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换填技术交底
5、安全要求
5.1 灰土铺设、过筛,操作人员应戴口罩、风镜、手套、套袖等劳动保护用品。 5.2 碾压灰土前,应先检查压路机性能是否良好。 5.3 在运输、堆放、施工土料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 要措施。 5.4 用电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5.5 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合格安全帽。 5.6 施工现场一切电源、电路安装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所有设备必须使用四芯橡胶电缆。 5.7 所有进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 5.8 施工人员严禁在基坑边坡底部长时间逗留,施工时应有专人负责查看边坡情况,如与特殊情况,及时通知施 工人员撤离。 5.9 基坑四周及时搭设高 1.2m 的安全栏杆,栏杆用钢管搭设,立杆间距不大于 2 米,上下两道水平杆间距为 0.6 米,并挂安全网和安全标志。 5.10 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期间均应进行基坑监测。基坑开挖前,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作好基坑抢险加固的 准备工作。 5.11 基坑边 2m 范围内严禁堆载,2m 外的堆放(包括土方、施工机械等)高度不应超过 1.5 米;基坑周边严禁行 走汽车。 5.12 夜间施工作业时必须照明充足,电工日夜值班。 5.13 基坑应设置安全梯,供施工人员上下基坑使用。 5.14 机械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 5.15 施工人员上下基坑应走安全梯,严禁攀爬边坡上下基坑。 5.16 作业期间严禁酗酒,喝酒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5.17 施工机具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和维护,大、中型机械特殊机具操作人员需执证上岗,操作者须经培训后,执有 效的合格证书可操作。主要作业人员需经过安全培训。
3、施工方法
水泥土换填前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的机械以及设计配合比做试验,试验结果:每层虚铺 330mm 厚,采用 22 吨压路机机械压实 6 边,压实厚度 250mm,压实后采用环刀取样,将试样送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压实系数达到设 计要求,计算得松铺系数 K=330/250=1.32。
水泥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4、质量保证措施
4.1 水泥土回填质量要求 4.1.1 回填必须分层碾压密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 330mm,压实系数不小于 0.95,换填压实后承载力特征值 不小于 200kpa。 4.1.2 基本项目:级配石配料均匀正确、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分层留槎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严 整。 4.1.3 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3 点,1000m2 以上工程,每 100m2 至少 1 点,3000 m2 以上工程,每 300 m2 至少 1 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米应有 1 点。 4.1.4 允许偏差:换填土层顶面标高允许偏差为±15mm,表面平整度为 15mm。 4.2 技术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4.2.1 技术要求 4.2.1.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
土石方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水泥土换填
1、工程简况
独立基础素混凝土垫层下部换填 1 米厚 1:9 水泥土,四周宽出基础 0.85 米。分四层换填,每层虚铺厚度 330mm, 压实后厚度为 250mm,采用 22 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系数不小于 0.97。
2、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认真学习基础图纸及有关规范、标准、技术操作规程。 2.1.2 用白水泥撒出换填范围,并在换填范围内每隔 10 米打入木桩,在木桩上抄测分层控制标高。 2.1.3 水泥土配合比为 1:9(体积比)。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 42.5 级。土料选用基坑下层挖出纯 净土,土料过筛,粒径不得大于 15mm。 2.2 施工任务 2.2.1 基础验槽合格后,用压路机对基地进行碾压 4 遍(先静压两遍,再震动碾压两遍)。 2.2.2 基础边线 0.85 米范围内回填水泥土,其余范围内回填素土,每层回填完成后进行环刀取样后再进行下一层 回填。每层回填碾压 6 遍,先静压 2 边,再震动碾压 2 遍,最后在静压 2 遍。 2.2.3 灰土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过块蒸发。 2.2.4 控制好分层厚度(允许偏差±50mm),最后一层回填必须控制好上平面标高及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15mm)。 2.2.5 严格按照 1:9 配合比拌置水泥土,采用同样型号装载机端运水泥和土,九铲土一铲水泥进行均匀翻拌后再向 拌和机里倾倒。 2.3 人员机具准备 2.3.1 作业队必须配备两名现场管理人员,用于作业工程中机械调配、现场管理及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2.3.2 配备一台反铲大挖机,两台装载机,一台压路机,一台平地机,1 台灰土拌和机,20 把铁锨,10 把羊镐,5 辆手推车,2 台蛙式打夯机,防尘网足量,移动式雾炮机 2 台,环刀、防护栏杆足量。 2.4 作业条件 2.4.1 地基验槽合格,底层碾压完成,土料及水泥准备完毕,现场施工道路畅通,水电引致作业区,人员机械就位。
