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诗两首

现代诗两首


反馈 练习


席 慕 蓉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朗诵这首 诗,比较它与 本课两首诗的 异同。
比较 阅读
比较这三首诗歌的异同。
这三首诗歌的主题相同,抒发诗人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长城谣》和《一 片槐树叶》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 法。而《乡愁》一诗更多的是运用比喻 的修辞,把朦胧的乡愁用具体的形象表 现出来。 《长城谣》的主题十分含蓄 内敛,相比之下后两首诗歌的主旨就明 朗了许多。
课文 分析
朗读诗歌第二小节,思考本节写 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了一片槐树叶的来历。作者没 有交代清楚槐树叶的具体来历,但是 “没有些微的损坏”表示诗人对槐树叶 的珍爱,也就是这一片槐树叶开启了诗 人思念故国的情感之门。
提炼 主旨
思考:默读诗歌,作者借这首诗歌 想表达什么感情? 明确:从诗歌的第三小节可以明 确地读出作者对将来的企盼,表 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听录音朗读,注意划分诗
歌的节奏。
请大声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读两遍。
2、读出停顿,读一遍。
思考:这首诗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赏析
尽管/城上城下/争 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 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 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 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朗读提示:本节朗 读时语调应深沉、 舒缓、凝重,以凸现 长城的沧桑感。
朗读提示:语调 舒缓,悠长。表 现思乡恋国之 情悠悠不绝。
内容小结
刻画长城 —— 历史见证,历经沧桑 依恋长城 —— 歌不成声,赋不成篇 梦回长城 —— 思乡难眠,梦回故乡
思 乡 之 情
概括主旨 齐读诗歌,ຫໍສະໝຸດ 考作者想要表达 什么情感?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抒情诗。诗 人借长城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 念之情。
朗读 欣赏
自由 思考:前两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 诵读
容,想要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第一小节描写了一片“槐树叶” 诗人使用了许多的修饰语:“全世界” 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 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 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 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 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 情溢于言表。
内容赏析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朗读提示:前三句 轻、慢读一二句, 读第三句时重读 稍快。形成语气 上的强烈对比,突 出由抑而扬的情 感波动。
内容赏析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 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 /梦中
板 书
长城谣
席慕蓉 长城 敕勒川 象征 → 情 → 故乡 黄河 (祖国) (思乡) 阴山
纪 弦
作者 简介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 (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 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现代派诗 歌的倡导者。诗风明快,善嘲讽,乐 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 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 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 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 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
诗歌的表现手法
作者描写了一系列的图景:长城、 树、云、风、皓月、黄河来表现对祖 国,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我们称 这种表现手法为“象征”也可以称为 “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背诵全诗
•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语文版八下第二单元第六课
宋莉潇
导入新课
请观看一段有关长城的短片,说说 长城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席慕蓉
了解作者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 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 1943年出生于重庆,长在 台湾。13岁时在日记里写 诗,1981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七里香》,一年内再 版七次。席诗多写爱情、 人生、乡愁,清新易懂, 使其拥有大量的读者。20 世纪八十年代回到故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