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绪论=21.矿产勘查学的概念(找矿勘探地质学或矿产普查勘探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工业矿床最有效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地质学。
2.矿产勘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及矿产评价三个基本方面。
3.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矿床产出的(局限性)、矿体变化的(复杂性)与人们对其勘查范围和观察研究的(有限性)的矛盾。
4.基本任务:研究矿床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更好地指导矿产勘查生产活动的实践。
5.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
2-1矿产勘查基本问题1.矿产勘查的含义(矿产资源勘查或矿产地质勘查),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总称♥含义: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基本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
♥目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是指对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总称♥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普查和找矿是同义词!♥可分(来自苏联)⏹初查(初步普查)(概查)利用小比例尺,简单查明地质构造和矿产生成的条件⏹详查(详细普查)♥矿产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可能的规模、形态、产状、质量以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可进一步分为:⏹初勘(初步勘探):利用探槽,,浅井,,浅钻等工程,,并配合物化探对矿床进行地表地质研究,,揭露,,追索和圈定矿体⏹详勘(详细勘探):矿体的形状,,产状,,内部结构,,矿石的物质成分和加工技术性能,,研究和评价可供综合开采利用的共生矿产或伴生有用成分,研究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开发勘探(生产勘探):重点是为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矿产储量2.地质调查与地质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区调):一般指基础性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比例尺1:5万、1:20万、1:25万;山西省区域♥区域矿产远景调查(矿调):为矿产预查直接提供靶区和勘查基地的区域找矿工作,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介于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矿产远景调查之间,目前主要为1:5万比例尺♥地质勘查:有更广泛的意义,概括了由区域地质调查到矿床普查及勘探,乃至生产矿山的全部工作。
有时泛指各类专门性勘查,如矿产勘查、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等3.矿产勘查工作的特征♥勘查勘查是一项特殊的地质工作♥矿产勘查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勘查不仅是对矿床的一个认识过程♥矿产勘查是在“不知道知道”条件下进行决策的一种活动4.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地质基础(矿产勘查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数学基础(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经济基础;技术基础(勘查技术手段对矿产勘查的成败及其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预测基础(预测是矿产勘查的核心及要点,预测贯穿于勘查工作的全过程中,其不仅指导矿床的找矿、勘探及开采,而且,指导矿床的可行性论证工作,预测学知识也是勘查理论的基础之一)5.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赵鹏大院士的对立统一勘探最优化准则:♥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最基本准则♥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精度准则♥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利用所获得资料准则♥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指导抽样观测的准则)♥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全过程的最优化准则6.勘查阶段划分的必要性矿产勘查是对矿产地质客体进行调查研究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分阶段并依次进行;是由矿产勘查的认识规律和经济规律决定的7.勘查阶段划分的目的、意义:主要是为了对勘查对象进行初步筛选,以便择优进行下一步勘查工作;确保后续勘查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减少勘查投资的风险性,提高矿产勘查的效益;阶段划分的合理与否,将影响到矿产勘查与矿山设计、矿山建设的效率与效果8.勘查阶段划分的原则:必须反映从勘查到开发全过程的客观规律;必须与矿山建设程序相适应9.矿产勘查工作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与一般地质科学工作相一致,是一项探索自然地质体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是与社会物质生产过程特别是矿业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并作为基础性和先行性工作为这一过程提供前提条件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针对矿产所进行的矿产勘查工作有别于一般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和一般物质生产过程,直接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成果(探明储量的工业矿床)和认识成果(说明矿床可被开发利用的各种信息)。
10.现阶段矿产勘查工作的阶段划分: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国标)中规定了我国现阶段(2000年开始)的矿产勘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勘探阶段♥预查阶段⏹依据: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方法:与地质特征相似已知矿床类比、预测⏹结果: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普查阶段⏹选区:预查提供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方法: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程度:大致(基本)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比研究矿产加工选冶性能⏹结果: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详查阶段⏹选区:普查圈出的详查区⏹方法: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程度:基本(详细)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满足设计要求)⏹结果: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勘探阶段⏹选区: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方法: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程度: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结果: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11.矿产资源:赋存于地下(表)有用矿物质的自然富集物包括查明和潜在矿产资源。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己发现的矿产资源的总和。
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
12.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量中查明资源的一部分,经勘查证实能为当前工业生产技术条件所开发利用的原地矿产资源1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主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14.据地质评价固体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经勘查工作己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总和;潜在矿产资源: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15.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综合技术经济因素)分为三类: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16.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种类型17.矿产资源的属性:矿产资源的地质属性;矿产资源的经济属性;矿产资源的经济属性;矿产资源的环境属性。
3-1地质法+重砂1.勘查技术方法的种类:地质方法(地质填图法和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法;探矿工程法2.地质方法包括:传统的地质填图法(最基本方法)、砾石找矿法3.地质测量(填图)法(最基本方法)♥含义: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特点:基础性;综合性;可靠性;应用性。
♥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适用范围:地质上的空白区或研究程度较低地区⏹主要目的:确定找矿工作布局⏹区域上找矿,非找专门矿,而是确定地质条件,不动工程♥中比例尺1:20万-1:5万⏹目的明确,针对具体矿种和矿产,动工程,定性研究。
♥大比例尺11:11⏹定量研究,工程技术手段上的多4.砾石找矿法♥概念: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特点:砾石法是一种较原始的找矿方法,其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的深山密林地区及勘查程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的固体矿产的找寻工作;♥砾石找矿法按矿砾的形成和搬运方式可分为河流碎屑法和冰川漂砾法,以前者的应用相对比较普通;5.重砂找矿法♥概念:(具有悠久历史的找矿方法)一种找矿方法。
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与有用重砂矿物有关的矿产及地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找矿过程:是沿水系、山坡或海滨对疏松沉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滨海沉积物、冰积物以及风积物等))系统取样,经室内重砂分析和资料综合整理,并结合工作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重砂矿物的机械分散晕或分散流和其他找矿标志等来圈定重砂异常区段,从而进一步发现砂矿床追索寻找原生矿床。
♥工作对象: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主要手段:重砂取样♥工作目的: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找矿原理:重砂机械分散晕(流)的形成,是矿源母体遭受风化剥蚀的结果,重砂矿物经历了搬运、分选、沉积等综合作用,其分布范围较矿源母体大得多,故成为较易发现的重要找矿标志,经推本溯源,就可找到原生矿体6.重砂矿物的机械分散晕形成机理:♥重砂矿物:矿源母体因表生风化作用改造而不断地受到破坏,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由于风化而分解、而相对稳定的矿物则成单矿物颗粒或矿物碎屑得以保留而成为砂矿物,当砂矿物比重大于3时则称为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晕:这些重砂矿物除少部分保留在原地外,大部分在重力及地表水流的作用下,以机械搬运的方式沿地形坡度迁移到坡积层,形成重砂矿物的相对高含量带,并与原地残积层中的高含量带一起构成重砂矿物的机械分散晕。
♥机械分散流:有些矿物颗粒进一步迁移到沟谷水系中,由于水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使之在冲积层中富集为相对高含量带,构成所谓的机械分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