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消费心理学论文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其消费方向也已经成为了引导潮流的主要力量。
下面为大家来谈谈大学消费心理。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综述1、消费心理论述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以及处置等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对消费心理进行论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而真实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消费心理能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包括了在消费过程中对事物的喜好或选择中如何去购买商品、是否购买名牌、物品的款式等,这些行为又直接体现出来消费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研究就能够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2、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大学生因为其所处的年临段和特殊的生活环境,其消费心理有着显著地特点。
总体来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大学生由于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在消费中还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追求时尚、消费过程中容易冲动等特征,但是随着大学生的消费次数增加,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了成熟,对自己的消费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开始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学会消费考虑是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容易接受暗示,现代社会中,电视、网络、媒体等会经常发布一些消费信息,从而引导大众消费,而大学生则是及其容易接受这种暗示的群体,大学生接受了大量从媒体而来的潮流信息和大众消费信息,使得其判断事物的能力下降,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计划。
其三是从众心理严重。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环境使得他们渴望被其他人接纳。
特别是一些家庭困难、自卑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心理会非常敏感,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由此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极容易成为群体消费的吸引者。
其四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改变性强。
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虽然这会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其也很容易接受科学的消费观,如果学校和社会对其加强引导,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消费环境,他们也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从其消费心理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特点:其一是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主要讲究物品的实用性,现阶段的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追求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对物品的外观等方面并不是太过在意。
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转向多元化,大学生往往能够较快的把握时尚潮流,其消费价值取向转向了时尚、追求新潮,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其三是大学生消费的差异性明显。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贫困的学生群体,大学生之间贫富差距很大。
变现在消费上就是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二、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关于大学生消费总体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理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极分化严重,高消费日益凸显在我们的调查及访谈过程中得知,有部分同学的生活费不足300元,而有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却在3000元以上,相差10倍之多,消费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消费差距将本应是平等的大学生赋予了不同的阶层,将大学生划分成不同群体这种消费上的差距,一方面,使得消费低的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资本去与人交往,导致他们在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沉闷自卑压抑另一方面,在高消费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盲目消费,使得这部分同学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道德的堕落和学习目标的迷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4、冲动消费伴随网购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网购以其独特的优势超越实体购物形式而成为大学生消费购物的新宠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网购有省时方便的优势,但是,首先,同类商品各个商家的价格服务商品质量都不尽相同,网购者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比较,这比起在实体店购物,就不一定是省时省力了很多大学生每天花在浏览购物网站上的时间达到3小时以上,部分同学甚至达到8小时,远远超出花在实体店里购物逛街的时间,严重浪费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效率其次,网购者经常会因为较之实体店有较大优惠或者网店推出一系列秒杀限时特价等优惠活动而盲目购物,在购物前往往缺乏理性,缺乏冷静计算购物成本考虑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的心理过程,而盲目冲动消费。
三、对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引导的几点建议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的不理性对家庭社会不利,对他们的成长也尤为不利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的高消费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支出过度超前消费过度网购等不理性消费的现象,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社会应加强立法监督,规范大学生信用卡的办理当前,国内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程序还缺乏完善而统一的监管手段,应尽快出台一系列信用卡方案,尽快完善有关信用卡和银行卡使用的法律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规范银行向大学生推销发放信用卡的行为社会有关机构要积极监管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过程,建立完善的大学生信用卡风险评估体系,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切实加强对还款能力的审核,审慎选择发卡对象,将校园信用卡市场引导到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同时积极利用大众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引导,创设更加理性健康的社会消费文化氛围,遏制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蔓延。
2、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营造理性健康的校园消费氛围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发挥两课的主体作用,将消费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相关课程体系,根据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特点,以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高消费超前消费冲动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等为主要内容,开设消费经济学个人理财等消费理财教育的课程或讲座二是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某某某支部共青团组织等高校思想某某某治教育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团讯专刊专栏等校内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舆论,积极营造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校园氛围。
3、家庭应注重培养子女的经济某某某意识,加强对子女消费情况的监管家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子女的消费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应督促子女理性消费观的养成一是转变观念,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注重培养子女的经济某某某意识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从中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摆脱他们的依赖心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增强家庭责任感增长社会阅历二是家长要及时了解子女的消费状况,适当控制子女的花销,帮助子女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对其消费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4、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我教育,勇于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自身必须明白理性消费对个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意义之所在,加强经济某某某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把握好消费的度,坚持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力戒攀比消费心理以及享乐消费倾向,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理性消费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消费观的成熟是其成人和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建议构建以高校教育管理为主体,社会家庭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理性消费引导教育体系,通过多管齐下全方位协调通力合作,共,共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性消费观。
一、大学生的个性消费行为表现所谓个性消费,通俗点说,就是人们要求自己所使用的产品能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志趣和心情。
个性消费的出现可以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使得对个性、差异化的表现更加明显和复杂,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形式的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更希望拥有产品之外的个性部分;二是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培育了个性市场,消费者能在品种繁多的产品中做个性选择;三是个性消费环境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为个性消费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面对着社会结构的,利益分配的调整,信息膨胀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思想、价值观、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也必然带来个性消费行为的变化:首先,主体化的价值观导致自我消费意识的增强。
大学生主体化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个人拼搏、自我表现、自我价值等思想观念更强,他们崇尚自立,追求某某某的人格,从依附走向某某某,从被动到主动,从退避到进取,从自我压抑到自我表现。
在消费行为上则表现为自我消费意识增强:(1)消费观念的时尚和新潮。
据调查,有12%的同学非常认同、35%的同学比较认同“只要喜欢,再贵的东西也会想法买下来”,换言之,近5成的同学在消费时强调个人喜好。
当被问到是否会体验超前消费时,19%的同学选择会,45%的同学选择不会,36%的视情况而定。
而现实中,有26.6%的同学已经有过超前消费。
(2)个性品牌消费占主流。
调查中,大学生零花钱主要用在运动服装、电脑游戏软件、社会交往等,而对于购买服装,52%的学生选择在专卖店购买。
其次,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导致消费的务实性。
大学生的价值观已逐渐从理想向世俗化转变,以往易冲动浮躁的心态渐趋理性化、成熟化,大部分大学生基于现实经济条件以及务实性的态度,在消费决策上以求实、求廉为主,另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加上没有自己创业艰辛的体会,在消费决策上则多表现为求新和求名。
调查中,7.3%的人在衣食住行的标准上选择“以经济实惠为主”,59%的人选择的是“兼顾实惠和高标准”,仅有5.3%的人“尽量追求高标准”。
此外,在购买物品时,54.6%的人首选“质量”,27.7%的人首选“价格”,还有18.8%的人首选“时尚”。
第三,多元化价值观带来多元化的消费。
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价值主体的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兼顾化。
大学生已不再被传统观念所约束,社会的多元化给了他们个性拓展的空间,消费上亦呈现出更为多元化:(1)更为理性的金钱观。
一方面,大学生渴望拥有金钱,在对金钱观念上,48%的人认为“金钱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某某某意识。
在被问到希望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消费的收入时,77.8%的人选择“打工”,但还是有10%的人选择其他的方式或不清楚。
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济某某某意识,他们选择了更积极主动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金钱的要求。
(2)社会人际消费表现突出。
当代大学生多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狭小和封闭的成长环境以及从小到大紧张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的个性表现较复杂,一方面,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能力弱,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以及年轻人特有的个性又迫使他们有社会交往的愿望,在消费表现上突出表现在社会和人情消费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