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名词解释1.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2.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低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高于或者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计算机体层成像称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6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信息,经信息处理形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7多普勒效应:是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8. T1加权像(T1WI)是指图像主要反映的是组织间T1值的差别。
9.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10.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11.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做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12. 驰豫:磁化矢量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磁化矢量越大,MRI探测到的信号就越强13.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14.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就是因为有骨疾病而导致的骨折。
15.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16.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17.骨质破坏: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18.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估量的增多。
.19质子密度加权像:反映组织间质子密度差别所获得的加权像称~20.骨质坏死:指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厘米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和/或下尺桡关节脱位。
22佝偻病:是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的全身性骨疾病。
23.骨膜增生:是因为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当X线与CT仅见骨膜新生骨,习惯上称骨膜增生。
24.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25.关节退行性变: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并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
26.关节强直:关节强直分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断由骨组织所连接。
纤维性强直也是关节破坏的后果。
27.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增生性或肥大性关节炎。
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慢性骨骨关节病,而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
28.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29.肺实质:肺实质是指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病理变化主要在肺泡和支气管内。
30.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31.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
32. 支气管气象: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替代,而形成实变,大片状影中有时可见其内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或~33.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34.中心型肺癌:发生在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的肿瘤。
35、造影增强CT:是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再行扫描办法,常用造影剂为泛影葡胺B线: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引起小叶间隔增宽,在两肺下野外侧可形成水平线状影,一般垂直于侧肋胸膜。
37.肺门截断现象:肺动脉高压时肺门动脉及其大分支扩张而中、外带分支变细,于肺动脉大分支间有一突然分界,即~38.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
39.双心房影:当左心房增大,心底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常略偏右,与右心房重叠,在正位片上显示呈双心房影40、漏斗征:当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在动脉导管附着处,呈局部漏斗状膨出,其下方主动脉骤然细小而内收,称为漏斗征41、肺少血:当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右心输出量减少时,肺门血管阴影和肺野内血管纹理普遍变细稀少,使得肺门影变小而结构清楚肺野异常清晰,称为肺少血或肺血减少42、憩室:钡剂造影时消化道管壁局限性囊状袋外突影,正常粘膜伸入其内,常有长短,宽窄不等之蒂部。
