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解析版)

完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解析版)

完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解析版)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生产流程和化学原理;其次,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生产流程图或装置图,明确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化学反应;然后,根据题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逐步解答问题;最后,检查答案是否合理、完整,注意单位和精度。

2)注意细节在解答无机工艺流程题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一是认真审题,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化学反应;二是注意化学计算,包括物质的摩尔质量、反应的摩尔比、反应热等;三是注意单位和精度,特别是涉及到浓度、质量和体积等计量单位时,要进行转换和计算;四是注意环保和安全,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和事故。

二、有机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类及解题技巧等1、有机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和分类有机工艺流程题是指将有机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即生产流程用框图或生产装置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学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学工艺试题。

有机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和无机工艺流程题类似,也分为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

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附产品);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或生产装置)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丰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题尾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有机工艺流程题的分类,可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分为石油化工工艺题、天然气化工工艺题、煤化工工艺题、生物质化工工艺题等;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分为有机合成题、萃取分离题、蒸馏精制题等;也可根据产品的不同,分为有机酸、醇、醛、酮、酯、芳香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的工艺流程题。

2、解题技巧1)解题思路有机工艺流程题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选择将原料转化为目标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途径;二是分离提纯目标有机化合物;三是提高产量和产率;四是减少污染,注意环保,发展“绿色化学”;五是考虑原料的来源丰富和经济成本;六是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简便等。

命题者围绕以上几方面设问,我们的解题思路是: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生产流程和化学原理;其次,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生产流程图或装置图,明确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化学反应;然后,根据题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逐步解答问题;最后,检查答案是否合理、完整,注意单位和精度。

2)注意细节在解答有机工艺流程题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一是认真审题,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化学反应;二是注意化学计算,包括物质的摩尔质量、反应的摩尔比、反应热等;三是注意单位和精度,特别是涉及到浓度、质量和体积等计量单位时,要进行转换和计算;四是注意环保和安全,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和事故。

1.读懂流程图,从生产目的出发,结合内外分析,逐步深入解答问题。

2.分析流程中每个步骤,了解反应物、反应、后果对产品的影响,抓住关键点:一切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

3.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对反应条件进行分析,考虑反应速率、平衡转化率、综合生产效益等方面。

4.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通性和特性,判断物质间反应生成物。

5.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如蒸发、气氛控制、调节溶液酸碱度等,以及分离、提纯的实验技能。

6.熟练掌握化工生产原理和常用名词,如浸出、浸出率、酸浸、水浸、水洗等。

酸洗是一种清洁金属表面的方法,常用于电镀、搪瓷、轧制等工艺的前处理或中间处理步骤。

该方法通过将制件浸入硫酸等酸的水溶液,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等薄膜。

在实验中,为了达到分离的目的,需要调节溶液的pH值,抑制某些离子的水解,防止某些离子的氧化等。

同时,需要控制体系的温度,包括控制低温和采取加热,以确保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兼顾速率和转化率,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防止副反应发生等。

常用的物质分离或提纯方法包括溶解法、沉淀法和洗涤法。

其中,溶解法利用特殊溶剂把杂质溶解而除去,沉淀法则需要加合适的沉淀剂并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洗涤法则包括水洗、冰水洗和有机溶剂洗等,旨在洗去目标物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目标物的溶解损耗或增大有机杂质的溶解量,防止目标物形成结晶水合物,使晶体快速干燥。

在判断可循环物质时,需要注意流程图中回头箭头的物质和生产流程中后面新生成或新分离的物质,可能是前面某一步反应的相关物质。

针对某同学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的流程,正确的说法是:溶解烧渣应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应选用铁粉;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的目的是(填写目的)。

3)将滤液加热至90℃,加入BaCl2溶液,过滤得到BaCl22H2O晶体。

该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为(填写仪器)。

4)将BaCl22H2O晶体加入Na2CO3溶液中,过滤得到BaCO3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填写方程式)。

