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文质彬彬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结合注释译文,读懂句子,了解“文质彬彬”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文质彬彬的道理,领会合适礼仪的重要性。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知道“礼仪之邦”对礼仪的分类,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礼貌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论语.卫灵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言语礼貌。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领会合适礼仪的重要性吧。
学生自读故事《马夫和农夫》。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故事的?四、忆事思辨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交请假条……2.食堂排队……3.楼道追逐……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孔子2.自读《孔子习礼》3.资料卡学生熟记“礼仪之邦”“礼敬揖让”六、学以致用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不同场合中的礼仪要求,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完成一期关于“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的手抄报。
10.君子之乐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君子之乐”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君子之乐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为别人服务的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个荣启期的人,历来人们都传颂他,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看看第55页,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荣公三乐》。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荣公三乐”故事的?荣启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忆事思辨出示课本第56页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这些快乐能算是真正的快乐吗?为什么?1.公共汽车上让座……2.小敏吃放节约、不浪费粮食……3.玩手机游戏到半夜……玩电脑、手机游戏的快乐是健康的快乐吗?你怎么看待玩游戏?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时传祥。
2.自读《城市的美容师》,列举类似默默奉献的人。
3.资料卡学生认识“城市最可爱的人”六、学以致用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以劳动为乐、以服务公众为乐的故事,通过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班级交流。
11.君子畏戒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君子畏戒”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君子畏戒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规范意识。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班级纪律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理解古文的意思。
通过说意思,找古文等多种形式,理解古文的意思。
4.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很多名人故事,今天我们来看看曾国藩的故事。
快点打开书看看第60页,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曾国藩的敬畏观》。
讨论:读完故事,曾国藩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忆事思辨出示课本第61页中的二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的认识或做法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1.我们只是宇宙银河系无数星球中毫不起眼的一个星球上微不足道的小生物而已。
2.我才不管呢,人是万物之灵,可以主宰一切。
人类现在可以征服所有其他生物就是证明。
3.我把一天的收获与不足记录下来,这样会使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越来越好。
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现象。
2.自读《敬畏大自然》你现在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感受。
3.资料卡了解印度洋海啸。
交通标志。
六、学以致用查找资料,收集关于敬畏和以公益为主的格言警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读完这些格言之后的心得体会。
12.君子怀德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君子怀德”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君子怀德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博大胸怀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理解古文的意思。
通过说意思,找古文等多种形式,理解古文的意思。
4.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你可能读过富弼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快点打开书看看第65页,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德高望重》。
讨论:读完故事,富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资料卡:德高望重四、忆事思辨出示课本第66页中的二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况该如何去处理?1.向劳动模范鲜花。
2.主动打扫社区卫生。
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瓷器2.自读《瓷器上的“德文化”》你现在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感受。
3.资料卡学生了解“瓷器的历史”,认识陶瓷工艺。
六、学以致用1.搜集关于“德”的名言警句读一读,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2.记录生活中你做过的修身养性的事情。
13.仁民爱物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民爱物”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民爱物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勤俭节约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理解古文的意思。
通过说意思,找古文等多种形式,理解古文的意思。
4.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关于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快点打开书看看第72页,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里革断罟匡君》。
讨论:读完故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四、忆事思辨出示课本第73页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思考交流。
讨论:你想听到什么?1.政府永远站在人民的身边……2.工厂冒黑烟……3.自带方便袋……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环境保护。
2.自读《环保雨伞》你现在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感受。
3.资料卡学生了解“可降解材料”六、学以致用读了“仁民爱物“的经典文句和相关故事,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爱护身边的人和生态环境。
将你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吧。
14.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者爱人”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者爱人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关爱他人”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理解古文的意思。
通过说意思,找古文等多种形式,理解古文的意思。
4.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关爱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美德,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快点打开书看看第77页,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范蠡三散千金》。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样评价范蠡的?四、忆事思辨出示课本第78页中的二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下列同学的表现在你周围有吗?你又是怎么做的??1.出谋划策节日送暖……2.快递问路……学生交流,引导行为五、博学研思1.搜索关于仁爱主题的故事。
2.自读《仁者爱人》你现在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感受。
3.资料卡学生了解“仁”六、学以致用1.想一想: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敬人。
把你收集到的故事和根据这些故事形成的见解讲给大家听。
完成记录表2.请查资料,填写关于“仁”的成语故事的含义,并仔细体会“仁”的不同之处。
15.仁者安仁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者安仁”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者安仁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做好事做过头”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理解古文的意思。
通过说意思,找古文等多种形式,理解古文的意思。
4.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快点打开书看看第82页,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大禹治水》。
讨论:读完故事,理解文中大禹的精神。
四、忆事思辨出示课本第83页中的三幅情境图。
讨论:下列同学的表现在是否符合“仁德”?1.捡到失物……2.捐献器官……3.玻璃片放垃圾桶……学生交流,引导行为五、博学研思1.自读《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学生交流感受。
2.资料卡中国支教.联盟。
六、学以致用1.“仁爱”是做人的根本。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对他人、对自然施以“仁爱”,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
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将你的做法与同学们分享吧。
2.请查找资料,解释下列关于“仁”的词语的含义。
16.天下归仁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天下归仁”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