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时评类作文写作练习(共6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时评类作文写作练习(共6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阵微风吹过,粉红色花瓣离开枝桠,在空中旋转,缓缓落地,如同一场唯美的“樱花雨”。

脚下,一条约700米长的道路如同铺上了一层粉色地毯……杨浦区绿化市容局14日宣布,江湾城路即日起暂时调整清扫保洁模式,打造全市首条“落花不扫”道路,用落英缤纷的晚樱景观“留住”春天。

,这一决定引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更有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021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80.8%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事情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经历,许多大学生过上了“倍速生活”。

比如,49.36%的调查对象看电视剧等视频会倍速播放,81.39%则会边吃饭边做别的事,34.97%有过边洗澡边玩手机的经历......有受访者就表示,“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也有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

对“倍速生活”,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一谈你的看法。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高考,湖南农家女孩钟芳蓉以676的高分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对此,网友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支持她,认为这是对理想的坚守,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无可厚非;也有人觉得以此高分可以选择更有“钱途”的专业,实在可惜。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20年江苏省共有34.83万考生,白湘菱同学以430分一举获得江苏省文科第一名。

然而选修科目政治是A+,历史却考了一个B+。

许多名校在江苏招生除了高考分数要求外,还严格要求选修双A+。

此事一经公开,立即引发激烈的争论。

有人希望名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录取白湘菱;也有人说招生还是要按录取规则,规矩不应视同儿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报道,在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里,堵车大戏在高速公路上演,一些司机随意变道加塞、占用应急车道......10月4日,坐在副驾驶的强女士在2个小时内拍下约270辆车的违章照片,随后她向交警部门进行了举报。

该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大众对强女士的举报行为褒贬不一,褒扬地义举的有之,说她越俎代庖的有之,说她是“告密者”“打小报告”......随后,白岩松在《新闻1+1》栏目中向观众发问“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公安部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也发起了相关投票。

针对“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的问题,我市交管部门准备组织一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

你作为一位应邀出席的代表,请写一篇发言稿,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1.【参考范文】落樱不扫,让城市诗意栖居长当路人们纷纷在“落樱不扫”的美丽道路驻足或拍照时,我想,吸引他们的,除了眼前的美景,更有氤氲在城市中的美丽诗意。

落樱为什么不该扫除干净?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王维在名诗《鸟鸣涧》里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无声飘落的桂花,就足以衬托出月夜春山的静谧意境和空灵禅味。

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理想国”。

而在审美之外,落花还能引人哲思。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以落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思想家龚自珍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来自喻,抒发自己造福桑梓和报答国家的志向。

可见,留住这一地美丽的落花,其实就是为城市留下一片美丽的文化空间,为市民留下一处心灵的诗意角落。

在樱花文化最盛的日本,落樱也极受重视。

有人说,中国人去日本赏樱,最爱枝头如火如霞的花云。

但日本人却更钟爱缓缓飘落的“樱花雨”。

从绚烂至极到寂然零落,这种从“生之热烈”到“死之静美”的瞬间切换,最能触动人们的“物哀”之思。

它使赏樱从单纯的审美上升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以及人间情态的哲学思索。

每年暮春,在奈良的公园,很多日本人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精致、鲜艳的樱花点心,手里举一杯酒,一阵阵落花如雨如雪,随风飘落。

在大阪城,粉白的落樱随着细雨缓缓坠落,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

试想,如果这些落花都被悉数扫净,这日本的暮春季节,该要减去多少风情和意趣。

在“落花不扫”之前,上海早就已经“落叶不扫”。

2016年秋天,上海有18条景观道路不扫落叶。

到了2019年,更是增加到42条。

在著名的思南路、巨鹿路、衡山路、武康路、愚园路等景观马路上,悬铃木、银杏树、鹅掌楸、枫杨,满地落叶或明黄如金,或鲜艳如火,为这座城市平添了醉人的秋意,成为市民赏秋的热门去处。

可以预想,随着“落花不扫”的推进,一春一秋,人们寻访缤纷花径和落叶大道,将成为遥相呼应的城中雅事。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这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着上海对于城市品质的追求。

它体现在宏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上,更落实于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

一条弄堂、一座民宅,一朵落花、一片落叶,都能为城市增添一份诗情画意和人间温度。

愿城市有越来越多“落樱不扫”的诗意暖政,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城市里,收获诗意的栖居。

