时就能养成的,即使在教师呼吁、指导下,很多学生往往也不能认真积极地去阅读古今中外名著。
如不及时督促,学生很难持之以恒地读下去。
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注意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切实可行的阅读活动激发其阅读兴趣。
比如,组建名著阅读兴趣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带头并督促其组员利用有限的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阅读。
可以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可以开展组内成员阅读竞赛,这样很多学生为了在交流会上免于尴尬,也会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些名著,还可以举行朗读、诵读等比赛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读名著热潮。
通过写读后感、开辩论会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总结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名著是学生与智者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同时还可
以提高欣赏水平和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对于学生人生的发展道路起到了指引的作用,因此应放远眼光,转变陈旧观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初阅读名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芹.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快乐阅读,2012,no.19431:47.
[2]王月红. 关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探讨[j]. 语文天地,2013,no.39504:42-43.
[3]章丽娜. 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