多因先天性消化管道肌层发育不全或局部薄弱加之腔内压增高所致43、充盈缺损:钡剂造影时,消化道内因占位性病变导致钡剂不能充盈,多为良、恶性肿瘤所致44、半月征:溃疡型胃癌典型X线征,由三点构成:1、龛影大而浅呈半月形2、龛周有透亮环堤3、切线位龛影位于胃轮廓线内45、项圈征:良性胃溃疡切线位观钡剂造影表现,龛口部有5~10mm透亮带,宛如头颈部戴有一项圈。
为显着肿胀,胃粘膜向龛影口部翻卷所致46、膈下游离气体:一侧或双侧膈肌下新月形宽窄不等透亮气体影,多为胃肠脏器穿孔后,肠内气体逸出腹腔,上升至腹腔最高处膈下所致47、跳跃征:由于钡剂对病变段肠管管壁的刺激,引起该段肠管痉挛,收缩,很少钡剂或全无造影充盈,两端正常肠管充盈如常。
宛如钡剂跳跃了病变段肠管,故称跳跃征。
是溃疡型肠结核或肠炎的X线征48 TIPSS:经颈静脉肝内体静脉分流术,用于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治疗与预防49、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称为肾自截50、挛缩膀胱:膀胱结核时,整个膀胱变形和纤维化收缩,使膀胱容积缩小,边缘不规则,称~51、肾小管回流:肾盂造影时,若肾盂内压力过高,造影剂经肾乳头进入肾小管,表现为由肾小盏中心向皮质方向散布的放射状致密影52肾窦回流:肾盂造影,肾盂内压力过高,肾小盏穹窿部撕裂,造影剂回流入肾窦表现为穹窿周围不规则角状或带状致密影,显着者出现一片不规则毛糙影53、IVP:静脉肾盂造影,根据有机碘(如泛影葡胺)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使尿路显影。
本法即可显示尿路的解剖形态,又可了解双肾排泄功能。
54、腔隙性脑梗塞:系因小的终末动脉闭塞所致,CT示位于基底动脉脑干,直径小于1.0cm的边缘清晰低密度灶55、眼型Grave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眼肌麻痹,而甲状腺功能正常。
•双眼受累及,CT见眼外肌肥大 .56.螺旋CT扫描:是通过滑环技术使X线球管连续旋转并连续扫描,同时扫描床沿纵轴连续平直移动,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故称螺旋CT扫描。
57.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型高密度病灶,称骨膜三角又叫Codman三角。
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58.反S征:在胸部正位片上右上叶肺不张时,由于不张肺叶体积缩小,上叶向上移位,不张上叶的下缘与肺门肿块下缘的连线呈横置的“S”状,称横“S”征,即反S征。
59.经导管血管全塞术:采用seldinper插管技术,经导管向靶血管注入铨塞剂,使靶血管闭塞,而达到治疗的技术。
60.脑膜尾征:脑膜瘤MRI检查,T1WI,T2WI呈中等或稍高信号,均一性强化,脑膜瘤临近脑膜强化。
61.节育环:多表现为宫腔中央今宫底处的强回声影,后伴“彗星尾征”正常节育环位置一般在耻骨联合上方2-6cm和中线两旁3cm范围内。
62.胸膜凹陷征?:?肺内病灶邻近脏层胸膜脐样或“喇叭”样,横断面常呈三角形凹陷,尖端指向病变,与病变间借索条影相连的现象。
多见于恶性肿瘤,偶见于良性肿瘤、慢性炎症或炎性肉芽肿病变。
63.早期胃癌:癌局限于粘膜或粘腊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有无转移,分为隆起型,表面型和凹陷型三个基本类型。
64.全塞后综合症:指气管全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
65.胆管造影:胆管术后长放置的“T形”引流管,经“T形”管导入对比剂可显示胆管。
66、.10%肿瘤:即肾上腺嗜硌细胞瘤,约为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为10%肿瘤为多发性,为10%肿瘤为恶性。
67.错构瘤性息肉综合征:息肉的性质为错综构瘤发生在小肠,部分伴胃或结肠的息肉,特征随口唇,口周皮肤,口平面粘膜及手指脚趾掌册皮肤都有明显的黑色素斑,半数以上有家族史。
68.环形征:肝脓肿对比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肿带无强化,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的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谓的环形。
69.早出晚归现象:可见于肝海绵状血管瘤。
对比增强后动脉期,可见肿瘤出现对比增强灶,随时着时间的延长,对比增强灶相反融洽,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最后使整个肿瘤增强,这时增强逐渐下降,持续十分钟或更长。
70.快显快出现象:可见于原发性肝癌,对比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肝实质未出现对比增强,而肿瘤很快出现明显斑片状,节结状强化,门静脉期肝实质增强升高肿瘤对比增强迅速下降,平衡期,肿块增强密度继续下降,整个过程持续时间?短。
71.声阻抗:声波在传递物质中某点的声压与该点速度的比值,它等于密度与声速的乘积。
72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平率将发生改变,即此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这一物理特征已广泛用于心脏血管等活动脏器的检测。
73.CT图像:是上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
74.纵向驰豫:又称T1弛豫,将90度射频脉冲停止后纵磁化逐渐恢复至平衡过程,其快慢用时间常数T1表示,可定义未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态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75.横向弛豫:又称T2弛豫,实质是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质子又恢复到原来各自相位上的过程,T2为横向弛豫时间常数,它等于横向磁化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它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一个尺度。
76.盔甲心:结合性心包炎时,由于积液量多较大,长引起广泛粘连导致缩窄性心包炎,增厚的心包可呈盔甲样包绕心脏,此时常伴有钙化,称盔甲心。
77.高压征:是颅内病变较常见的共同表现,在儿童表现为头颅增大,卤门赠宽,颅板变薄,颅缝分离和脑回压迹增多,在承认主要是蝶鞍改变,表现为蝶鞍增大。
78.后壁回声:由于各种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声能吸收衰减部同,表现后壁与后方回声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