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大容量的小区制

频率复用和覆盖方式
带状服务覆盖区 面状服务覆盖区
簇 小区的覆盖形状 同频干扰

同频相邻小区的找法
小区制--带状服务区
一般应用在铁路、公路、沿海等地。按横向排列覆盖整个 服务区,BS使用定向天线,有许多细长的无线小区相连而成。
双频组频率配置
为了克服同频干扰,
f1


解决频率资源有限和用户容量问题 区域覆盖方式
小容量的大区制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发射功率要大利用分集接收
等技术来保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通信网
大容量的小区制
频率复用 将覆盖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服 务于本小区,但各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 带来同频干扰的问题
2 0l o
蜂窝式组网理论
无线蜂窝式小区覆盖 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 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 小功率发射 一个较低功率的发射机服务一个蜂窝小区,在较小 的区域内设置相当数量的用户 频率复用 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由于传播损耗提供足够 的隔离度,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 用同一组工作频率 优点:缓解了频率资源紧缺,增加了系统容量 缺点:同频干扰
各子系统功能

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交换子系统(SS)共同建立
呼叫。
BSS提供并管理移动台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 SS负责呼叫控制功能,所有呼叫都经由SS建立连接

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OMS)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
移动台(MS)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数据两部分组
用户识别卡(SIM)与移动终端设备分离,用于存放用户数
三种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比较
小区形状
相邻小区的中 心距离 单位小区 面积 交叠区域 距离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六边形
比较
大:BS间干扰小
r
2r
3r
2
3 3r 2 4
r
2 2 r 2 3r
2
2r
3 3r 2
2
大:所需小区数少
小:便于跟踪交换
交叠区域
面积 最少频率
1.3r
6
2r 2 2.6r 2
(a)理论形状
(b)理想形状
(c)实际形状
同频复用

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里配置相同的频率。例如在不同的 城市中使用相同频率的AM或FM广播电台。

在一个系统的作用区域内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这种 方案用于蜂窝系统中。
区 群( 簇 )

若干个单位无线区群彼此邻接组成蜂窝式服务区域 邻接单位无线区群中的同频无线小区的中心间距相等。 满足以上条件的单位无线区群中的小区数目N为: N=i2+ij+j2其中,i和j为非零整数,同频小区之间的二维 距离。N叫做区群的大小,典型值为4、7或12。
公众通信网(PSTN、 PSDN)互联。

BSS
基站 基站 用户变成 漫游者
BSS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
交换子系统(SS)操作 维护管理子系统 (OMS)
SS7
MSC1 (归属移动交换中心) SS OMS
MSC2 (访问MSC)
SS
基站子系统(BSS)移动
台(MS)是一个完整的 信息传输实体
PSTN
图2-1 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的重叠。在考虑重叠之后,每个小区实际上的有效覆盖 区是一个圆的内接多边形,这些多边形有正三角形、正 方形和正六边形。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服务区形状:线状、面状(无缝覆盖) 相同地形地物、全向天线圆形小区 规划设计中为邻接覆盖服务区,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代
替圆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基站在准备切换之前先对信号监视一段时间。呼叫在 一个小区内没有经过切换的通话时间,叫做驻留时间。 第一代模拟蜂窝系统中,信号能量的检测是由基站来 完成,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来管理的。 在使用数字TDMA技术的第二代系统中,是否切换的决 定是由移动台辅助完成的。 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每个移动台检测从周围基站 中接收信号的能量并且将这些检测数据连续送给当前 为它服务的基站。
系统容量C与M成比例:N减少而总小区数目不变,M增加 从而获得更大的容量.

系统容量与区群关系
N取值是满足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取值.因此再保证通信 质量的前提下,N值大小表现了移动台或基站承受干扰 的大小,N取可能最小值是最好的,以提高覆盖范围上 的最大容量.

