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勘察目的及任务

勘察目的及任务

一、勘察目的及任务
1.查明边坡工程区域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2.查明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临空面的关系。

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

特别是小型滑坡和崩塌情况,预测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有关整治措施的意见。

4.在查明边坡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5.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和动态变化。

6.查明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的强度)。

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7.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要的参数值。

8.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动参数。

9.对所勘查的边坡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现象,并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对灾害隐患进行治理、避让、搬迁等合理化建议。

二、勘查遵循的主要规范
根据踏查报告,结合工程性质、场地条件,本次勘查遵循的主要技术规范如下:
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20025—2004)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建筑地基基设计规范》(GB5007—2002)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三、勘查方便及工作布置
现场初步判定勘查区内潜在受威胁人数小于500人,直接经济损失小于500万,潜在经济损失小于5000万。

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规范判定:潜在地质灾害等级为三级。

勘查地质条件类型为复杂。

拟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工程测量、工程地质井探,岩、土、水测试及分析等勘查方法。

1.地形及工程地质测绘
在充分收集利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不稳定斜坡地区及区外一定范围展开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工作。

测绘面积0.25Km 2.,测绘精度1;500.为确保本次测量工作的精度,地形图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用计算机配合
专门软件数字成图。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独立近似1980年3。

的带西安坐标系,高
程系统采用近似1985年黄海高程基准进行施测,现场埋设控制点2个。

(此工作已于3月15日~~3月16日进行完毕)。

2.剖面实测
施工期间需对勘查区按1:200的精度进行工程地质剖面实测,必要时配合一定量得简易探槽对F1裂缝进行人工开挖验证。

已进一步查明边坡的性质、形态特征、规模、物质组成、充水情况和排水条件、潜在的滑床形态、滑带特征与参数以及工程地质条件。

在此基础上对以形成的综合工程地质图作出修正。

3.剖面、勘探点布置原则
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规范,勘查区危害对象等级为三级,勘查地质条件类型为复杂。

垂直已有裂缝纵向布置勘探线6条。

各勘探线及勘探点间距取20~30m。

考虑到村庄房屋的影响,施工时勘探线及勘探点间距可给予适当调整。

4.工程地质井探
根据场区实际地质情况,结合相关规范进行,以查明场区工程地质条件为要求。

共布置探井21个,深度以进入最深滑动而不小于5.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