思考:请结合所学议论文写作知识和时评类相关知识,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

【审题立意】1、看材料①新闻事件②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评论型作文2、明任务提取材料中的核心问题,明确写作要完成的任务。

核心问题——对于上海“落花不扫”的措施,你怎么看?3、定观点明确问题以后,再次阅读作文材料,思考是否有隐藏的情感倾向。

“暂时调整清扫保洁模式,打造全市首条“落花不扫”道路,用落英缤纷的晚樱景观“留住”春天。

这一决定引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更有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

”——材料倾向于支持这种做法2.【参考范文】要在“倍速生活”中感受“慢下来”的力量一则调查,让“倍速生活”进入大众的视野,当很多人沉迷于“倍速生活”带来的充实与快乐时,我却建剧、倍速阅读、倍速加班,说是加速实现“自我浇灌”,看似也的确内容充盈、高速高效,然而,这步履匆匆过后,真正被自身转化吸收的“养分”却寥寥无几。

而越来越多的被“倍速生活”长期裹挟不得“自救”的年轻人,也开始于忙碌喧嚣过后、于夜阑深静之时、于四下无人之处,喟然长叹一声“我太难了”。

毋庸置疑,年轻人对生活有向往、对未来有目标、对自我有要求确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然而“高速”不等于“高效”,“高效”更不能保障“高质”,若是一味的追求生活工作的“快”和“满”而忽视了实质内容的收获,才是真正的“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不仅本末倒置,更加得不偿失。

(对“倍速生活”进行辩证分析)作家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实际上,她的此番发声有着讳莫如深的历史背景。

而聚焦眼下,这些读着张爱玲长大的“年轻一代”却只记住了“趁早”这个关键词。

“成名要早”、“建功要快”这样的思想不知从何时起被深深植根于大多数年轻人价值观念中,这也是“倍速生活”模式形成的一点关键原因,而在“无底线无原则”的加倍忙碌背后,实际上是潜伏于年轻人内心深处无法依靠外力治疗,只能“自愈”的“现代焦虑症”。

(剖析不良“倍速生活”盛行的根源和本质)当下的年轻人,似乎时刻都在焦虑,在面对生活、工作、学习、家庭之时,“本领恐慌”便被无限放大,唯恐脚步稍慢,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在身后。

于是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他们开始和他人竞争、和自己比赛,甚至盲目的认为,只要动起来、快起来、不停歇,就能于众人间脱颖而出,出类拔萃。

殊不知,在这样焦躁的、功利的价值观的驱使下,久而久之,只崇拜单一的成功、财富、地位和名望的“病灶”也就渐渐显露出来。

这就犹如开车上路,若是满心满眼都是加速超车,一心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难免就会忽视了“刹车制动”的作用,甚至最后慌不择路、与目的地背道而驰。

(比喻论证,剖析不良“倍速生活”的坏处)然而,再快的高速公路也会有“最高限速”,就如同现下这些正过着“倍速生活”的年轻人一样,在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路程中,要将“高质量”的深刻内涵放在首位,更要学会在“加速度”的日子里,感受“稳”和“缓”的力量。

当然,“慢下来”的本意也并不等同于消极散漫,而是要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心静下来去沉淀、去厚积。

若是用原来读完一本书的速度去阅读一个章节,可能就会发现作者隐藏在某一个文字背后的温柔;若是用原来追完一部剧的时间去完整观看一整集,可能就会被某一句台词戳中内心的柔软;若是将那些频繁更换工作的“三秒钟热情”积累下来,用心去学习去重塑,可能会看见不一样的广阔天地。

(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体发展,论述怎样实现自我成就)越是快节奏的生活时代,越要懂得将脚放在“刹车”上。

而现在,是时候为“倍速生活”按一下“慢放键”了。

(结尾再次点明中心论点,首尾呼应)【点评】这是一篇结构严谨的“引——析——联——结”结构的时评类结构议论文。

作者开篇以材料中的现象引入中心论点——要在“倍速生活”中感受“慢下来”的力量。

二、三两段对“倍速生活”进行阐发辩证分析,最后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指出“倍速生活”认知的误区。

三四两段则联系现实生活,对“不良倍速生活”进行深入挖掘,剖析其背后的的心理根源,并论述其坏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