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树立创新意识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政治角度)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 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 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 实践方式决定的
2010年山东省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 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 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 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 注的热点。
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 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①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 服又保留。
②《祈蒙》等“红色”影视作品的成功, 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 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 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定就没 有创新。
(2011·浙江高考) (节选)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 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 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 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 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 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 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 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 的实践创新,使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 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 和提高。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四.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 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 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11·高考福建卷)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 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 功能。“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材料表明( )
3、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
“扬弃”
手机之过去
摩托罗拉3200俗称 “板砖”,80年代末移动 通讯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 第一代手机新贵,在中国 人称“大哥大”,亦可作 防身之用,最高售价曾达 到3-4万元。
手机之过去
(1)“大哥大”有哪些优点?
(试列举几个方面。)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 证否定的实质?
[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 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保 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扬弃”。《田螺遗梦》的创作就是一个辩证 的否定过程,它剔除了原有传说中带有迷信、 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其中和而不 同的价值理念,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 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一次成功的“ 扬弃”。
我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 (4)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 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 (4)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 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 理由。
❖ (4)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者的实际,敢于破除 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对亚洲 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 势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判断。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 发龙脑。
[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 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实践、不断 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 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⑴肯定的同时即包含着否定
辩证否定观
世界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 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 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同时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 展。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 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 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 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 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 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2)为什么“大哥大”后来被淘汰?
(试列举不足之处)
(3)“大哥大”被淘汰是否意味着 对它全盘否定了?为什么?
手机之发展
第二代手机与第一代手机之间是什么关系?
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事物产 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 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 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思考:创新的哲学依据有哪些?
辩证法: 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 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 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下列说法中,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11·高考安徽卷)右图漫画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
1. 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的内涵、特点、实质、方法 论要求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 及其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1、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
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的特点
(1)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2)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思考:创新的哲学依据有哪些?
❖ 唯物论: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客观实 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 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 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 想的统一。
[2012·课标全国卷]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
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 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 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 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 新思路。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 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何时的新措 施。
为什么
树立创 新意识
哲学依据 作用、意义
怎么办 (要求)
哲学依据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为什么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树立 创新
作用、 意义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0·福建文综)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 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 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 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 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 科技创新( )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意识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 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
怎么办 (要求)
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 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 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
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敢于怀疑,勇于批判
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 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在内容上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 创新、文化创新等。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 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 技创新是动力。(经济角度)
从认识论:
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 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 《勇克危机在创新》一文列举了这 样一个案例:上海某工业设计公司, 设计了一款造型可爱的“中国苹果”削 笔刀,美观实用,浙江某文具企业购 买了这项设计专利后,投入生产,单 品年销两达1。5亿元,创造了“业界 记录”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 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 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 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 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 5000美元。”
如果你是这个理发师,你怎么办?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 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问题】 理发师的哲学智慧在哪里?它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