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路工作原理蓄电池与逆变器对直流电源的要求不同:逆变器要求直流电源提供稳定电压;蓄电池要求直流电源提供的电压能随着蓄电池的充电过程而变化。
为了解决蓄电池、逆变器对直流电源的不同要求,故UPS分别设置整流器及充电电路。
根据UPS容量大小、工作方式不同,充电电路可分为恒压充电、恒流充电、分级充电等电路。
介于充电电路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我做了多方面的考虑,最后决定采用高压快速充电电路。
在此所用的高压快速充电电路不但解决了UPS内部蓄电池的快速充电问题,而且解决了一般不能快充外接蓄电池的问题。
工作原理分析:该电路适用于长备用时间、大容量蓄电池的充电。
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加电电路在不加交流输入电压时,继电器J2的中间触点a2和b2相连,如果这时开关K是闭合的,那么外加蓄电池电压就和UPS内部蓄电池形成并联结构,此时控制电路由于没有电源而不能工作。
当市电电压220V加到输入端时,由于继电器J1的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因而交流电压220V就不能加到变压器T1上。
当按下按钮N1时,J1被激励,触点J1闭合。
这时电流经限流电阻R x加到变压器T1上,等到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J3被激励,触点闭合,将电阻R x短路。
在交流220V加到输入端的同时,J2被激励,继电器触点a2转接到c2,于是电池组电压UB经R2、VD6加到控制电路上。
N2为按断开关,在未按下开关N2时其处于闭合状态将两个单结晶体管振荡器的发射扳旁路,故振荡器不工作,电路处于静止等待状态。
加电电路中之所以加入了J3和R x环节,是因为一般电源变压器的匝间电容使加电前沿的电流被旁路,磁通不能马上建立起来,形成很大的短路电流。
如未变压器容量再增加,这种启动瞬间短路电流就会更严重。
因此,在加电前瞬间用电阻R x限流,当变压器上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再将R x短路就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当按下开关N1瞬间,由于有上述的过程,最好不要马上供电。
在N2被按下,该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5的充电能延缓振荡器的起振,只有当C5上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振荡器才开始工作。
(2)振荡电路Q 1、R 4、R 5和C 2、T 2,Q 2、R 9、R 10 、C 3和T 3组成了两套单结晶体管振荡器。
之所以采用单结晶体管方案,是因为它电路简单而且能瞬时给出大的触发功率,可直接驱动可控硅。
在需要给蓄电池组充电的情况下,单结晶体管振荡器呈连续振荡,其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图2.7 单结晶体管振荡器波形 U e 为发射极波形,eb 1为第一基极b 1的输出波形,其振荡周期可用下式表示:η-=11In T C R E E (2-2-10) 式中,T 为振荡周期(s ),RE 为接在单结管发射极的电阻(Ω),这里是R 5和R 9,CE 为单结管射极的电容(F ),这里是C 2和C 3,η为单结管的分压比。
由基极变压器将控制脉冲加到主回路可控硅的控制极上。
单结管振荡器的发射极各与两个并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相连,因而它们的工作状况受相应运算放大器的控制,振荡脉冲的有无与疏密随着相应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而改变。
(3)测量与控制电路1)限流与恒流控制电路蓄电池经过一定时间的放电进行再充电时,初始充电电流很大,所以要进行限流,即在充电电流超过其规定值以前,将其恒定在规定的限流值上。
由图中可以看出,运放U 1的4端和6端均接基准电压,即U1-4=U 1-6,而U 1-5=U 1-7的电压为两个电压之差,即U 1-5=U 1-7=U 1-5B =U 1-5A -U 1-AB在上面的式子中,U1-5A为U1引脚5至A点电压,U5B为U1引脚5至B点的电压,U1-AB为充电期间,充电电流在导线BA上形成的压降,其方向和原来不充电时风上的电压极性相反。
U1-5>U1-4运放U1(LM339)输出开路,不影响振荡器工作。
一旦充电电流很大时,则U1-5=U1-5A-U1-AB=U1-5A-I充R AB接近了U1-4=U1-6值,运放进入放大状态,其输出就对两单结管发射极产生了旁路作用,从而降低了C2及C3的充电速度,降低了脉冲频率,延迟了对可控硅的触发时间,调整了导通角,达到了限流恒压充电的目的。
2)电压测量与控制电路由图中可以看出,和运放U l的两输出端1、2并联的还有U2的两个运放输出端1、2,这就是电压的测控环节。
在高压充电电路的电路设计中是这样规定的:当充电电压在预设值以下时,运放的输入端电压U2-4=U2-6<U2-5和U2-7所以比较器U;的这两个输出端是开路状态,两个振荡器都正常工作。
当充电电压U B达到第一限值时,U2的6端电平大于7端电平,则1端输出低电子,振荡管Q2的发射极被嵌位,于是由Q2构成的单给管振荡器停振,对应的可控硅VT2截止,快充结束,只剩下浮充(实际上这时仍是快充,不过其平均充电电流减半)。
当充电电平达到第二限值时,比较器U2的U2-4≥U2-5,使该组件为放大或开关状态,开始对第二只可控硅VT1进行相控,同时电压UB就稳定在这个电平上,电压变化小于。