5)将BaCO3沉淀加入HCl溶液中,得到BaCl2溶液,可以用于下一步实验。

该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填写注意事项)。

解析:1)毒重石用盐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以增加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室用37%的盐酸配置15%的盐酸,需要使用容量瓶。

2)根据表格可知,Ca2+的pH范围为11.9-13.9,Mg2+的pH范围为9.1-11.1,Fe3+的pH范围为1.9-3.2.加入NH 3H2O调节pH=8可除去Fe3+离子,滤渣Ⅱ中含CaCO3加入H2C2O4的目的是除去Ca2+和Mg2+离子。

所以填写的答案为除去Ca2+和Mg2+离子。

3)将滤液加热至90℃,加入BaCl2溶液,过滤得到BaCl22H2O晶体。

该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为烧杯。

4)B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BaCO3和2NaCl,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5)将BaCO3沉淀加入HCl溶液中,得到BaCl2溶液,可以用于下一步实验。

该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入足够的HCl,以保证BaCO3完全溶解。

1.过量会导致生成BaC2O4沉淀,产品的产量减少。

因此应避免过量。

2.工业上用铝土矿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首先进行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然后进行氧化铝还原,最后进行氯化反应得到无水氯化铝。

3.利用简洁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步骤Ⅰ是将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mL。

步骤Ⅱ是将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与步骤Ⅰ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盐酸的体积为V1mL。

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上方。

若步骤Ⅱ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Ba2+浓度测量值将偏小。

4.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 3H2O → Al(OH)3↓ + 3H+。

工业上用铝土矿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首先进行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然后进行氧化铝还原,最后进行氯化反应得到无水氯化铝。

如果步骤Ⅱ中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铝。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l(s) + 3C(s) + 3Cl2(g) → 2AlCl3(g) + 3CO(g) ΔH = -326.9kJ ·mol-1.步骤一:将NaBO2和异丙酸混合,加热至异丙酸沸腾,使NaBO2溶解。

这个步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BO2 +2CH3CH(OH)CH3 → NaCH3CH(OH)CH3 + B(OCH(CH3)2)3.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硅胶,搅拌均匀。

硅胶的作用是吸附异丙酸中的水分,防止NaBH4在此步骤中水解。

该步骤不涉及任何化学反应。

步骤三:向步骤二中加入钠,反应生成NaBH4和Na2SiO3.该步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 + B(OCH(CH3)2)3 + 8CH3CH(OH)CH3 → 2NaCH3CH(OH)CH3 + Na2SiO3 + 4H2 + B。

最终得到的产物为NaBH4和Na2SiO3.NaBH4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酸。

这个流程中的硅胶用于吸附异丙酸中的水分,防止NaBH4水解。

该流程的优点是使用的原料价格便宜,而且步骤简单,易于操作。

10、氯化亚铜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

CuCl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

以海绵铜为原料,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生产CuCl的工艺过程如下:1.海绵铜经过酸洗、水洗后,放入反应釜中。

2.加入硝酸铵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使得海绵铜被氧化分解成Cu(NO3)2和CuO。

3.加入氯化氢,使得Cu(NO3)2和CuO反应生成CuCl和水。

4.过滤得到CuCl固体,再用水洗涤和干燥。

问题:1.CuCl在哪些体系中可溶?答:CuCl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

2.CuCl易发生什么反应?为什么?答:CuCl易水解氧化,在潮湿空气中会与水反应生成Cu(OH)Cl。

3.CuCl的生产工艺包括哪些步骤?答:生产工艺包括酸洗、水洗、硝酸铵氧化分解、加入氯化氢反应、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步骤。

4.CuCl的原料是什么?采用什么技术进行分解?答:CuCl的原料是海绵铜,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进行分解。

5.CuCl的固体如何得到?得到后需要进行哪些处理?答:CuCl固体通过过滤得到,得到后需要进行水洗涤和干燥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