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徐国燕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摘要: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想比,无论是从阅读理解还是人文素养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挑战。
尤其是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阅读现状和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初中阶段,教材选编的名著片段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名篇,它们是文学家针对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进行创作与改编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有很大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才被称之为“名著”。
但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师只是将名著阅读作为考试的工具,除了根据中考考试范围对名著易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学生背诵之外,很少有对名著进行完整的阅读教学或者阅读指导。
这样,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认识也就基于这些“条框式”的人物分析和片段赏析,根本无法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素养。
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名著的认识和阅读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阅读资料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依据教材,推荐阅读。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已经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名著选段,到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典名著片段编排的更多。
尤其是到了九年级,无论是选编的内容,还是体裁都更加丰富,同时对学习的要求也更加高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教材特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以便于拓展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杨修之死》一课时,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如果单就这篇课文来学习,学生对主人公杨修的了解远远没有对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物的了解深刻,对杨修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个性特点了解得都不是太全面和深刻,也就无法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鉴于学生的这种认知现状,我先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重点放在《杨修之死》这几章,读完之后再学习课文。
因为有了之前对名著的全面了解,所以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和感悟自然是思路清晰,观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