4)冷却控制电路这里采取的是强迫风冷。
我们考虑到很多要求长备用时间的UPS电源是昼夜24小时开机的,但充电电路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浮充状态,平时并不需要让风机始终工作在强风冷却状态。
为了延长风机的寿命,加入了冷却控制电路,由比较器U1的输入端8、9脚将信号引入,在电路进行全充电时,U1的输出端14脚为低电平,所以比较器U2的输入电平U2-8<U2-9,14脚输出高电平,经VD14去驱动Q4,从而继电器J4被激励,其中心触点将风机FAN接入220V全电压电路,进行强风冷却。
当蓄电池电平达到第一限值时,U1的14脚输出高电平,则比较器U2的U2-8>U2-9,其输出端14脚输出低电平,使Q4截止,其中心触点与降压输出相连接,于是风机FAN作降压运行,风力减弱,从而减轻了风机的磨损,节省了电力,降低了噪声。
5)主回路主充电回路主要包括两只可控硅和两只二极管整流器。
为了提高触发效率和进行隔离,采用了脉冲变压器隔离触发,在可控硅控制极的二极管是用来对控制脉冲进行整形的。
6)用继电器输出,实现了充电时与逆变器的隔离。
充电电路中各主要多数的计算(1)交流指示图中采用的10mA /1.5V 正向压降的发光二极管指示状态Ω≈=k mAV R 22102201 (2-2-11)w R I P 2.221==(2-2-12)(2)R x根据不同变压器容量取不同值,在这里我们的参数是10kV A,16块电池(12×16=192V ),浮充电压(设电池每单元浮充电压为,一个12V 电池由六个单元构成)U 浮=(2.25 X 6)X 16=216V ,熔断丝 R D 取 6A ,则:Ω===366220RD X I U R (2-2-13) 功率P x =IU =6 * 2 20=1320W (2-2-14)实际上,R X 的使用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甚至来不及发热,J 3已将其旁路了。
为了保险起见,取10W 足够了。
(3)J 1,J 2和J 3均取绕组电压为220V ,触点电流为相应容量的继电器就可以了。
(4)稳压管DW 8、 DW 9的选取:使 U Ds + U D ≈ 24V ,电流取10mA 。
其余各稳压管均取2CW54(2CW13)型 6V /10mA 即 可。
(5)单结管振荡器图中单结管选用了500mw 的BT33F ,由表查得η在0.65~0·85之间,取0·75,其振荡周期为E E E E C R In C R T 39.111≈-=η(2-2-15) 振荡周期较短可提高稳压精度,但不太显著;而较长其影响却非常显著,取振荡频率为IkHz 左右就可以了。
若取T =1ms ,则3310*719.039.110*139.1--===T C R E E (2-2-16) 根据触发脉冲的宽度,取CE=0.1μF 就够了,故Ω=⨯⨯=--k R E 19.7101.010719.063(2-2-17) 取8.2kΩ。
由于功率很小,取l /4W 就可以了。
以下的计算,如无特殊说明,均取1/4W 。
(6)限流环节因为基准电压为6V ,即运放U 1的4脚与6脚电压为6V ,只要电位器W 1可以将其5脚、7脚电压调到6.5V 即可,为此取通过R 7、W 1的电流为lmA ,则Ω==+k mAV W R 2412417 (2-2-18) 那么117W W R UP UA += (2-2-19) 于是()Ω=⨯=+=k UA UP W R W 624624171 (2-2-20) 取标称值6.8kΩ,则R 7=24-6.8=17.2k0,取18k Ω。
取18k Ω验算是否U P >6V 。
因为V U W R W U A P 6.6248.248.6171=⨯=+= (2-2-21) 所以满足要求。
(7)电压测控环节此电路电压分两挡控制,第一档为电池开始冒泡电压,第二挡为每单元电池达到电压。
不同型号和不同厂家的电池其冒泡电压有所区别。
对于开放式半密封胶体电池来说,通过加电过程的观察,按实际情况定;而对密封电池,每单元电压按2V 计算。
设胶体电池在充电电压使每个单元电压达到 时为第一限,这时的充电电压为U B =(2.25 * 6) * 16= 216V (2-2-22)仍设电阻臂电流为lmA ,并设M 点电压在216V 充电电压时,U M ≈6V ,于是Ω==+k mAV W R 2161216214 (2-2-23)()Ω=⨯=+=k U U W R W B M 621662162142 (2-2-24) 取标称值 6.8kΩ,则R 14=216-6=210kΩ,为使取值和第二限值统一,考虑给 W 2以较大的调节范围,故取R 14=210k Ω。
只要保证在第一限值 216V 以前 U M < 6V ,在216V 以后U M >6V ,在第二限值(2.3 * 6)*16=以前U N <6V ,在以后U N > 6V 就可以了。
为此,对上述两条分别作一个计算,即只要保证将W 2=W 3=Ω全值投入后,在216V 充电电压时,M 点分压大于6V 就可以了。
第二种计算就不需要了,因为 216V 时,U M >6V ,时当然更大于 6V 了。
该计算是:V U W R W U B M 68.62162108.68.62142>≈⨯+=•+= (2-2-25) 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因此,只需根据要求把电位器值适当调小就可以了。
(8)低压准备停机测量环节当电池放电时,原来充入的电荷会慢慢消耗,当电池组端电压降到一定值时,就应停止再放电,否则将会损害电池。
这里设每个单元电压低到1.75V (这对多种电池都留有余量)时, R 18上的电压 UR 18≤ 6V ,使比较器 U 2的输出端 13给出低电位,低压警告指示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