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产勘查学第三版答案

矿产勘查学第三版答案

矿产勘查学答案1.矿产勘查学:亦称找矿勘探地质学,或称矿产普查勘探学。

2.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预可行研究可行研究3.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3.、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矿产勘查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是由矿床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和勘查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2)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人们对矿床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

认识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勘查工作的逐步开展而不断深化,故矿产勘查应奉着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这一循序渐进原则。

(3)全面研究原则,全面研究原则是由矿产勘查的目的决定的,反映在对矿床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全面的研究评价,克服矿产勘查的片面性,实现全面阐述矿床的工业价值。

(4)综合评价原则,自然界的矿床几乎没有单矿物矿石存在,它们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有益组分,因此涉及矿产的综合利用,它对矿床的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5)经济合理原则,矿产勘查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它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经济合理的原则。

4.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是指那些在矿产勘查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的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5. 根据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原理可以分为: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遥测法、探矿工程法等。

6. 地质测量分类;依据工作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进行划分的。

我国所用的区域地质测量比例尺有1:100万--1:50万(小比例尺);1:20万一1:10万(中比例尺);1:5万一1:2.5万(大比例尺)等三类7. 1.矿产预测的基本概念:矿产预测是在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之下,建立矿床成矿模式;以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等信息为依据,建立找矿模式;依据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矿产预测准则;对预测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做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段和优选成矿靶区,并提出进一步的找矿部署意见。

8. 相似类比理论:1基本概念:相似类比理论是一种自然的理论和法则在矿产预测中,相似类比理论认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床,高度概括的成矿规律,可以应用到相似的地区,指导类似矿产的成矿预测。

2.相似类比的范围:类比法正广泛应用于各类预测,类比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至包括大至全球范围,小至区域性或某一局部地区、矿区等不同规模和级别的类比。

地质场是在某种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下,在一定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所成的地质上均一的地区。

3.相似类比的内容:(1)成矿背景(或环境)类比:包括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背景和地球物理背景的类比,通过典型矿床形成环境的研究建立环境类比模型(2)成矿条件(或控矿因素)类比:主要包括控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等条件的类比。

对内生矿产而言,主要是构造一岩浆活动因素类比;对外生矿产而言,主要是构造一岩相因素或岩相古地理因素的类比;对变质矿床而言,主要是岩性、变质相及变质程度类比。

通过典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分析,建立成矿条件类比模型;(3)矿化信息类比:通过典型矿床的矿化信息(地质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地球化学信息、遥感地质信息等)研究,建立综合信息类比模型;(4)成矿规律类比:包括成矿的时间规律、空间规律、矿质来源规律和矿床共生规律的类比,并由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矿床成因类比模型。

9.、矿产预测的基本准则?(1)最小风险、最大含矿带准则,一方面由面上铺开,选用最佳预测方法,逐步缩小和优选预测靶区;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又由点到面,解剖已知矿床,建立矿床模型,指导面上的工作,以减少矿产预测的风险,提高工作速度和预测效果。

(2)循序渐进准则,矿产预测工作应贯穿矿产勘查工作的始终,按比例尺由小到大依次进行。

(3)综合预测准则,矿产预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牵涉面很广的技术性工作,必须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正确运用综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矿产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统一标准准则,在矿产预测工作由初级到高级,每一阶段的预测任务、查明标志、查明对象、工作方法、工作目的要统一,这样才能使矿产预测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5)尺度水平对等准则,矿产预测基础图件(包括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比例尺一致,预测成果图比例尺小一级;在已知区和工作区的地质变量对等选取、变换原则一致;相似类比方法的成果解释要严格遵循相似类比准则;根据统一要求,提交统一规定的预测成果。

(6)优化评价准则,由于矿床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具有相当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矿产勘查工作又要求矿产预测提交确定性成果,因此在圈定和筛选预测靶区时,需要进行优化评价。

10.成矿规律:括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和矿床共生规律等内容11.矿体地质是以矿体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性,目的在于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勘查方法及矿床的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12.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勘探线、勘探网、水平勘查、灵活布置工程13.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基本原则?合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勘查类型基础,类型简单的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相对密集。

(2)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为整数级差关系。

(3)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或矿段)的实际变化差异。

(4)工程间距要由稀到密、先稀后密的次序进行,在勘查中要不断检验间距是否合理,而且要及时的调整间距,使其更加合理。

14. 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及总体布置形式?为了有效地对矿床进行勘查,布置勘查工程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1)各种勘查工程,不论地表还是地下,都必须按一定的间距系统而有规律地布置,并尽量使各相邻的工程互相联系,以利于制作一系列的勘查剖面和获得矿体的各种参数;(2)勘查工程应尽量垂直矿体的走向,或垂直矿体的平均走向和主要构造线的方向布置,以保证勘查工程沿矿体厚度方向穿过整个矿体或含矿构造带;(3)为了遵循对矿床的认识规律,勘查工程的布置要由已知到未知,由地表到地下,由稀到密的布置;(4)当应用地下坑探工程进行勘查时,应使勘查坑道尽可能为将来开采时所利用,因此布置时预先要考虑使之开采系统和技术要求相一致。

