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受伤了但没有出血
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判断时,可 用酒精 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II级. 无疼痛为I级.
暴露分级释义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2.破损皮肤被舔。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
人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狂犬病的发 生率为 30-70% ,如能正确处理伤口、 使用疫苗和注射免疫球蛋白/抗血清, 发生率可降到1%以下。
在疫苗能够产生可检测到的抗体之前(7天),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 患者暴露后的第一周提供被动保护。
26
为何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1.狂犬病潜伏期3天-1年以上(平均1-3个月)。
2.主动免疫7-10天才能产生中和抗体。 3.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可中和大部分伤口局部的病毒,阻 止病毒扩散并侵入神经系统。 4.被动免疫制剂的半衰期为14-21天,可为疫苗诱导主动 免疫赢得时间。 5.被动免疫制剂和疫苗联合使用,可最大限度地防止狂犬 病的发生。

规范的清创术是预防感染的基础 合理选择抗生素
暴露分级释义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
露分为三级: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有接触未受伤,不需处理
暴露分级释义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早期
1.应与首次疫苗接种同时进行(伤口清洗完成后立刻开始) 2.开始疫苗接种后7天内注射仍有效。 足量 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一次性足量使用
29
主动免疫
100多年来狂犬病疫苗不断改进
1885 1911 1955 1960 1964 1965 1985
鸭胚疫苗
Vero细胞疫苗 鸡胚疫苗
乳鼠脑组织疫苗 成年动物脑组织疫苗
√被咬伤后是否可化验体内是否已感染狂犬病毒?
*伤口、粘膜被病毒污染;器官移植
6
狂犬病毒侵入和体内移行扩散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的侵入;病毒停 留在伤口附近横纹肌 细胞内缓慢繁殖1-2 周或更长 病毒由外周神经进入 中枢神经;每天以5 -100mm速度转运, 到达中枢就不可逆转 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各 器官扩散至靶器官
狂犬病毒从伤 口神经肌肉结 合处的神经元 进入神经
接种疫苗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 皮肤咬伤或抓伤 破损皮肤被舔 开放性伤口、 粘膜被污染 III级暴露 伤口处理 注射被动 免疫制剂 接种疫苗*
*疫苗注射应当在伤口处理和注射完被动免疫制剂后进行
暴露后处置三步骤
在第一时间处理,越早越好
伤口处理
被动免疫
III级暴露(II级暴露免疫功能低下或被可疑疯动物伤及
头面部),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主动免疫
四针法或五针法,按疫苗说明书
17
伤口处理目的
最大限度清除污染在伤口上的病毒
1.
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2.
预防伤口发生继发细菌感染
规范处可大大降低伤口内病毒残留量
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时间越早越好
处置内容
伤口冲洗 伤口消毒 外科处置
预防伤口感染

狗、猫咬伤后发生感染概率分别为3%~18%,3%~ 80%。猫咬伤是深的刺伤而狗咬伤多为开放性撕裂 伤
前驱期

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发热等不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原暴露部 位出现感觉异常(痒、蚁行感等)
急性神经症状期

狂躁型与麻痹型两种表现
麻痹期
狂犬病病程一般不超过5日
通常死于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
9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狂躁型约2/3,犬传播
意识模糊、恐惧痉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瞳孔散大
免疫预防,越早越好
一旦感染 (被动物致伤)
病毒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
在侵入神经系统 前及早采取措施


一旦与外周神经结合
病毒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
侵入神经系统后 没有任何有效手 段阻止病程发展
一旦症状出现
死亡几乎不可避免
25
被动免疫的原理
在第 0,3,7,14,28天使用单剂量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疫苗后 狂犬病毒抗体滴度的变化

冻干狂犬病疫苗稀释液应当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
34
暴露后免疫失败分析
伤口未处理或未及时处理

没有同时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
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没未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在伤 口周围浸润注射不充分

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或延误处理时间
免疫水平低下
通常情况下,免疫失败的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暴露后免疫处理不当。
• •
WHO于2010年8月在《疫情周刊》上公布新的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
2016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 疾控传发[2016]10号)
13
狂犬病暴露定义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
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 或者开放性伤口或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唾液或组织。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
第一个狂犬病疫苗
原代地鼠肾疫苗
人狂犬病疫苗历史与现状
30
主动免疫
我国目前批准上市应用的人狂犬病疫苗种类
目前上海使用:VERO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的狂犬病疫苗
31
暴露后主动免疫
“2-1-1”
“5针法”
“2-1-1”和5针法均是WHO推荐的经典暴露后免疫程序
32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

疫苗。
33
狂犬病疫苗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前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狂犬病病死率达100%,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无禁忌症。 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般不需做特殊 处理。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应当及时就诊。发现接种 者对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可更换另一 种狂犬病疫苗继续原有程序。
14
暴露前预防
对象
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均
推荐进行暴露前预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
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涉及狂犬病
病人管理的医护人员、狂犬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兽 医、动物驯养师以及经常接触动物的农学院学生等
建议到高危地区旅游的游客、居住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
儿童或到狂犬病高发地区旅游的儿童进行暴露前免疫
15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
接触或喂养动物 I级暴露 完好的皮肤被舔 如不能确认 如能确认皮肤完好且无感染危险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II级暴露 无出血的轻微 抓伤或擦伤
一般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或 暴露位于头面部 且致伤动物 不能确定健康时
伤口处理

个人建议按09《规范》,等待药典更新后统一
再次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已注射 首针疫苗接种后7日内 未注射
无需注射
需注射
按暴露前(后)程序完成了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接种者,以后均不再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39
常见问题解答
√伤后延误处理时间如何处置?

WHO推荐任何时间均应按新伤者的方法处理伤口和注射疫苗,已经愈 合伤口不再进行伤口处理。
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
1
主要内容
狂犬病概述与防控策略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由弹状病毒科
的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人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 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总的来说,和其它很多传染病相比,狂犬病的潜伏期相对
较长,长可达数月,但也可短为数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8年4月的有关报告,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 罕有超过1年。
5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排出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35
再次暴露后处置
再次暴露后的伤口处理 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 再次暴露后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36
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
初次免疫时间 再次暴露后免疫
免疫接种过程中 免疫接种后半年 接种后半年至一年 接种后一至三年 免疫接种超三年
完成全程接种 无需免疫 D0、D3 D0、D3、D7 重新全程接种
相关工作规范和指南

2006年10月,卫生部下发了《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 (卫办疾控发[2006]176号)

2007年12月,为了配合卫生部规范的具体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

2009年12月,卫生部下发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 版)》(卫疾控发[2009]118号),2006年发规范废止
注射部位 :成人和2岁及以上儿童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
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接种相关问题:应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
接种。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也可
接受。因狂犬病疫苗需冷链系统保存,不能让就诊者携带 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注射 。

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已暴露 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应当按照接种程序接种
3
感染动物来源

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围广,可感染鼠,家兔、豚鼠、马、牛、 羊、犬、猫、蝙蝠等,侵犯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 马回锥体细胞)中增殖,于细胞浆中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在人二倍体细胞、地鼠肾细胞、鸡胚、鸭胚细胞中增养增 殖,借此可用于制备组织培养疫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