同频小区的确定


沿着任何一条六边形边的垂线方向移动j个小区 逆时针旋转60度再移动i个小区
小区的实际无线覆盖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基站发射机位置
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全向辐射天线基站
120°扇形辐射天线基站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实际形状
由于地形地貌、传播环境、衰落形式的多样性,小区 的实际无线覆盖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一个小区实际的无线覆盖是不规则的。
2.2 信道切换策略

检测
第一代模拟蜂窝系统 数字TDMA第二代系 由基站完成,由MSC管理 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

统 信道监视方法
目的:使切换请求优先于初始呼叫请求 原理:保留小区中所有可用信道的一小部分,专门为那些可能要
切换到该小区的通话所发出的切换请求服务

对切换请求进行排队
目的:减小中断的发生概率 原理:信号强度下降到切换门限以下和因信号太弱而通话中断之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图示 各子系统功能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多址接入
空中网络 dA,h t

切换和位置更新 4D 2 0l o g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服务区内各基站的相互连接 基站与固定网络2 Nhomakorabeal o g
4d
, ht
地面网络
2 0l o g
D
3R (i j / 2 ) ( j 3 / 2)
2
2
× × 6 2 7 × 6 × 5 × × 1 4 3
第二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内容
2.1 蜂窝小区的概念和特点 2.2 信道切换策略 2.3 干扰和信道容量
2.4 电信业务流量与服务等级
2.1 蜂窝小区的概念和特点
实现系统在其覆盖区内良好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这样的通信网就是移动通信网。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蜂窝式组网理论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大容量的小区制

小区制的概念
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
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10公里左右,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频率复用 用有限的频率数就可以服务多个小区,每一个小区和 其它小区可再重复使用这些频率,称为频率复用。这 种组网方式可以构成大区域大容量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减小同频干扰,同频小区必须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
距离,为传播提供充分的隔离。
可以采用定向天线减小同频干扰。
频率复用距离D与小区簇的关系

频率复用距离D (即同频距离) : D是指最近的两个频点小区中 心之间的距离在小区中心作两条与小区的边界垂直的直线,其夹 角为120º。此两条直线分别连接到最近的两个同频点小区中心, 其长度分别为i和j,于是D为
N i
j
0 1 4 9 16
1 3 7 13 21
2 7 12 19 28
3 13 19 27 37
4 21 28 37 48
1 2 3 4
区群(簇)的组成
N=3 j=1 i=1
N=4 j=2 i=0
N=7 j=2 i=1
N=9 j=3 i=0
N=12 j=2 i=2
N=13 j=3 i=1
N=19 j=3 i=2
2.2 信道切换策略

操作
识别新的小区 分配给移动台在新小区的话音信道和控制信道

引起切换通常的原因
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
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
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时移
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容量较空闲的相邻小区。
为了实现同频复用,防止同频干扰,要求每个区群中的小
区,不得使用相同频率,只有在不同的无线区群中,才可使 用相同的频率进行频率复用。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基站发射机位置
中心激励小区:安置在小区的中心 顶点激励小区:安置在六边形顶点之中的三个上
实际形状
由于地形地貌、传播环境、衰落形式的多样性,
4 3
小:同频干扰小
少:频率利用率高
个数 正六边形小区形状最佳,相互邻接构成蜂窝状网络结构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通过上表可见,采用正六边形无线小区邻接构成整个面状
服务区为最好。
六边形的面状服务区的形状像蜂窝---称蜂窝网。 蜂窝网通常是先由若干邻接的无线小区组成一个无线区群,
再由若干个无线区群构成整个服务区。
i=3 j=2 N=19
蜂窝小区中定位同频小区的方法
2.2 信道切换策略
信道切换原理
信道切换概念
引起切换通常的原因
移动台辅助切换
实际系统切换的一些考虑
2.2 信道切换策略


信道切换概念 当移动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如果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 到另一个小区,为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对该移动台 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小区。将处于正在 通话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新小区)的过程称 为切换。 信道切换目的 是实现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缝隙”覆盖,即当移动台从 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切换 的操作不仅包括识别新的小区,而且需要分配给移动台 在新小区的语音信道和控制信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