4.2.1.2 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碾压密实,表面无松散、翘皮。 4.2.1.3 分层留接茬方法正确,接茬密实、平整。 4.2.2 质量保证措施 4.2.2.1 按设计标高尺寸挖除原地面软质土后,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验收合格 后,方可进行灰土换填施工。 4.2.2.2 配料、拌合由试验员现场盯班,严格控制灰土的比例不超出验收标准。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4.2.2.3 由现场施工员和质检员共同检查接茬台阶留置情况,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填筑。碾压成型 后专门对接茬处进行密实度检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2.2.4 摊铺灰土和碾压时派专人旁站,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平整度以及碾压边数。 4.3 施工注意事项 4.3.1 找平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4.3.2 雨天和大风天气不允许施工。 4.3.3 灰土地基完工后,应及时进行垫层混凝土浇筑,防止受水浸湿或晒裂,否则应临时遮盖。 4.3.4 分段铺设灰土时,不得在基础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 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做成 直槎。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 500mm。要严格执行留置接茬的规定,接茬的茬子应垂 直切齐,切成台阶形式,台阶高度不大于 0.3m,宽度不大于 1.0m。 4.3.5 水泥的运输和储存应保证不受潮变质,土料中不应含草根、杂物。
3.3.3 土体应过筛,过筛后的土体粒径不得大于 15mm。 3.4 土料和水泥的拌和 将过筛后的土壤和水泥进行体积比为 1:9 的比例用拌和机现场拌合均匀。土中不得含有粒径过大的颗粒,粒径不 得大于 15mm。水泥和土拌合采用稳定土拌合机拌合均匀,各种用料计量准确,严格按照配合比拌料,拌好的灰土应 色泽一致,无灰团、灰条和花面现象。并控制好灰土的含水量,以手攥成团,从一米左右高处自由落下后散落为宜。 土中不得含有有机物或建筑垃圾。 3.5 摊铺灰土 3.5.1 换填水泥土施工时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 330mm,层层辗压密实,本工程换填厚度为 1 米,换填范围宽出基 础 0.85 米。 3.5.2 根据每天摊铺面积及每小时的摊铺速率确定拌合水泥土量,做到随拌随用,已拌成水泥土不得超过 3 小时或 隔夜使用,被雨水淋湿、浸泡水泥土严禁使用,按作废处理。下雨期间不进行水泥土拌制。必须保证水泥土在拌合后 3 小时内完成摊铺和碾压工作。 3.5.3 将灰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平整。 3.5.4 摊料过程中,应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拣除。 3.6 整平、整修 3.6.1 水泥土拌和均匀后,应立即用铲车配合人工进行初铺找平,依照工程线和边桩控制虚铺高度,每层虚铺高度 不大于 330mm。 3.6.2 在整平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3.7 碾压 3.7.1 换填碾压时,遵循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再静压的操作程序,压路机行驶速度控制在 2km/h 以内,碾 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 3.7.2 初压(即静压)采用 22t 压路机,关闭振动装置,先静压两遍,起整平和稳定混合料的作用。 3.7.3 复压时打开振动装置,弱振一遍,强振一遍,当压实密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时复压停止。 3.7.4 终压时压路机静压 2 遍。 3.7.5 碾压时,区段交接处应重叠压实,轮迹重叠压实不小于 0.3m。 3.7.6 大面积采用压路机碾压,局部边角压路机不能碾压的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人工打夯。 3.7.7 压实后应采用环刀取样,并送实验室检测压实系数,到达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3.8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 50~80cm 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 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灰土,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3.9 养护 水泥土压实后,浇水湿润灰土后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3 天,期间注意防止灰土水分流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技术 负责人
交底人
接收人
下承层施工→施工放样→备料拌料→摊铺灰土→整平、整修→辗压→接缝处和调头处的处理→养护 3.1 下承层施工 铺设灰土前须先进行下承层土壤辗压,视现场土壤情况,若含水率较小可以提前适当浇水湿润,若下承层土壤含 水率较高因辗压出现橡皮土现象,可适当晾晒 1~2 天或挖出换填。 3.2 施工放样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每隔 20m 钉出中线和边线桩,并在桩上标注出虚铺厚度标高,拉工程线作为基准 线,控制填筑高程。 3.3 备料 3.3.1 采集土前,应先将树木、草皮、杂土等杂物清除干净。 3.3.2 土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筛除或进行粉碎后使用。