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音乐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2、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分辨男高音中低音的音色。

3、学会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力度记忆的表现作用。

二、教学重点1、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歌曲的主题。

2、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

三、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不同的情绪。

课前辅垫,营造一种异国他乡的音乐氛围。

1、聆听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片段走入欧洲音乐。

设问:这首歌熟悉吗?是哪个国家的歌曲?那么就让我们走入欧洲音乐。

在俄罗斯有一条欧洲最长的河流,人们把它称为是“母亲河”。

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

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下面让我们去观光一下美丽的伏尔加河。

2、播放伏尔加河流域的风光,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

3、由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讨论大胆表现作品。

①看图讨论画面描写怎样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②根据画面中纤夫们的形象与步伐,用声音与肢体来表现纤夫们劳动时的情景。

引出劳动号子的'概念。

哎哟嗬。

嗨哟(二)、新课教学导言:俄国有一首表现纤夫们劳动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它能非常恰到好处的表现画中的内涵。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曲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情绪。

1、初次听赏。

设问:你们感受音乐最深的是什么?(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引导学生听出音乐中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表现了纤夫们对沙俄统治的愤愤不平。

1=D4/453630|53630|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中的音谱,有什么特点?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

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

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必备条件首先集体劳动,同时是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2、再次聆听,抓住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①引导学生听出歌曲的力度变化。

了解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它采用了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处理方法(pppppp),很有层次。

从而描绘了什么?②再感受歌曲的速度、旋律等。

速度是徐缓、旋律是朴实的。

③音色:感受男低音音色的作用,介绍俄国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设问:这首歌曲是哪类人声演唱?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聆听男高、男低、男中音的三首片段歌曲来进行对比。

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男低音这种音色更能表现出《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3、随音乐全班一起来演唱歌曲(三)、拓展:观看录象《伏尔加船夫曲》男声四重唱(四)、教材的延伸,欣赏《黄河船夫曲》1、《伏尔加船夫曲》《伏》深刻揭示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切、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正用这种才创造了今天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

2、欣赏《黄河船夫曲》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也以顽强的毅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财富,在长期的劳动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歌,我们也有一条"母亲河"——黄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也是一首描写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请同学们谈谈两部作品的异同点。

音乐要素曲名力度速度情绪演唱形式主题伏尔加船夫曲由弱渐强到弱徐缓忧郁、深沉男低独唱黄河船夫曲强急速激昂、高亢混声合唱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聆听《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2、情感目标: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3、能力发展目标:能听辨不同拍子的舞曲,并能按照不同的拍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勇于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听辨不同拍子的舞曲。

以表演的方式体现出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化装舞会》教学准备: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典型的探戈舞曲,所以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探戈的节奏,通过聆听熟悉探戈的节奏,再加上欣赏和表演,以及对探戈的来历的了解,加深对探戈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1、导入: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品《妈妈的。

今天》。

(播放小品)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小品,笑过之后我们是否注意到在小品中他提到了一种舞蹈,有没有谁能说出来呢?(学生回答),看来大家都很用心去看了,对,就是探戈这种舞蹈。

2、早期的探戈曲多由吉他、小提琴、曼多林等演奏。

20世纪后逐渐确立了钢琴、六角手风琴和小提琴、低音提琴等几种乐器的组合。

六角手风琴的低哑音色与探戈的怀乡、伤感情调相吻合,故至今是演奏探戈主旋律的重要乐器。

3、究竟探戈舞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同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曲子的风格、速度、节拍。

4、学生回答问题:探戈舞的风格、速度、节拍。

教师进行引导并总结。

师生共同拍奏,感受探戈的节奏。

(板书节奏)5、请你说一说这段音乐使你想象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刚才大家听到的那段音乐就是一首很有名的探戈舞曲——《化装舞会》,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61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的是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

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

6、师生共同分析作品,A+B+A讲解复三部曲式a+b+A。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这堂课高兴吗?是的,正象音乐家冼星海说的那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可是有些同学却不喜欢学习音乐,我们来听一听亚里斯多德是怎样说的: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某一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①教育,②净化,③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

为了你能够更快乐,请学习音乐吧!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三课题: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

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

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

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以有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1)学生认证阅读材料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的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3)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用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四一、教材分析(一)教材选择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13册中的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中的《新疆之春》。

(二)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时:1节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之学段目标中7—9年级的要求: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能力。

初步感受了解“倚音和切分音”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②熟记《新疆之春》的第二段主旋律,并了解单三部曲式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2、过程与方法①针对其音乐情绪、结构、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将其划归于新疆音乐文化的主线之中,以音乐文化为背景,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教法线索惯于一体,通过导思、导学,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学会唱法,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②通过欣赏感受新疆音乐文化的创作特点,并应用其为新疆歌曲编配伴奏和舞蹈,从而促进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1、欣赏并感受《新疆之春》,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

2、应用新疆音乐的特点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

四、教学难点:1、感受并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倚音、切分音”。

2、应用其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五、教法应用:发现、探究、实践等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钢琴七、教学思想:通过导思、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表现潜力。

八、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起发现-----感性体会(播放课件---风景图画)师:下面我们欣赏几幅风景图,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生:新疆。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新疆游玩一圈,去看看新疆的春天。

(点课题《新疆之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