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目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学对歌诀:天文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
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
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4、对联种类: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等。
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四)、学生自主提出探究问题1、关于对联的小故事还有哪些?2、对联有哪些特点?3、如何撰写对联?4、人们为什么要写对联?5、对联和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6、对某一类对联感兴趣(五)合作与交流: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方向确定探究专题;阐明选题缘由;介绍组内分工;说明展示方式。
(六)、实战演练:1、请为下列上联对下联:冬去山明水秀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轻拂千山绿校园美丽春来早2、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越王勾践)。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4、请找出下面的上下联,并说说写的是谁。
数点梅花亡国恨鸿门斗碎霸图空志见出师表平沙无处可招魂好为梁父吟鹿野舟沉王业兆三分明月故臣心盛唐诗酒无双士青冢有情犹识路青莲文苑第一家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答案: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白)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四位散文家)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羽)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日。
6、去年中考题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
”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
)如:绿色车厢,文明乘客。
7、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请根据《情系上林湖》,《为奴隶的母亲》,《舜水风范长留东瀛》三篇文章所写的人、事拟写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上联:范尧卿力保天一阁下联:_________________上联:_________________下联:童第周效实创奇迹余秋雨情系上林湖朱舜水东瀛留(存)风范赵平复怒抨旧习俗(七)作业:课外对联题有些成语,在意思上迥然不同或相似,在结构上互为对偶,成为十分有趣的四字对,同学们不妨尝试练习。
精卫填海狗仗人势弃暗投明指鹿为马绰绰有余目无全书雪上加霜雪中送炭独占鳌头趾高气扬顺水推舟偷梁换柱削足适履腹背受敌(八)、信息反馈: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提高教学绩效。
教学重点和难点篇三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四【课题】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知识链接】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教法、学法】提问启发讨论【教具、实验活动】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提问:1、什么叫做对联?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三、走近对联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
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
这就是门神。
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
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
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
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四、欣赏对联1、合字联: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2、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3、隐字联:南北二三四五六七八九4、镶字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5、同偏旁部首联: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6、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7、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8、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9、谐音双关联: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10、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五、做趣味对联练习:1、猜人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2、游名胜: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猜行业: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六、掌握写对联的基本要求(一)、教材上对于对联的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内容相关、上下句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下一句就不能写成“小狗尾巴弯”)2、平仄协调提问:(1)、什么是平仄?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上、去、入即为仄声)现代汉语: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