15. 矿产质量:是矿产被工业利用时所具备的某些性能、特征及其优劣程度。

16.矿产取样:按一定的规格或要求,从矿体、围岩和矿山生产的产品(如原矿、精矿、尾矿、矿渣等)中,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通过加工、分析、试验、鉴定,研究矿产的质量、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等,为矿床评价、计算储量以及解决有关地质、采矿、选冶和矿产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问题,提供资料依据。

这种专门性的取样工作,称矿产取样。

17. 矿产取样的种类:矿产取样根据取样的目的,可分以下类型:一、化学取样:是指为测定矿体及围岩或其它矿产产品(如原矿或精矿)尾矿、废石等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而进行的取样工作。

根据化学取样测定结果,可圈定矿体界限,划分矿石的类型和品级、了解开采矿石的损失与贫化等。

二、物理取样(技术取样):是指为了研究矿岩物理技术性质而进行的取样工作。

对一般矿产,主要是测定矿石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体重、容重、湿度、孔隙度、松散系数、块度、强度等技术参数,作为储量计算、矿山设计或生产等所需必要的参数。

对于某些特殊矿种,技术取样是确定矿产质量的主要方法。

如宝石要测定颜色、透明度、晶体大小、色裹体分布及晶体内裂纹的瑕玼等,以确定宝石的价值。

三、矿物取样(岩矿取样):是指从矿体、岩石或其风化剥蚀产物中,采取块状标本,进行矿物学、矿相学及岩石学方面的研究的取样手段。

四、技术加工取样:是指为了研究样品的加工性能,确定矿石的选矿、冶炼、烧结等性能所进行的取样工作,从而了解矿石的加工工艺和可选性质、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

18.样品采集的方法:可具体分为下列方法:刻槽法剥层法方格法拣块法打眼法全巷法19.岩心钻探采样:从钻探所得岩矿心或矿粉中采集样品的方法称为岩心钻探采样。

由于打钻磨损的缘故,岩矿心往往不能全部取得,一部分磨碎成碎屑和粉末。

为表示取得的岩矿心多少,需计算岩心采取率,一般要求矿体及其顶底板3~5m内的矿心,岩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围岩岩心分层采取率一般不低于65%。

由于岩心采取率不同,有时对矿心和其粉屑部分都要进行采样。

20.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目的是确定矿石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同时还要查明元素的赋存状态机分布规律,通常的分析方法有光谱分析,化学分析以及核子物理方法。

21.化学分析: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分析精度高,分析结果用来评价矿石质量,圈定矿体,估储量,1).基本分析:又称普通分析,单项分析,主元素分析。

2)组合分析:目的是了解矿石中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的伴生有益组分及影响矿石选冶性能的有害组分含量,以便估算伴生有益组分的储量或划分矿石类型及品级,并了解有害杂志对矿石质量的影响。

3).合理分析又称物相分析,其任务是确定有力组分赋存的矿物相,以区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技术品级.4).全分析的目的是了解矿石中各种元素机组分的含量,以便进行矿石物质成分研究。

22.矿产工业指标:是指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应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矿产工业部门对矿产质量和开采条件所提出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它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3.矿石质量指标:1).边界品位:是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区分矿体与围岩(或夹石)的品位界限。

2).最低工业品位:简称工业品位,是指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储量估算的既定块段中,有工业意义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3). 伴生组分最低含量:就是对伴生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益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4).有含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是指单个工程,矿段或矿体内,对矿产品质量和采,选,冶加工过程起不良影响的组分允许最大的平均含量。

4),矿石或矿物的物理技术性能方面的要求。

24. 零点边界:的确定主要有中点法、自然尖灰法、地质推断法和几何法等25.矿产资源/储量边界的圈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是在矿体的一定界线内进行的,故在估算之前,须在资源/储量算图纸上按工业指标圈出这些资源/储量边界,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确定,这工作称为矿产资源/储量边界的圈定。

26.矿产资源/储量边界的圈定方法:一,零点边界线及圈定,二,可采边界线及圈定,三,矿石品级和类型边界线及确定,四,储量类别边界线及圈定,五,内边界线和外边界线,六,暂不能开采边界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