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事实上,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
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幼儿的人格,也可以有效的解决幼儿在学习成长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幼儿之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此,本文重点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其原因,并找出应对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策略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因为幼儿之间存在行为矛盾,或者是由于一些幼儿不遵守规则,引起其他幼儿的不满,需要通过第三方的力量对其矛盾进行分析解决。
幼儿告状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幼儿告状行为所存在的原因及频率与幼儿自身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大班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如果本身不具备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也将会不利于的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很难融入的后续的学习和成长之中。
为此,要着重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后续的健康成长。
一、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存在的原因
(一)同伴方面的问题
针对幼儿可能存在的告状行为,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其影响的因素之一。
幼儿之间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告状行为的发生。
反之,如果同伴关系相对比较紧张。
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长告状行为的发生。
同伴也就是幼儿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当发生矛盾时,如果幼儿之间的关系比较好,也就会降低告状的行为。
当幼儿认为自己的朋友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也会对自己的朋友提供帮助,进而向教师告状。
为此,要能够认识到同伴之间的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告状行为的发生。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
老师,培养的方式也会影响到幼儿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幼儿之所以存在告状
行为,也与家庭教育之间就有着密的联系。
当前,很多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很多孩子都是小公主或者是小王子,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
也就导致产生了
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自私、自利、不懂礼貌等。
很多孩子也都养成了过于依
赖家长的习惯,缺乏独立自主思考,而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幼儿问题分析、解决能
力的提升,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滋长幼儿告状行为。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教师对于幼儿的成长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教
师对于幼儿的性格以及道德素质的提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此,在幼儿出
现告状行为时,教师要能够对于幼儿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以便引导幼儿更加积
极主动的面对问题,使得幼儿能够在严传身教下,提升自身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而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也要注重倾注相应的情感,而不仅仅是机械的
说教。
事实上,一些教师在对幼儿体检批评教育之后,也就不会再关注幼儿是否
存在告状行为,而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
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应对策略
(一)关注幼儿,提升自信
幼儿之所以会存在告状行为,大多是因为缺乏他人的关注,因而在学习和成
长的过程中缺少自信心。
事实上,在幼儿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具备自信,才
能够更好地促其健康成长。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相对比较小,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来自于他人的关注,也就会导致幼儿在与其他人进
行沟通交流时缺乏自信,不敢说话。
甚至一些幼儿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产生告状
行为,为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尽可能的去关注每个幼儿,让幼儿感知到自己是被
关注的。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进行回答。
如果可以设置购这样的故事比赛,让每个幼儿可以分享自己所喜爱的小故事,提
升幼儿在活动当中的存在感。
在教学活动中,无论孩子发出任何的信号,都要能
够积极的回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这样也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
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尽可能的降低幼儿所存在的告状行为。
(二)树立规则意识,降低告状行为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班级规则意识,也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之所以会
存在告状行为,有时也是为了维护班级秩序。
对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幼儿
构建良好的规则意识,首先,在对班级规章制度进行制定时,教师要充分的尊重
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征得幼儿的同意后,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另外,在教育教学中,也可以为幼儿讲解,如“遵守规则的小故事”,进而强化幼儿的
规则意识,让幼儿了解到规则。
在实际生活当中感知规则的重要性,让幼儿认可
班级的规章制度,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班集体之中。
久而久之,也就会更
好的提升幼儿自身的规则意识,是尽可能地减少育儿所存在的告状行为。
(三)构建和谐同伴关系,降低告状行为
在幼儿的认知里,同伴具有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大班的幼儿,自身的社会
交往意识不断的增强,与同伴之间的处理能力也不断的提升,当幼儿同伴之间发
生矛盾时,不能做到正确的分析解决时,幼儿也就会想到向教师告状的行为,希
望能够通过老师来帮助自己对问题分析、解决。
当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之间发生矛
盾时,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引导幼儿尝试着自己的问题
分析、解决。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去让幼儿与周围的人去
交往,要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同伴之间的关系,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进而也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的告状行为。
(四)提升分析、解决能力,降低告状行为
如果幼儿能够独立的对问题分析、解决,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告状行为
的发生。
为此,在幼儿教育中,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让幼儿自
己分发餐盘、碗筷,睡午觉时自己脱衣穿衣。
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在家庭当中,让
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让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意识,如整理自己的床铺、脱衣
穿衣。
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习惯。
在遇到问题时,
也会想方设法的自己去分析、解决,逐渐不再依赖于他人。
通过幼儿自理意识的提升,也就会尽可能的减少其告状行为。
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要能够认识到告状行为的重要性,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要及时的分析、解决,避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为此,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要能够有针对性的分析,了解其原因,并提出对问题分析、解决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做好相应的铺垫。
参考文献
[1]林菁,张慧.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教师应对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20(01):54-59.
[2]沈鸣敏.幼儿告状行为起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家长,2019(34):178-180.
[3]. 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应对策略[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2019:477-478.
[4]黄嫣. 教师应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5]余巧仙.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J].幼儿教育研
究,2017(05):58-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