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课题11.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由构成。
检测过关: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3.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间隔大小受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
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预冷时。
4.说出烧杯A、B、C的现象。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液体和气体。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
3.分子是由构成的。
4.化学变化的实质:。
5.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和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
习题练习:1.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下列空白处。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开B.分子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压强、温度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是因为(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是因为(3)“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4)1滴水中的分子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约需3万年数万,是因为(5)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是因为(6)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7)糖水可透过滤纸,说明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B.氯化钠C.金刚石D.五氧化二磷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那么二氧化氮分子也是红棕色的B.构成干冰的二氧化碳分子是呈固态。
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碳分子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5.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图的信息,从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即可)。
(2)根据上图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6.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氧原子和氢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8.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氢气分子 B.氢气 C.氢原子 D.氢离子9.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 B.原子只能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却没有10.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压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11.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1)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12.在下列表示微粒的示意图中,黑色圆圈和白色圆圈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
氮的氧化物有NO、N2O、NO2等,其中能表示NO的是()A. B. C. D.13.从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14.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B.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没有间隙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15.右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6.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17.下列物质含氧分子的是( )A.液态空气B.过氧化氢(H 2O 2)C.水D.二氧化碳(CO 2)18.有关液氧变成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空隙变小B.氧分子的体积变大,运动速度变快C.氧分子的质量变大D.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但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19.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20.“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
来过扬州的人无不为扬州城的美丽风景所吸引。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2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22.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构成B.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C.微粒之间有间隔D.任何微粒都不可再分23.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4.氧化汞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汞能分解生成汞和氧气2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B.运动速率不同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26.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率相同2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2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①氧气②镁③氯化钠④二氧化碳29.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30.以下图片表示纯净物的是()31.以下图片表示混合物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3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H2OC.CO2D.H2O233.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A. 置换反应B. 化合反应C. 分解反应D. 复分解反应课题2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和构成。
原子核由和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电,因此原子核带电。
注意: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 。
3.原子的电性:原子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相等, 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
4.原子结构示意图:5.原子最内层电子数不能超过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个。
6. 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电子,因此金属离子带电。
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7.Mg2+表示.阳离子带电,阴离子带电。
8.相对原子质量= + 。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或者说不显示单位。
练习:1.判断下列结构示意图是原子还是离子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该离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离子3. 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
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 .中子数B .质子数C .电子数D 中子数和质子数4.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B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 .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D .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5 . M 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n 值为( )A .16B .17C .18D .206.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质子和中子7.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8.如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属于金属元素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C.钠离子的符号为Na +D.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第4题图10.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9.288×10-26 kg B.9.288×10-26C.56 D.56 kg11.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Mg2+比Mg稳定D.电子层数相同12.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15 B.16 C.31 D.4613.由如图所示的卡通图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C.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1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①化学性质②粒子的电性③原子核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外电子总数A.②④⑤B.③④⑥C.③D.①③⑤⑥15. 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A.Cl B.O2— C. D.16.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C.原子变为离子后,性质趋于稳定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17. 某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11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1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1 D.该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272 12倍18. 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