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生活是多么广阔》《少年歌》现代诗两首《生活是多么广阔》《少年歌》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文,独立完成(一)文体知识、诗歌与、、合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诗歌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时,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以体裁为分类标准时,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现代诗又分自由诗和散文诗。
自由诗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
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就可以。
(二)字词积累1注音或写汉字上阕()、宝藏()、颠簸()、憧()憬()、真dì()、诠()释bì()益、浩淼()、雕镂()、镌刻()广mào()、浩淼()如晦()雕镂()镌刻()素é()憧()憬()真dì()2、补全成语:情不自、危言听、崇山岭、潜移化、千恣百态()(三)内容阅览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②文中那两句话含有“泾浊渭清”?“泾浊渭清”是什么意思?③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做“海洋”?④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说明(四)要素把握1、两首诗歌一共涉及了哪些物象?作者想表达什么?2、诗歌押韵吗?请说说你的研究。
3、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二、课堂导学:—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一)、“自主学习”内容点拨(二)学习《少年歌》1、读课文:(1)读准(2)读好(3)读出情感2、讨论下来问题,理解内容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②“泾浊渭清”什么意思?③这一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④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怎么理解?3总结:全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形式完美,章法整齐,韵调和谐,体现了新诗格律化的特点(二)学习《生活是多么广阔》1、读课文:(1)读准(2)读好(3)读出情感2、讨论下来问题,理解内容①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②第一节写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做“海洋”?③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11个排比句与后四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启发?④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3、总结:这首诗以一组排比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平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
三、重点突破:--文段练习,掌握方法(一)读朱湘的《少年歌》,完成练习。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描绘表现了少年怎样的特点?2.“谁作泾的溷?流成渭的清,才不愧我们的真面。
”这几句诗中的“泾溷渭清”是什么意思?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列一节诗,然后答题。
我们恨暮气,恨一切衰朽的东西。
我们要永远热烈同勇敢,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1)这节诗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2)两个“恨”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少年歌》这首诗笔调欢快,韵调和谐,请反复诵读,体会其特点。
(二)有激情地朗读何其芳的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完成练习。
1.这首诗共由三节组成,请概括写出三节诗的诗意。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2.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排比句的运用。
请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的第二节由15个排比句组成。
前11个排比句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使读者陷入了深深的喜悦之中;后4个排比句则由实转虚,在静态的描写中点出了生活的比较内在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
它启发年轻人去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去用自己的热情发现别人的真诚。
3.这首诗的结节是首节的重复,但又稍有变化。
将第一节中的第二句“生活是海洋”改为“生活又是多么芬芳”,写出了生活的温馨与幸福,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诵读时请仔细体会稍有变化的内容及其特点。
4.根据注音填写字词或给加粗的字注音,做到读写正确,加以解释,准确理解其意思。
(1)我们是新人,我们要翻一què()新声。
(2)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5.何其芳和朱湘都是现代著名的诗人。
请课外选读他们的一两首其他诗篇,如朱湘的《采莲曲》,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体会其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读出节奏。
然后朗读给班上的同学听,并交流诵读体会。
四、拓展延伸:--链接中考,学会运用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和情感?请简要作答。
(3分)答:。
(2)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如《礁石》则有较强的韵律感,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
(3分)答:。
(3)试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4分)答:。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二)盼望艾青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选自《归来的歌》,四川人民出版社)问题:(1).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性意象是“”“”。
(2).诗中所描述的海员们的两种“盼望”表达了什么?五、总结记忆:—归纳总结,巩固提高(一)《少年歌》1、《少年歌》选自现代诗人朱湘写的《草莽集》。
《少年歌》是他早年的代表作,全诗在平静之中洋溢着欢快的情调。
诗人用第一人称,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新一代少年的形象。
2、全诗分四节。
前两节借助两个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象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
3、第一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少年比做“小羊”,表现少年的活泼可爱。
末句点明段旨。
4、第二节把少年比做“山泉”,表现少年的纯洁。
诗人运用“泾浊渭清”的典故,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泾浊渭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
)末句点明段旨。
5、第三节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
他们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这一段表达了青少年与“一切衰朽的东西”斗争到底的精神。
6、第四节点明主旨,形象说明要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奔向灿烂的前程。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二)《生活是多么广阔》1、《生活是多么广阔》是现代诗人何其芳于1941年在延安写的。
全诗以一组排比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
2、第一节写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
诗人把生活比做“海洋”,渴望自己充满年轻人旺盛的生命活力。
3、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11个排比句充满了高强度的动作性,每个句子都描绘了一种美妙的生活情景。
后四个排比句从动入静,由实转虚,描写生活内在美:心灵的高尚,对人的友爱。
启发人们“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4、第三节重复第一节,同中有异,“芬芳”写出了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二、课堂导学(一)少年歌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②“泾浊渭清”什么意思?③这一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④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怎么理解?赏析:1、《少年歌》选自现代诗人朱湘写的《草莽集》。
《少年歌》是他早年的代表作,全诗在平静之中洋溢着欢快的情调。
诗人用第一人称,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新一代少年的形象。
2、全诗分四节。
前两节借助两个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象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
3、第一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少年比做“小羊”,表现少年的活泼可爱。
末句点明段旨。
4、第二节把少年比做“山泉”,表现少年的纯洁。
诗人运用“泾浊渭清”的典故,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泾浊渭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
)末句点明段旨。
5、第三节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
他们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这一段表达了青少年与“一切衰朽的东西”斗争到底的精神。
6、第四节点明主旨,形象说明要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奔向灿烂的前程。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二)生活是多么广阔1、《生活是多么广阔》是现代诗人何其芳于1941年在延安写的。
全诗以一组排比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
2、第一节写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
诗人把生活比做“海洋”,渴望自己充满年轻人旺盛的生命活力。
3、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11个排比句充满了高强度的动作性,每个句子都描绘了一种美妙的生活情景。
后四个排比句从动入静,由实转虚,描写生活内在美:心灵的高尚,对人的友爱。
启发人们“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4、第三节重复第一节,同中有异,“芬芳”写出了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三重点突破(一)1.小羊、山泉;活泼、清纯2.古人认为泾水浊,渭水清(实为泾水比渭水清);希望青少年做纯洁的人。
3.(1)直抒胸臆。
(2)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恨。
4.略(二)1.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赞颂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2.一种美妙的生活情景心灵的高尚,对人的友爱3.略4.(1)阕,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
(2)zàng,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
5.略四拓展延伸(一)(1)诗人对于礁石这一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2)第一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节,一、二、四押韵(上、样、洋)。
两节都是传统的押韵法。
(3)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拍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二)答案为:(1)浪花喧哗(2)浪花代表的期盼是对航海事业的热情和奉献,对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的赞扬。
喧哗代表的期待与向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